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宁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吸纳就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但在地区GDP中的比重下滑趋势未能得以有效遏制
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2.4亿元,同比增长8.1%,占地区GDP的比重为31.2%,分别比2009年及2010年下滑了1.8和0.5个百分点。
2.新兴行业亮点频现,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洛阳在加强对传统服务业提升改造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开发、涧西、西工、洛龙等区相继入驻或建立了一些信息、动漫、高新技术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和提升,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如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微软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凯泽石化工程设计公司,在涧西区的科融科技有限公司、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在西工区信息产业园的本易信息工程公司、哈他科技有限公司,在洛龙区的平安数据公司等一批小型科技企业,都已成为洛阳新兴服务行业发展的亮点,并在快速提升扩展,相信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龙头领军企业。
3.传统服务业的兼并重组加快,品牌意识增强
近些年,洛阳传统服务业的兼并重组在悄然间进行,洛阳酒家、真不同饭店、广州酒家合并为洛阳酒家集团;洛阳市交运集团整合了一运、二运和市运三大运输公司;宴天下兼并重组了西工、老城的大型酒店资源,利用品牌优势进行扩张。这种趋势有利于传统服务业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4.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建设加快
一些县(市)区正在抓紧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其中伊川县的“动漫之都”建设项目、西工区的“升龙广场”建设项目、孟津县的“国际商汇新区”建设项目、偃师市的“玄奘故里旅游”建设项目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有部分项目建设的论证尚待研究,但这些高起点、大手笔的项目建设,无疑会成为洛阳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为当地居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5.吸纳就业明显增加
服务业行业众多,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为各种层次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2011年,在洛阳108.2万城镇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达71.4万人,占66%。其中新增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4.8%。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增幅显著,已经成为洛阳市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洛阳目前服务业不管是从总量、比重还是从人均水平、内部结构等方面衡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总量小,比重低,发展水平不高。2011年,洛阳服务业增加值总量842.4亿元,只及郑州市的44.7%;占GDP比重只有31.2%,退居全省第四位,低于全国平均值10.4个百分点,与全世界60%以上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只有12840元,也低于全国水平1400元。
——结构不合理。从行业结构看,2011年,洛阳服务业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七大新兴行业占服务业比重只有35.8%,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仍占据着统治地位,新兴产业占服务业比重比郑州市低6.7个百分点。从企业结构层面看,尚缺乏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
长期以来,洛阳服务业需求水平偏低,直接制约着服务业发展。
——市内需求。2011年洛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国水平低1035元和155元,制约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全国低10.1个百分点,制约着公共服务的发展;洛阳制造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产品多面向中下游生产环节,向服务业延伸程度、延伸层次较低,加之企业服务内置化,造成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需求水平偏低,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市外需求。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首都、特区、省会等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消费,同时其金融、新闻、电影电视等行业对周边地区辐射力也较强,因而外部需求水平多在50%左右乃至更高。而洛阳的服务业目前主要靠市内需求驱动,市外需求只占服务业比重的5%左右。虽然洛阳在旅游业、信息产业、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具有吸引外部需求的较大优势,但由于认识水平不高、措施不力等因素局限,这些优势目前发挥得远不够充分。
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洛阳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仍不够大,造成服务业投入不足。2011年,洛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仅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2%,比郑州市低16.6个百分点,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低20个百分点以上。
由于洛阳服务业发展状况未进入绩效指标体系,一些政府部门对服务业项目建设支持的力度和热情显然不够,对建投双方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导致一些辛辛苦苦引进的好项目落地难、推进慢。不仅这些项目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迟迟难以显现,而且其示范效应也必然对进一步招商引资产生不利影响。
2011年,洛阳城镇化率只有46.1%,尚低于全国水平5.1个百分点,比郑州市低18.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只及郑州市的不到一半。城市综合功能尚不够完善,配套服务不足,不利于生产要素聚集;居民收入不高,与郑州和中部多数城市差距较大,不利于吸引高端服务业企业、高端人才来洛阳建功立业,也不利于居民消费层次提升。
2011年,洛阳GDP相当于全国的5.8‰,但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相当于全国的2.5‰,全市年底贷款余额始终维持在存款余额的60%以下,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至今洛阳尚无一家服务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运用证券、债权融资量更只及全国的1‰左右,加剧了服务业项目建设和流动资金困难。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营销、研发、信息、金融、法律等生产性服务需求的拉动,进而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等生产前、中、后环节服务的分工、分离和专业化。但长期以来,洛阳传统国有工业企业形成了“大而全”格局,企业的研发、设计、销售、物流乃至生活性服务业部分大量内置于企业。近年来“主辅剥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服务内置现象依然存在。使得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造成本应该具有广阔市场和极具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动力和活力。
抓好带动能力强、对服务业提速起关键作用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建设,优化发展结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考核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工作协调机制的根基;考核指标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是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把服务业发展纳入洛阳“六加一”攻坚战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中。随着服务业工作的不断拓展,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建设将成为服务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建立服务业考核制度,推动服务业项目跟踪、协调工作机制建设。
积极鼓励服务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大力支持成长型服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帮助服务业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困难。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要拓展以商招商、会展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形成政府引导、中介牵线、企业为主的招商运行机制。依托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等载体,加大对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建立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各类投资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组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领域的专题、定向招商活动。制订全市重点服务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争取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目前,洛阳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带动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必须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引导大型服务企业的发展,带动和引领全市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引进更多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来洛阳投资,提升洛阳服务业发展档次。三是培育服务业品牌,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