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之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价值审思

2013-04-11 06:26:16张革华惠海旭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张革华,惠海旭

(1.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1989年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一全新概念,初衷是期望通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加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元素以促进社会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态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已与20年前有了明显差异。没有差别的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并无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依旧严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业技能,使之掌握创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为工具价值。二是促使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使其形成敏锐的机会意识、独特的首创精神和理性的冒险精神,是为导向价值。三是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是为社会价值。四是实现教育的本原宗旨,促使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为元价值。因而从价值上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其实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一种延伸和丰富,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无疑有着极大的理论启发和实践促进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关系界定

在深入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价值之前,有必要辨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内容上重叠,在价值上相通,但是,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也同样存在区别。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联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共性,甚至是重叠。首先在教育地位上,二者都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乎大学生进入社会处理社会关系,尤其是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经济交换关系。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提高就业能力,直接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减少职业选择成本和决策误差,逐步实现职业规划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同样意义重大。

其次,在内容结构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彼此渗透,互相支撑。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劳动的不同形式。创业之于大学生,与其他职业对大学生的意义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职业的选项之一。纵观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几乎无例外的涉及创业者创业轨迹的勾勒、创业目标和成就实现的步骤和环节,这些步骤就是创业者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板块。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叠,只是在侧重点和关注点上存在差别。

再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也大体相同。自然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人文社会学科,学科之间不存在教育教学方法的区别,这是由教育教学方法的属性决定的。在教育领域不仅受教育者“有教无类”,只要适用,教育方法也该“有教无类”。

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区别。

比较这两者是否有差别关键要看各自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性目标,即区分“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研究对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对象为创业实践,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受教育者了解创业的一般过程、创业者的物质和心理能量储备、创业中的管理实务等。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借助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前景,形成清晰的职业发展脉络,明确受教育者实现职业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做哪些准备。换言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是创业决策和创业管理的能力培养问题,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研究的是职业决策和职业管理的能力培养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研究对象上有区别。

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功能性目的不一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教育形式,都具备同质性的宗旨,但是具体教育形式和学科的直接目的却是存在差异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创业者实施创业构想,从理念、技能等方面提供支撑,帮助受教育者创业成功,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则是通过职业规划合理化、系统化,实现学生职业上的成功。从以上两个角度不难发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学科上还是存在区别的。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价值交集

1.导向价值:拓宽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认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1](p46)换言之,人类可以按照主观意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和人区别于其他任何物种的本质属性。教育有助于帮助人在认知人类族群的类特征的同时确认个体的自我价值,是促进个体人社会化、认识和提升主体价值的活动。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一样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对人一般属性的确认和强化,使之明确人之所以为人的劳动责任和社会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本价值的历史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完成一个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认知过程,确定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本价值的现实性表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不是期望所有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进行自主创业,它只是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多提供一个选择,并为这个选择创造学习条件。人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共性,而以特殊性存在的个性同样不能忽视。就职业生涯发展而言,个性所起的作用相对更为重要。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人格特质适宜不同的工作。MBTI、大五模型等心理学模型和理论对人格特质的划分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均无例外地承认个体人格客观上存在差别。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更进一步阐明了个体的人格特点要与其职业环境相匹配的逻辑关系。[2](p113)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可以为那些有志于在某领域中获得成就的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使得这类学生在学习时接受更为系统、专业的训练,从而帮助这类学生在能力、意识上做好创业准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厘清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人主体性觉醒过程中的作用,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拓宽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途径。

2.社会价值:促进就业问题解决。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就业问题依旧严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究其缘由,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经济发展状况与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就业体制改革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偏差、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准备不充分等主观因素。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创业教育对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首先是观念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可对学生的职业观念产生影响,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理性认识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认识创业这种就业形式对个体职业理想和价值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厘清职业选择,塑造创业意识和理性风险意识,转变学生群体的择业观念,从寻找就业机会转向自我主动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给予学生创造工作岗位的理念和方法。其次,方法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学生的方法教育包括创业前期准备教育和创业进程管理教育两部分。其中创业前期准备也就是学生就业机会的主动选择、自我创造以及创业资源储备的过程,着力使学生掌握评估与选择创业机遇、获取和整合创业资源、养成创业素质的原则和方法。创业进程管理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在创业活动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必须掌握的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最后,在结果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从而促使大学生就业分流,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3.工具价值:明晰职业决策。

职业决策是决定当事人从事什么职业的理性思维过程。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大学生受到内部和外部两类因素的影响,需要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中,“能做什么”指的是大学生职业资源储备情况,包括能力条件、物资条件、环境条件等,具有客观性;而“想做什么”更多是指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预期等,主观色彩十分明显。无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都会引导学生采用SWOT分析或类似的分析方法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客观定位。职业选择其实就是一个平衡“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过程。“能做的”和“想做的”往往存在着现实冲突,所以职业选择可视为职业“试错”的过程。在高校就业指导中流行过“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恰恰是解决这种冲突的手段之一。“先就业”往往是引导学生做那些自己能做的工作,并非是学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这样的做法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积累一定的工作心得,逐渐清楚自己的职业取向,缺点是一旦学生从事的工作是盲目的,就可能产生相对消极的职业观,对其职业发展影响深远,成本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做出职业决策之前就应该有明晰的前馈分析,客观评价自身条件和主观意愿,形成宏观的职业方向和阶段性的职业构想。在职业探索中“试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之处,然而,在职业“试水”前多做理性分析和职业准备更是良性之举。职业分析可以使进入职业决策误区的大学生“知难而退”,另寻适合自己的出路,同样可以使找准职业方向的大学生“迎难而上”,坚持自己的职业探索。

当下,为了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物质和政策支持,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自主创业这种就业形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只是就业的形式之一,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宜从事创业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的功能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活动的意义、价值、要求以及实现途径和方法。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在就业岗位稀缺的条件下,形成创业精神和意识,获得创业能力,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积极功能是修正那些从众的、缺乏创业条件的大学生盲目的创业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职业理想,使之走出对创业的认识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客观评价自身职业现状,找寻职业理想与职业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重塑或强化职业决策,提高职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客观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之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极力倡导、研究与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以期促进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职业导向教育促进社会就业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观念上将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仅仅归类为就业教育实为欠妥。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理论上存在互相呼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一定要在回归教育本原的前提下看待二者关系,规避功利趋向。在推进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注意防范以下几种情形:

1.教育内容上的工具性趋向。

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及创业教育的起源可以看出,这类教育形态本身具备现实性和实用性,原初使命是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处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是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和主题,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接受过程。在实际教学的内容上,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往往会演变成职业、创业技能的训练场,将创业、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视为实现短期功利目标的工具。这些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具化的理解,使得创业活动驻留在个体获取利益、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和价值论高度。长远观之,这种局限于操作层面的狭隘认识势必对社会、对受教者、对创业教育及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本身均会产生消极影响。

2.教育导向上的盲目性趋向。

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内容能够有效丰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体系,使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视角更加多元,但是必须避免在职业引导上过分强调创业教育。创业是一种就业形式,相对而言,这种就业对人格特质、心理素质、技术物质能量等多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并不是说任何人都具备创业的意愿和能力基础。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对此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理性认识。职业选择应该在将眼光投射到时代背景中,考虑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向带给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同时在微观上还需考虑人格特点和职业匹配的关系。了解外部职业环境、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分析自身职业潜质和能力状况,最后选取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正确的职业决策的一般逻辑。前文已述,创业是择业的一种形式,创业者也必然经历初创期、稳定期、成熟期甚至是衰败期。如何适应创业的这几个阶段就成为创业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发展问题,需要创业者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找寻答案。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必须回归教育本身,以职业引导为主题,不能盲从市场,应秉承育人为先理念,防止教育导向上的盲目性趋向。

3.教育规划上的短视性趋向。

创业不仅仅指事业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包括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避免事业从有到无的过程。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如何开创事业这一问题,同时对如何经营、维持事业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能只关心学生的职业分析、职业决策、就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还要放眼长远,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维护和持续发展。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该关注的是生涯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对整个职业生命实施自我关怀和主动管理。因而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规划上必须和大学生整个职业生命紧密相连,避免只关心短期效果和目标的短视性趋向。

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性、创造性能力的教育形式。这种创新性、创造性能力必须通过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激发才能生成,它不单单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之间存在价值上的交集,在教育实践中也有相同之处和彼此借鉴价值。因而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正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正确处理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职业引导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美]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我爱的职业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