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兰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这一句歌词来自《让世界充满爱》。每当听见这首熟悉的旋律,就有一股暖流从我的心头流过。
当学校开学时,你可以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当你写作业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你可以查阅字典;当你有未知的难题时,你可以询问家长老师;当你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时,通过网络或电视拓宽视野……多么好的学习环境呀!可是,有些身处这种环境的同学并不珍惜这样的幸福,不认真学习。
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偏远地区,有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学校,那里有许多孩子没有这样的学习条件,甚至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有的学校没有凳子,大家站着坚持上课;一场春雨过后,学校仅有的一间教室里一片泥泞;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室都没有,学生们冒着严寒顶着酷热在露天课堂中学习。更有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为了维持生计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一个8岁的小女孩要背着体积比自己还大的一筐蔬菜,翻过两座山到市镇上去卖;一个小女孩父亲死于矿难,7岁的她交不起学费,只好上山砍柴。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珍惜现在的环境?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孩子?世界上有很多慈善家,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他们的能力有大有小,他们捐出的财物有多有少,他们并不都是家财万贯,但他们有唯一的共同点——真心奉献,帮助他人。
少年郭秦在小学二年级时创作的童话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一次拿到奖金,她立马就全部的200元捐给了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从那一刻起,郭秦开始踏上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爱心之旅。她将写作得来的奖金、稿费、书款用于支持自己的爱心事业,到2010年,她所捐的善款已多达15万元。
爱心志愿者王达佳7岁就开始做义工,经常去看望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女孩把爱的种子播在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同龄人身上。她出版了两部自己的爱心作品集,她将收入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累计为慈善事业捐赠款物近30万元。她的事迹彰显了一位新时代少年的责任和担当,为90后的青少年树起了一个爱心与责任的精神标杆。
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爱心事件。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大家纷纷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卖,所得善款全部捐出。平时我们注重节约,少吃一根雪糕,少吃一包零食,少买一件玩具,将省下来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拥有翅膀,飞向自己的梦想。
读了《慈善读本》,你是否也感触良多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快快行动起来吧,将关爱他人当作一种习惯。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金都小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