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演进

2013-04-11 08:26:22滕明政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

滕明政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领导我们党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索。他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思考的触角始终是围绕问题、破解问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和规律性的统一。

一、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动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救国方案不能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因而不能拯救中国;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不能克服自身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希望,给我们送来了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总结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796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1]1093。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2]5,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明确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才能对社会发展有所预见,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其次,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2]262-264毛泽东有着十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但是在他眼中,马克思不是什么“先哲”,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神秘的教义或终极真理。他指出:“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1]820因此,毛泽东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科学,我们必须坚持。

二、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坚决反对主观主义

毛泽东指出:“人的思想是历史地发生与发展着的,不是一开始就完备的,也永远不能完备。”[3]8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也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不承认马克思主义会灭亡,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本身。”[2]391因此,毛泽东认为,有史以来,任何学问、任何东西都不是完全的,都是有终点的,都是不断发展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马克思不可能穷尽一切认识,“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来解决。”[2]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关于一些问题的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这是由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决定的。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回应特定时代特征的特定主题,不能把它无法真正面对的主题加在其中,以夸大其理论成就,或者借口其缺少相应的思想内容而贬低其理论贡献,这都不是实事求是[4]46。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行动首要是因为主观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首要障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事物引进中国的,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必然受到旧事物的阻扰与破坏;加之新事物本身又并不是十分完善,各种曲解与肢解便相伴而生。主观主义“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做蠢事,从偏斜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道路行进”[5]341-342。因此,主观主义是阻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敌。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权威,促进马克思主义这种新事物在中国的发展与壮大,就必须首先坚决地反对主观主义。

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整风时特别强调了反对主观主义,他说:“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1]800毛泽东从方法论的角度、党性的高度批判主观主义,充分凸显了反对主观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6]111-112毛泽东曾特别尖锐地指出:“没有苏联就不能活(工业、军事),此论不通。苏联之前无苏联。马克思之前无马克思。必须认真学马、学苏。不学,少学,不认真学,都是错误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要学。不是搬,而是分析,研究,理解。资产阶级的东西也要学,非学不可。自己长了脑袋,为什么不独立思考。马、列是指导,不是教条,教条论是最无出息的,最可丑的。要产生自己的理论。”[7]121因此,毛泽东的结论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主观主义。

三、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也离不开理论,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结合”之所以必要,一方面,实践之发展离不开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的历史表明,“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十月革命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结果。”[3]249因此,要推进实践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9这里“批判的武器”就是指理论,整段话突出强调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因此,毛泽东认为,“已经被客观事实证明了是真理,那就要承认,而且要坚持;如果有人反对这样的真理,我们就要解释,就要批评。认识了的真理就一定要坚持,如果不坚持会怎么样呢?那就不得了。把真理打烂就是把中国人民打烂,把中国无产阶级打烂,把共产党打烂,革命就会失败。所以大真理也好,小真理也好,整体真理也好,部分真理也好,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3]254

另一方面,理论之力量存在于实践中。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9]534他认为学习、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且他把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是否真正学好、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指标,认为解决问题越多,越要受到称赞;说明问题越多,成绩就越大。毛泽东强调“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6]292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无法变成改造现实的力量。对此,马克思就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8]9因此,理论最终必须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改造实践的力量,理论是无法代替实践的。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四、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方法:要做好“结合”工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一靠学习,二靠实践

毛泽东深刻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9]533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为紧要的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要组织思想方法论的研究组,领导干部要首先起好带头作用;要记笔记、要分析、要总结、要讨论、要反省。针对学习中通常遇到的“忙得很”、“看不懂”的问题,毛泽东建议,“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10]180-181总之,“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10]182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的认识。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6]287因此,实践出真知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某些人书斋里造出的语句,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法则。伟大的理论总是来源于鲜活的实践,并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愈发成熟。对此,毛泽东告诫全党要加强实践,多做调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你就停止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6]109,“离开了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6]112。因此,毛泽东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115,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五、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指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必须创造新的理论,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2]391他强调:“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3]299

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回答。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成为可能,还笃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毛泽东认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是这样,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也是这样。”[2]109因此,“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109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只能解决当时历史进程中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创认识真理的道路。”[8]296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六、毛泽东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性质和前途。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为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大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几个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实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采取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的战略,夺取了全国政权。但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能依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在近代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敌人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因此,我们胜利的道路只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总结我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9]606

此外,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平改造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谈刑法主观主义
法制博览(2018年36期)2018-01-22 11:3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资治文摘(2017年6期)2017-10-09 10:26:40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北方文学(2017年20期)2017-08-01 22:41:59
浅析李斯特的刑罚观
商(2016年26期)2016-08-10 22:08:47
主观主义概率观溯源及其成就探析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