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蓓
高职英语写作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显示学生英语的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写作能力仍处于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虽然已完成了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没有很好地完成中学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受母语的干扰因素较大,会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于依赖母语思维,而不能借助尚未完全掌握的英语来构思。王文宇、文秋芳 ( 2002) 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测得,二语写作中文本输出层面上的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体成绩之间呈负相关,显著度接近0.05 ( r =-0.77,p =0.07) 、与作文的语言分呈负相关( r =-0.49) ,且显著度达到0.05。这说明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量越大,作文的总分和语言分越低。心理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都认为,词块在二语的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较为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当英语学习者把词块牢固地储存在记忆中,在输出语言时这些词汇结构就会以整体块状语言形式出现,而无须进行临时的拼凑生成,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越过了母语干扰的雷池,自然而然地纳入了英语思维的轨道。因此,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词块教学理论,将有效地改善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Wray 认为词块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Wray1999) 。词块是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由若干词素或单词组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片段,具有预制性、固定性和易提取性。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英语母语者的地道英语表达不是由语法和词汇组成,而是由存储在大脑中预先制作、具有明确意义的成千上万的词块组成。据电脑统计的数据显示,像这些语义较固定的各类形式的词块在自然语言中占到90%的比例( 杨玉晨1999) 。
第一,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写作信心。多年来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集中在如何获得句法分析能力上,这种以语法为核心的教学,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到大量的语法知识和单词短语后仍然缺乏语言应用的恰当性,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学习动机。而用词块来完成写作,不受制于语法规则,直接从记忆中提取预制词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词块串联起来组织成文章。这样的写作过程带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倍感信心。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作文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语言习得包括两大体系,一个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一个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前者在记忆中所占空间小但强度大,语言输出难以做到准确、地道; 后者包括大量的词块,语言输出时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便于准确、流利、地道地表达 ( Sinclair1991: 109 ~115) 。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依赖母语思维,对写作缺乏信心,无法把握写作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地道性。将词块理论应用于高职写作教学正好发挥了词块的优势: 克服母语负迁移,易于提取,便于准确、流利、地道地表达。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语篇组织能力。英语作文的结构中也包含了起 ( introducer) 、承( developer) 、转( modulator) 、合( terminator) 。词块中,特别是隶属于句型框架的词块,在英语作文的语篇组织上承担了相应的语用功能,对这类词块的熟练掌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提高学生英语语篇的组织能力,从而使作文更具有逻辑性。用词块充当篇章组织工具,能有效提高输出的条理性与清晰性。
第一,培养词块意识,增强学生识别和学习词块的能力。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介绍词块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功能和优势,使学生对词块教学法产生认同感。在教学的实践中,避免过去传统的教学对单个的单词过分重视。使学生只注重孤立地记单词,割裂了词与词之间的有机关联,忽视了整体连贯性的词块。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词块为单位,有意识地讲授一些有关预制词块方面的知识 ( 如搭配、意群、构词法、词汇记忆方法等) ,使学生注意到词块的组合方式、区分词块的使用特点及表示的意义。培养他们对预制词块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树立词与词之间存在“紧密的”或是“可接受的”关系意识,提高学生有目的地记忆,熟练运用词块仿词造句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词块意识,有意淡化文章后词汇表的作用,直接从文章的篇章布局人手,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词与词之间的有机关联,对庞杂的单词进行“词块化”。从课文中挑出重要词块,让学生用词块组句,用句子组文章。充分重视词块的归纳和分析。在学生的记忆中,英语单词不再像一盘散沙,用起来束手无策。而会在语言输出时以词块,词块组合的方式出现,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写作中词汇误用、滥用等诸多问题。
第二,增加语言输入,丰富词块量。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认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具备非语法程序安排,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词块是在大脑中预制的固定和半固定结构,具备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条件,减低了语言输入的难度,增加了语言输入的可能性。英语中的词块数量繁多,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授词块是不够的。词块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包括口头,书面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多阅读,多背诵,提高语言的词块意识,从课外获得更多地输入,增加地道语言的输入量,不断地扩充词块的总量,把记忆中贮存的零碎分散的点滴信息形成较大的词块,建立系统。使输入的信息以词块为单位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写作时,记忆中丰富的词块可以为写作赢得时间,在写作时,学生能心中有数,改善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从而有助于写作的提高。
第三,增加语言输出,进行创造性练习,搭建作文框架。词块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要想正确理解或生成语篇,必须掌握这些固定、半固定词块。也就是说,学习理解、生成语篇并不是对孤立的词和句子的学习,而是学习如何将这些语言的预制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准确、地道地表达。教师采用语篇整合的训练方式,课堂上在词块教学的同时分析文章篇章结构,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以及精彩句群,突显连接词块的框架作用,对照中文翻译,比较表达效果,再进行创造性的模拟书面训练,增加语言输出。久而久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去谋篇布局、造句及选择词汇。同时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将不同的组篇模式及表示不同功能的词块进行归纳并介绍给学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搭建起框架,使整篇文章成为以“词块框架”为主的整体。
词块是语言的半成品,把它作为输入、记忆、储存、输出的最小单位,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词块是语法、语意和语境的结合体,它将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避免英语学习中结构法和交际法两个极端,符合认知和大脑记忆的基本规律,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有效降低高职学生英语习得难度,降低高职学生英语写作门槛。
[1]Nattinger,J.& J.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
[3]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