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2013-04-11 08:26丁冉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声誉科研成果竞争力

丁冉冉

(天津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天津300222)

核心竞争力(Core co mpetenc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优势。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第三期上发表题为 “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学术论文,并明确界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及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趋势的到来,国家和地方高校都在不断扩招,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就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和教育资源,为了更好的将教育成果服务社会,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提升自身实力以及提升学校实力的关键要素等问题。在这一前提背景下,高等教育研究者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理论引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将其引申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根据已有的高等院校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应包含:学校声誉、办学理念、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几个方面。

一、学校声誉

学校声誉是指学校的声望和名誉,通常由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代表着公众对它的信任和赞美,同时也代表着它曾为社会培养出过无数优秀有用的人才。因此,学校声誉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珍贵的资源,是具有极强的磁场效应和集聚效能的资源,是学校软实力的一项重要资源。学校一旦拥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就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学校声誉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的教师、优异的学生来学校工作学习,能够为学校争取到更加充裕的教育经费,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经济支柱。此外良好的声誉在学校内部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外也可以增强公众对它的社会认同感和信任。总之良好的学校声誉有助于和谐、自由、活跃的学校氛围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高等院校的灵魂,并且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持。”[2]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着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影响力,同时使学校内部的各种运转模式和办学思路得以形成。纵观世界各国的一流大学,都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些学校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以世界知名大学如哈佛、牛津等为例,哈佛大学将寻求真理作为办学宗旨,牛津大学把学术性追求作为办学理念。正是因为有着清晰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宗旨,哈佛、牛津才一直列居世界一流名校。

从中国大学的发展来看,国内高校必须积极吸收和获取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加以具体化和本土化,以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才能在国际的教育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应该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不同的办学理念可以将学校的发展模式和办学重点突出出来,这样才能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地方经济,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才能使高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办学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个学生力图做到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对教职员工应该发挥每个人自身的特色优势,人尽其才,这样学校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包括:制度机制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科技学术创新等。高校是国家创新实力的发动机,它有人才和知识集中的优势,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方。因此,高校必须以创新作为自身的天职,不断的创新是保持并获得高校竞争力的一条最为重要的途径。

高校要善于搭建服务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的创新平台,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从而发展出源源不断的社会创新力量。这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创新力量可以使学校获得创新声誉,进而促进学校内部的创新。科技学术创新主要包括专利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公开发表、国内外科研项目立项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内容;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资源的资助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产出的科研成果,包括专利成果、学术论文、大赛获奖等。师生的创新成果是增加学校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学校在同行中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学术科研创新,并且要保证学校在制度上和政策上不断作出优化调整,要不断地营造出良性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氛围,发挥学校内部和与学校相关的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总体发展状况。同时,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综合能力考察、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长久以来都是高校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水平直接代表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知名度。

高校的科研能力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科研经费的充裕性、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论著产出能力。科研成果主要是指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省市级科研立项,以及达到国家、省市级标准的科研成果等。

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成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上的),要看这个成果是否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否推进了广大民众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该成果是否够有利于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校在科研能力这一领域要想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就必修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让科研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转化成为精神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一所学校必须具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竞争能力。然而,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简单归纳如下:人才培养改革“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推进;缺乏针对性难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文化氛围浮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3],重视知识本位定位,社会本位定位泛化,个人本位定位缺失,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忽视其共同的基础学生顾客价值[4],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人才培养没能体现出“以用为本”的基本理念,高校人才培养存在部分高校的定位不准,高校对市场反应能力不强,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就业指导服务不足,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5],此外,还有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高校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直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6]。

高校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持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拓宽大学培养人才的国际国内视域;此外,人才培养的理念也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结构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制度要不断改革。改变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制度,根据学生的个性去分层、分流、分段培养;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充分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要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形成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六、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工作,既要考虑外围环境,又要考虑学校实际,高校人才引进一般应遵循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效益成本、择优引进的原则。

科学规划原则指的是不能盲目、随意地引进人才,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年龄层次结构以及在校生的人数来制定具体的人才引进策略。做到在科学规划原则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引进工作,避免了盲目和浪费,确保教师队伍梯队的健康发展。

实事求是原则是指人才引进要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不可盲目贪多,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要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学校的长、中、短期的发展规划和前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使引进的有限的人才发挥无限的潜力。

效益成本原则是指要科学地核算引进人才的成本,充分发挥新进人才的潜能,为高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大部分高校可支配资金都比较紧张,这就要求在引进人才时充分考虑投资与收益的比例,引进的成本一定要与其日后贡献相当,否则会对高校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择优引进原则是指在挑选、录用和评价人才时,对备选人员的学术水平、学历、职称、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严格而认真的考察,择优选聘。优秀的人才应具有超前的学术构想、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的科研思维。

[1] Prahalad C K,Ha mel G.The core co mpetence of t 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

[2]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 清香,戚佳,刘志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4] 徐和清.顾客价值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3).

[5] 赵放辉,付静.就业市场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0,(24).

[6] 解飞厚,龚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猜你喜欢
声誉科研成果竞争力
科研成果转化
Top 5 World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日本竞争力
声誉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