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适应问题探析

2013-04-10 19:52王鹤艳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工作岗位心理

王鹤艳

教育部公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策略是让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但对大学生在就业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却关注较少,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后,因对就业环境、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没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后出现适应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就业心理的适应问题,将导致大学生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质量下降,自我效能感低落,进而出现部分大学生不断跳槽或拒绝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由此可见,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个人健康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一个人适应能力的强弱,表现在个体在面对新事物或新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态度是积极、主动、自信还是悲观、退缩、自卑。

高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带来的就业压力时,如何更好的调整就业心理,从容面对就业中的适应问题,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人的一生有许多次角色的转换,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人生中最重要一次转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面临的是纷繁复杂的职业环境,这个环境与校园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毕业生从校园环境向职业环境过渡时,往往会有些不适应,或者是格格不入、难以接受。

要真正做好角色的转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与学校的不同,大学校园的生存环境相对单一,主要的生活还是学习和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人际关系较单一,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而一旦毕业进入社会,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面对各方面的适应问题,以及激烈的竞争。势必引起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心理适应问题。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心理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大学生就业初期,往往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抱有很大的憧憬,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大干一场,但事实上,作为单位的新进员工,往往是需要从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历上的优势,应该得到重用和栽培,因此,对基础的工作缺乏兴趣,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另外,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等都和自己期望的有差距,理想和现实的不同,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二)自我效能挫败感

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自我中心较强,学校、家长、老师对其都是关心、关注的状态,而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从事最基层的工作,面对单位的“金字塔”层级机构,而周围同事都是比自己资历老,经验丰富的前辈、长者。作为新入职的大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网时,因为不再被关注,心理上感受到来自职位、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压力,会产生自我效能感挫败的适应问题。

(三)心理失衡感

大学生在就业初期 ,因为收入、住房、晋升和办公条件相比起来比周围的同事都低,一旦攀比,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感,加上工作任务又较烦琐,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情绪低落、抑郁,情绪起伏不定。

(四)目标缺失感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对新的工作又缺乏认识、了解,因此,在完成工作任务和个人奋斗目标上迷失了方向。在工作初期,个人发展规划不清晰,奋斗目标丧失,进而得过且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失去了个性。

(五)人际关系复杂化

大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主,相对单纯、质朴, 且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因大家年龄相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角度也相近,人际关系中没有太大利益竞争关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显得比较轻松。

大学生就业后,则需要马上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网,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长辈关系 ,同时,新的人际关系网中,由于年龄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以及认知水平不同,势必使每个人的想法、办事风格、处世态度以及个人习惯等都有很多不同,这时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极好的适应能力,以应对不同的人,并能有效的和谐的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适应的建议

有一句老话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生新入职场后,都是从工作的基层开始,所以,及时调整心理适应能力,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培养自己整体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之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一)调整就业心态

就业心理的适应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心态,这是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基础。大学生毕业以后,除了要掌握较好的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认识到,就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势必会带来各种不适应,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因为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另一方面还要有抗挫折的心理准备,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新人,即使遇到些困难,挫折也是正常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事业也不会事事顺心,要避免因为遭遇挫折而产生情绪波动,导致情绪低落,丧失工作信心。

(二)人生目标的规划

大学生在跨出校门之前,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对新的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预想,大多数学生对新岗位新环境的估计不足,当初入职场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

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角色意识,一方面要去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另一方面要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时做出好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此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要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意识。

(三)事业心的树立

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都对自己的未来拥有美好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在事业上干出一凡事业,然而,要成就事业就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要认识到: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不论工作是否是自己所感兴趣的,都要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干任何一份工作不管工作的难易,分工的高低,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以树立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学习能力的适应

当前大学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因此,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文凭高能力低的情况,因此,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方法的改变,学习能力的适应是大学生能否适应新岗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适应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你在职场竞争的实力。

(五)人际关系适应

与大学单纯的人际关系不同,职场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多变,因此,作为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学会建立好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促进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提高就业心理的适应能力。在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善于和同事沟通、相处,在尊重同事丰富经验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人际交往,因为在工作中,必须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并协同工作,学会合作和分享。

结语

新入职大学生正是在青年期,也是由幼稚转向成熟的心理断乳期,而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要提前做好心理适应准备,正确面对社会竞争和挑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树立人生目标,规划事业发展,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最终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工作岗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心理感受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E-learning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适应能力调查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