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姝
体育:挑战界限
——2012 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大会述略
陈静姝
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大会于2012年7月16日至18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来自39个国家的27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主题:“体育:挑战界限”,旨在借体育挑战、打破社会界限,解决社会问题;缩小、突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交叉,深化体育学术研究。大会对文化方面的透彻研究,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体育突破界限及目前国际学术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着重介绍了体育与身体文化、体育与消费文化、文化与体育运动等方面内容,希望对我国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咨询。
体育社会学;挑战界限;文化
1965年由欧洲和南美地区致力于研究体育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学者们组织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并于1995年更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ISSA)。该协会的目的在于为各国体育社会学者提供国际交流机会,促进研究领域的跨国合作,并鼓励学者在社会学的基础上,运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如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经济学以及如文化研究、传媒研究、性别研究等研究体育,通过体育研究对社会、经济、文化作出贡献。由该协会发行的杂志《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是目前全球研究体育、文化与社会学术刊物中最古老、最具时效性、国际性的杂志。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ISSA)既是国际社会学协会(ISA)研究委员会,也是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联合会(ICSSPE)官方委员会,并具有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长久历史。其每年主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大会(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迄今为止,已举办47届。此外,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还与世界社会学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奥运会会前系列学术会议(the Pre-Olympic Scientific Congress)联合举办会议。
2012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大会于7月16日至18日在位于英国格拉斯哥市中心的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举行。来自意大利、巴西、英国、法国、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荷兰、西班牙、智利、南非、波兰等39个国家的27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此会议。本人随同中国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的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大会上,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主席伊丽莎白·派克博士(Elizabeth Pike)发表了欢迎致辞。接着由格拉斯哥组委会主席、社会科学社会学部门资深教授艾曼纽·蒂勒博士(Emmanuelle Tulle)发言,阐述了本次大会的主旨。她指出,当今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旧式思想斗争不同,新的思想意识传达给了学者们明确的信息,即体育已成为全球化的产物,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影响着全球文化、经济、政治。政治活动已经屡次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作出让道,而如今更多的研究关注点集中在体育将如何影响社会,如何使经济恢复,使文化革新,如何帮助社会融合,如何提高健康指数,如何减少社会歧视等。蒂勒博士认为国际体育社会协会大会最重要的目标即通过各国学者对体育的透彻研究来对社会、文化、经济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体育:挑战界限(Sport: Challenging Boundaries)”,意在借体育挑战、打破、重塑阶层、性别、时代、种族、地理、文化、权利等社会界限,解决社会问题;同时,通过体育缩小、突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深化体育学术研究。为此大会共设置了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自然科学、文化学、性学等多个领域的独立学科和交叉学科的39个重要议题,如身体文化(Body Culture)、父权社会的挑战(Challenges to Patriarchy)、体育与民族认同(Sport and National Identities)、性别(Sexualities)、殖民主义与体育(Colonialism and Sport)、体育,政治与政策(Sport, Politics and Policy)、饮酒、毒品与暴力(Drink, Drugs and Violence)、儿童、青少年与体育(Children, Youth and Sport)、大型赛事(Sport Mega Events)、体育,健康与危险(Sport, Health and Risk)、拉丁美洲体育的当代问题(Contemporary Issues in Sport in Latin America)、2014英联邦运动会:格拉斯哥的遗产(The 2014 Commonwealth Games: A Legacy for Glasgow)、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 Sport)、女性与领导力(Women and Leadership)、体育与传媒(Sport and Media)、体育、社会阶层与地位(Sport, Social Class and Place)等。从大会主题和议题设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国际体育学术界对加强体育在社会各个环境中的研究,突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交叉的迫切愿望。
围绕上述议题大会安排了7场主要报告,57场自由交流。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的著名文化社会学教授罗伯塔· 撒萨泰里(Roberta· Sassatelli)围绕“体育:挑战学科界限”,发表了题为《应对身体理念:体育、健身、健康与未来工作》(Coping with Body Ideals: Sport, Fitness, Health and Future work)的开幕式主报告,其他主要报告则是关于2014英联邦运动会和拉美体育当代问题的研究。而大会安排的自由交流也别具特色,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是与文化有关的议题。大会在文化方面设置了“身体文化”与“体育与消费者文化”两个重要议题,但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不局限于这两个议题,实际上对体育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大会将“身体文化”这一重要议题分为2组,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报告,每组3场报告,每场报告人数1—2人。
来自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韦利亚教授的报告《能否怀孕又不增加体重(?):健身文化、社会阶层与怀孕形象》(Pregnancy without the Pounds(?): Fitness Cultures, Social Class and Pregnant Embodiment)考察了约克郡健身公司与怀孕女性健身的情况。发现由于目前公众、媒体、广告对名人产后身材恢复的关注与大力宣传,致使多数普通阶层怀孕女性对其体型象征产生了焦虑感,并希望通过健身恢复身材,但却无力支付健身昂贵的费用。报告摒弃了传统的健身文化与女性体型象征焦虑感的研究角度,从健身文化与怀孕象征这一新视角入手,探究健身文化、社会阶层、怀孕象征之间的关系与产生的问题。英国博蒙特教授、布朗教授在名为《西南部英格兰冲浪文化中的理想型》(Ideal Types in the Surfing Subculture of South-West England)的报告中深入调查了冲浪率高达66%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首先借助韦伯“理想型”的观点并加以运用,将冲浪类型分为:崇拜者、当地冲浪者、灵魂冲浪者与专业冲浪者四类。紧接着从人种志经验实证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现存的另外三种类型:冲浪建立者、冲浪怪人、冲浪组织者。报告旨在通过对英格兰冲浪文化中两大变迁时期的研究,以研究现今冲浪类型的成因、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而来自加拿大的阿特金森教授就汗液与阿斯坦加瑜伽进行了探讨,指出汗液对阿斯坦加瑜伽的文化产生的影响,并认为有汗液的身体是瑜伽文化的关键象征与媒介,提出汗液塑造了社会实践,是社会文化关系的中坚力量。
第二组中,英国巴特勒教授与查尔斯教授题为《夸大的女性特质与苦恼的男性特质:表现在赛马产业中的性别》(Exaggerated Femininity and Tortured Masculinity: Embodying Gender in the Horseracing Industry)的报告重点论述了赛马行业中,性格、象征知识体系以及女性身体是否能训练成为男性身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概念:“场域”、“习性”、“资本”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问题:女性象征的哪部分属于赛马比赛的障碍;赛马产业中男性特质的体现;在赛马产业中工作的女性有无可能被看作有男性特质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弗斯科教授从人文地理角度出发,对多伦多郊区学校、反同性恋学校计划、私人俱乐部三个不同环境中的教师、负责人、职员进行调查,研究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特殊环境之间的关系。另外,台湾国立体育大学黄东治教授在《身体与后殖民地时期的女权主义:女性参加交际舞的矛盾与平衡心理》(Body and Postcolonial Feminism: Women between the Ambivalence and Balance about Participation in the Ballroom Dance)”中则通过后殖民主义女性的视角,在了解掌握交际舞的历史、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案例基础上,塑造了殖民地身体形象。报告指出,交际舞长期以来由男性作为主导,并且从传统意义上讲,女性对释放身体的活动,及进入体育领域后的娱乐、私人关系、健康等事情的影响有所顾忌,身体活动也被家务劳动所限制。但报告提到参与到交际舞中的女性,将会在性别差异中争取获取自由,并从劳务等束缚中获得解脱。
“体育与消费文化”这一关重要议题有3场报告,每场报告人数1人。
来自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石泽教授的报告《灾后二世谷景区外国游客行为特征分析》(Analysis of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ign Tourists Who Visited Niseko After the Earthquake Disaster)表明,北海道二世谷滑雪景区一直以来吸引着国外游客,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爆发后,二世谷的国外游客人数急剧下降,但也有不少国外游客在地震后游览二世谷。报告者通过访谈调查与定性数据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在大地震后游览二世谷的国外游客的行为特征。澳大利亚约翰教授在其《极限运动之城:墨尔本体育景观的批判性分析》(Ultimate Sports Cit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Melbourne’s Sportscape)报告里介绍了墨尔本通过开办大量的体育运动会,使城市兴旺发达,如澳大利亚一级方程式大奖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等,并认为举办大型赛事的策略是突出城市的主要特性。报告使用社会史分析法对国家政策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对媒体与宣传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墨尔本在对体育活动的生产、消费、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刺激与重组其主要特性,并指出作为“极限运动城市”,墨尔本需要以可居住性和举办一流体育盛会作为基础来进行其特性的构造。另外,一些批判性问题:未来利益关系、特性的边缘化等需要得到重视。瑞士伯尔尼大学著名教授斯派尔的报告《滑雪运动的商业化:瑞士与新西兰的比较研究》(Commercialization in Snowboard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witzerland and New Zealand)通过人种志角度,借用参与观察法对瑞士与新西兰的各个顶级比赛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国家滑雪运动的构造大体相同,但两国的各自差异性特征使得其各具特色,而瑞士比新西兰有着更大的滑雪市场。
冈比亚大学汉耶卢教授的《文化对非洲女性体育运动成绩的影响》(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ports Performance Among African Females)报告明确提出在非洲,体育、文化、女性三者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大冲突。文化对女性运动员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影响,女性对文化持臣服态度。此态度使女性运动员在体育领域中无法自由发挥。报告希望非洲文化观念能更加现代化,同时也寻求改变非洲女性体育运动的途径。来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董进霞教授题为《社会与文化因素对21世纪中国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Social and Culture Factors that Affect Children’s Involvement in Sport in 21stCentury China)的报告在文献评论、案例分析、教育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而导致21世纪的中国孩子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并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对于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教师持怎样的态度?家长持怎样的态度?教练应怎样平衡与家人的关系等。报告呼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重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且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待来自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地理位置的孩子。印度辛格教授在其《印度大学的体育文化:以勒克瑙国家法律大学为案例的研究》(Sports Culture in Indian Universities: Case Study of National Law University,Lucknow)的报告中认为,大学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多为年轻人,要谈大学里的体育文化,应首先对年轻人定位。报告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准,将年轻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每一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目标不一样,其体育文化也不相同。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生活中体育文化所占比例以及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目标与方向。
另外,还有英国杜伦大学米尔沃德教授题为《足球中的社会传媒与社会运动:探讨香克利精神与利物浦队》(Social Media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Association Football:Exploring Spirit of Shankly and Liverpool F.C.)的报告;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杰克森教授名为《体育盛事之经济、文化、特性的争议形式:深度洞察2011橄榄球世界杯(》Sport Megaevents as Contested Terrains of Economy, Culture and Identity: Insights from the 2011 Rugby World Cup)的报告;美国兰格教授与吉尔教授《挑战者课程协助者的意识文化能力水平》(Perceived Cultural Competence Levels among Challenge Course Facilitators)的报告;加拿大韦尔斯教授的报告《雄性激素过多症调控与情感的文化政治》(Hyperandrogenism Regulations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捷克与西班牙两位教授的《洞察足球运动在坎贝拉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角色》(Perception of Role of Football in the Daily Life of Children in Kampala)等报告。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次大年会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本次大会在“体育:挑战界限”的主题下,研究领域、角度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等方方面面,使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紧密结合,大会学者不断地认识、挖掘出体育对社会的多元功能与价值,并通过体育充分探索、解决各方面问题。同时,大会注重学科交叉研究,使体育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挖掘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早在多年前已纳入研究范围,但直到今天,学科间的壁垒依然存在,然而大会学者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真正体现了体育突破界限的学术发展新趋势;第二,新领域的开拓表现得非常突出,各国学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与成果;第三,与会各国学者各抒己见,求真务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议气氛热烈和谐,真正达到了切磋学术和交流信息的目的;第四,加强了各国体育、社会、文化、经济等信息的交流,促进各国学者跨领域的合作。
Wenner, L. A.,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J], SAGE Publications Ltd, Vol.47,2012.
Sport: Challenging Boundaries—2012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
CHEN Jing-shu
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 was held in Glasgow from July 16-18,2012. The congress involved more than 270 representatives from 39 countries.The theme of this year’s conference is “Sport: Challenging Boundaries”, suggesting possibilities that sport can challenge and re-draw social boundaries and resolve social problems; that sport might be capable of making breakthrough in multidisplinary file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port and culture has been presented. For instance, sport and body culture, sport and consumer culture, etc.The paper is written in hope that it will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 China.
Sociology of sport; Challenge boundaries; Culture
G80-051
A
1007―6891(2013)02―0004―03
2012-09-07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