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荣
(吉林省东丰县三合满族朝鲜族乡水产技术推广站 吉林 东丰 136306)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方式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同时,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也给水质带来严重污染:水体中悬浮物增多,BOD、COD、N、P含量增加,溶氧量下降,蓝绿藻大量发生,水环境恶化,导致鱼类病害频繁发生。据对我国30个省(市、区)74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测报显示,2004年我国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有126种,病害造成的损失151亿元。。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殖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本文将养殖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的关键控制点和调节技术作初步简述。
pH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渔业水质标准(11607-89)要求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8.5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p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要保持在4mg/l以上。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水中的溶解氧过高则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mg/l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在0.02~0.05mg/l的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在0.05~0.2mg/l的高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0.2~0.5mg/l的致死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防止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的措施: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择合适的饵料,合理投饵,避免饵料浪费和残饵积累、腐败变质,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经常开动增氧机,促进残饵的自然转化,减少积累;养殖中后期,使用适量的沸石粉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
引发鱼病的关键因素亚硝酸盐是氨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到阻碍,中间产物的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地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而有毒的氨在亚硝化细菌或光合细菌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从而亚硝酸盐又可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NO2-N能与鱼体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由于血红素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致使血液呈红褐色,随着鱼体血液中高铁血红素的含量增加,血液颜色可以从红褐色转化呈巧克力色。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运载氧气,可造成鱼类缺氧死亡。一般应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粪便、残饵、尸体等)产生的氨和亚硝酸盐,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产生无毒的最终产品,并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假如缺氧的话,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据测定,当水中溶氧从1.54mg/l提高到2.2mg/l时,NH3的含量由0.4mg/l降到0.2mg/l,亚硝酸盐可由0.04mg/l降到0.01mg/l。浮游植物光合产氧是池塘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来源,但过盛繁殖的藻类夜间会因旺盛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水体溶氧,产生严重后果。养殖鱼池中增加溶解氧含量的方法,首先应采取生物和化学等多种调控措施保持水中合适的藻类密度,到达理想的增氧效果。其次是进行人工增氧,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人工增氧是养殖成功的必备条件。科学的做法是在了解养殖动物溶氧需求和水中实际溶氧水平的基础上,灵活启用人工增氧,既保证了水体中合适的溶氧水平,又避免了因不必要的过度增氧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微生物选用种类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枯草菌、芽孢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蛭弧菌及EM菌等。其具有增加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各种有益菌作用不同,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尽早使用利于形成优势;禁止与抗生素、消毒药类同时使用;水体泼洒时要适当增氧,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益菌用来治病,只能用来调节水质以预防发病。
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异养微生物为主经生物絮凝作用结合水体中有机质、原生动物、藻类等而形成的絮状物,具有改善水质、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等作用。生物絮团是一种新兴的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可以利用水体中氨氮以及鱼虾排泄物和残饵以清除鱼虾排泄物。控制养殖水体的条件,联合培养异氧细菌和藻类可以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此絮团可以作为水体中鱼虾的生物饵料,不仅可以清除水体中有机污物,使水体达到平衡状态,还可以提高水产养殖密度,节约生产成本。
维持池塘生态平衡,就要科学调节水质。尤其在鱼类生长旺季,蓝藻的过量繁殖,往往给鱼类带来威胁,一旦控制不好,就能引起严重缺氧而泛池死鱼。因此,在平均水温最高的时候,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水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