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实现路径

2013-04-10 22:45肖述剑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支部党组织党员

肖述剑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论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实现路径

肖述剑1,2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党支部作用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探讨不同年级“党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实现路径,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模式,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实现路径

一、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概述

(一)历史渊源。

党的七大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1](p316)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党的组织形式,是党组织不断适应新环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途径。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即要求每一个连部都必须有党支部,每一个排、班都必须有党小组,以此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既保证了军队的正确方向,又提高了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红军所以艰苦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2](p68)

“支部建在班上”是“支部建在连上”理论和实践的拓展,是对党的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它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p1)的精神实质,是党组织设置模式的经验总结。“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形式既是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生党支部发挥作用、服务学生、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一形式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1.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支部建在班上,可以让党支部零距离地接触本班所有党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党支部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学业指导、思想引导、就业服务等层面,从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利用熏陶引导、潜移默化、榜样示范等措施,设计科学合理的党支部工作路径,寓要求于活动之中,努力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2.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是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广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党在大学生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与之相适应、受学生群众所喜爱的党组织活动,既是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支部活动,既增强了党内教育的实效性,又扩大了党支部在学生群众中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提升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高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根本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然而,人才培养规律需要不断认识,而认识又是无止境的。高校党建工作同学校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和优势,能够通过组织保障、思想促进、表率作用的发挥,促使教师和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教学、管理、服务质量。

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模式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分析和总结将方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和达到预期目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高校党支部的建设模式除了支部建在班上的模式外,主要还有支部建在学科上、支部建在公寓里和支部建在网络上三种模式。

(一)党支部建在学科上模式。

在各类考核评比的压力下,高校党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党建工作模式没有及时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部分高校为了在保证党建大方向的基础上突出学科方向,把基层党支部建在了学科上。它以学科为载体,将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合起来,由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工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师生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联合开展各类党组活动。

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党组织设置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的发展与繁荣,但是,随着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与增多,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重教学科研,轻支部建设。高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党员教师在涉及具体教学科研工作时会全力以赴,但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部分党员同志在遇到党支部工作时会意志薄弱,放松警惕、敷衍了事,致使支部活动难以开展,效果欠佳,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

第二,党员数量偏多,管理难度加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党建模式导致党员数量过多,相应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理论教育难以深入,党组活动缺乏活力、教育效果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和地位。

第三,发展程序流于形式,模范作用有待加强。由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支部党员疲于应付。在履行严格细致的组织发展程序时,往往流于形式,偏向于走过场。部分党员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工作满意度不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二)党支部建在公寓内模式。

公寓是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部分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党支部建设推进公寓,采用党支部建在公寓内的设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公寓为工作载体,以寝室党员为工作对象,以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工作内容,形成有机结合的公寓工作模式。党支部建在公寓里,由于见面机会多,机动性较强,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发挥周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组织形式随意,上级党组难以融入。将党支部建在公寓内,党员的培养以及支部的活动都在公寓内进行,导致了部分党组织程序随意,缺乏一定的严肃性。同时,上级党组织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很难融入到公寓内,缺乏对学生党员的全面了解,难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从而导致党组织对党支部的了解不够深入。

第二,班级概念淡化,集体荣誉感消失。将支部建在公寓内,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对原有学院的班级概念淡化,习惯于以公寓寝室为集体单位,同一院系的专业和班级之间缺少相应的了解和沟通,导致离散化和流动性趋势逐步增强,加大院系管理难度,部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从而出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真空”。

第三,突显市场利益,消弱管理服务。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支部建在公寓内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市场化、利益化的负面影响。公寓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难免会突出管理的利益性,而消弱管理的服务性,致使党支部教育影响能力减弱,组织活动无法正常有效进行,支部组织能力和教育能力有待加强。

(三)党支部建在网络上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契机。支部建在网络上的党建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由具备基本网络知识的党员进行设计管理,以“咨询、指导、服务”为宗旨,以“简洁、高效、及时”为标准,以“QQ、飞信、微博”等为手段,在虚拟空间开展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建工作。

支部建在网络上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开放的工作思维和高效的传播速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占领了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利用网络来进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内容功能偏少,安全稳定不高。支部建在网络上的工作模式,在全国高校还属少见,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相关内容和功能普遍偏少、更新缓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可借鉴的“网络党支部”工作体系。而且由于网络传媒的随意性,网络在易传播的同时也易中毒,难以保证网络党支部重要消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价值取向多元,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成为大学生党员接受相关知识教育的载体,也无形中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向中国大学生推销他们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的可乘之机,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遭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倾斜、道德意识混乱。

第三,全面了解困难,影响党员质量。随着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选择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然而,按照组织发展原则,需要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入党动机,网络党支部由于其本身的虚拟性无法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模式的实现路径

班级一直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单位。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逐步缺失,而要实现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并且切实发挥作用的目标,建立全新、高效、务实的班集体组织是必要前提。因此,建立开放、自主、和谐的班级党支部将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发挥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贡献度的主要途径。党支部建在班上,并不是机械地一定要建在某个行政班上,这个“班”应该是广义的概念,条件成熟的(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应建在一个行政班上,如果条件不成熟的(三名以下正式党员),不能强拼硬凑违背组织原则建立党支部,可以由两个平行班或者同一专业年级建立一个党支部。总之,党支部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各个班级的全覆盖。

(一)新生党支部的建构路径。

由于新生党员数量较少,并且相互不熟悉,党建模式可以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成功经验,党支部书记由具备资格的军训教官或新生班主任担任,支部成员由助理班主任和新生党员担任,使党的教育从进入大学时就在学生当中产生积极影响。由于高中时期的紧张学习,大多数同学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此阶段教育的重点应是入学教育、党的宗旨路线教育以及入党相关程序教育等,使大学生从理想信念上对中国共产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端正自身入党动机;同时做好积极分子的发现、动员、培训等工作,坚决做到“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此阶段开展党组织活动重在教育、引导。

(二)中年级党支部的建构路径。

中年级在此特指大二和大三,此阶段的党员数量较大一多,这个阶段的党员一定是班上最优秀的,不管是学习、生活、工作都比其他同学要突出,应当是其他同学的学习榜样。因此,此阶段的重点是要坚持“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可由党员班主任或党委指派的助理班主任、高年级党员或研究生党员担任,条件成熟的班级可由本班优秀党员担任,支部成员由其他党员担任,党支部下可设党小组,组长由本支部支委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与管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前期教育。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权利与义务、责任感与使命感等教育。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采取辩证法,既要严格按照党章标准进行相关考验,又要辩证地看待发展对象身上的不足与缺点。要将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综合能力强,符合党章标准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入党。此阶段开展党组织活动可以采取“党务指导员队伍建设”、“党支部读书工程”、“党支部社会实践”等载体,重在培养、发展。

(三)高年级党支部的建构路径。

高年级在此特指毕业班,由于毕业班党员数量多、觉悟高、能力强,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都可由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并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担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此阶段党支部工作的重点是党员的继续教育。由于部分高校党组织在组织发展工作上存在“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前教育忽视入党后教育”[4](p28)的现象,部分毕业生党员“因临近毕业,要进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又要找工作,忽视世界观的改造”,[4](p30)以及少数党员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党员意识有明显下降,有的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学生”[4](p30)等因素,因此,此阶段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对党员的继续再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党员作用发挥了,才能凸显党支部的战斗力;只有支部和党员共同发挥作用了,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此阶段开展党组织活动可以采取“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流动党员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等载体,重在再教育、做贡献。

(四)党支部与其他组织团体的关系。

班级党支部建立后,一个班级中必然会出现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并存的局面,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将有利于班级和谐稳定、团结进步良好局面的形成。党支部是院系分党委和党总支的最基层组织,在班级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是引领学生思想和开展学生活动的坚强堡垒。团支部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主要负责班级中广大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好助手,做好服务。班委会是高校在班级中的基层行政组织,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行政事务,保障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的分工与职责各不相同,党支部主要负责班级的总体目标、重要荣誉申报和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起总领作用。团支部和班委会则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起执行作用。

党支部作为班级的政治领导核心,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的相应工作,鼓励、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带领和团结全班同学刻苦学习、奋力拼搏、成人成才。团支部作为党支部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思想教育活动,为班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同时,更要“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努力形成‘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5](p36)班委会作为班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主动寻求党支部的支持和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带领全班同学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新华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08.

[4]张坤.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赵彦莉,李朝晖.对高校“支部建在班上”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责任编辑 张豫

D221/227

A

1003-8477(2013)11-0173-03

肖述剑(1981—),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经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支部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