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视角下的安徽美好乡村建设

2013-04-10 14:38刘利敏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刘利敏

(安徽行政学院研究咨询部,合肥230059)

农村稳,天下安。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宏伟目标。目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整体态势良好。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清醒地看到,在农村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在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把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对在2012年8月份在安徽行政学院培训的137名选调生就农村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选调生已在农村基层工作两年以上。选调生作为直接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员,因为其身份的中立性,与工作所在单位无利益瓜葛,看问题相对客观,他们的观察可以为党委和政府提供观察农村问题的另外一个视角。

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群关系不和谐

1.基层公务人员和村干部与农村群众不能有效沟通,干群关系不融洽。一些乡镇领导重政绩,不能从百姓角度看问题,政治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水平一般,另一方面群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比较激进。村干部与群众接触少、交流少,导致信息不对称,另外现阶段国家政策偏理论,过多的软件上报使村两委人员无力走访,也缺少认识。大发展与群众维护自身利益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征地拆迁纠纷引发的矛盾非常尖锐,导致干群关系更加恶劣,互不理解。基层公务人员与农村群众所占角度不同,双方理解和沟通的缺失导致群众对工作不理解、群众本身对干部存在敌意或不信任,干部群众间的信任基础不牢。

2.服务型政府落实不到位,基层干部处理矛盾的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些基层干部中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一些基层官员不能真正为农民做实事;在一些乡镇做事完全是领导说了算,老百姓办事要找关系;一些老百姓利益受损无处申诉,群众办事常找不到人。对待群众上访事件,一些基层领导不重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小事变大;部分干部对群众态度生硬;群众工作未做得更精细,计划生育工作不能充分考虑民意特别是关于强制结扎,暴露管理水平低劣;对群众的允诺没能落实。

3.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到位。25人提到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上级的政策未执行好,经常传达不利或歪曲传达,政策层层变量变质,得不到落实,群众不满意;农民文化层次低对政策不理解或理解浅;农村发展与政府政策产生矛盾,政策没有真正体恤民意;很多政策牵涉到很多利益群体,推进有难度。

共有30名选调生提到了干群关系问题,从中可以看出选调生对群众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群众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群众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的稳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工作是稳定的基础也是关键,群众需得到公平对待,才会更好地维持稳定。如果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得不到满足,群众容易产生对政府干部的不信任,可能会导致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支持甚至抵触。

(二)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共有38名选调生提到了基层组织建设问题。问题主要有:部分村两委年龄偏大,后备干部数量存储不足;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够团结;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无德无能;村干部多是本地人,思想文化素质低,没有远见;基层政治学习动力不足,不能体会学习意义,易流于形式;基层部分工作人员忙翻天,一些工作人员却无事可做;基层接待任务重,检查多,招待多,吃喝多,一年无数次上面下来检查,每次都要招待,增加地方财政压力,树立不良形象,特别是中午喝酒以后下午无法为群众办事;基层人才缺乏,缺乏真正干实事的人和财力去开拓改革;基层干部工资待遇过低,上升通道狭窄,不利于他们生存,也会影响工作动机;群众对基层组织认同低。

(三)征地拆迁矛盾多,社会治安存在隐患

共有56名选调生提到了征地拆迁问题。

1.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补偿款分配不均,赔偿标准不一,不合众人意,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土地款分配困难,特别涉及外嫁女;征地拆迁人员不足,具体细则落实不到位;开发征地一次性补贴,没有长远规划,失地农民以后的生活很难保障,有些农民太穷,根本没有能力再出安置房房款;农民自身利益与不断变化的政策之间的冲突。

2.土地用管问题突出。农村建设,耕地占用严重;土地增减挂钩没有统一标准;私卖私买情况突出;土地流转缺乏规范,难操作;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古村落如何保护的问题。

3.农村建房争执多,容易造成冲突。规划区建房缺少人性化,没有规划的不能建房,建房手续很难;宅基地纠纷。

4.综治维稳存在隐患。34人提到综治维稳。信访问题;“三留守”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未外出的无事可做,影响稳定。村民还依赖家门户族的旧思想,遇事不冷静;一些地方流氓黑社会长期存在,欺负村民。

(四)农村发展严重滞后,民生欠账较多

提到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有53人。

1.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找到经济发展切入点很难,发展定位不明,乡镇经济的可持续性差;农村集体经济无或薄弱,大部分村都没有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只靠一些协调费、集体土地租用费等支撑,发展缓慢,干事难,无法带领村民致富;企业龙头效应带动不足;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还乡,“三留守”人员多,没有力量发展家乡经济;在山区集体经济少,交通不便,文化不高,难以发展。计生工作与发展经济冲突,乡镇80%的工作精力用在计生工作上,对经济投入精力太少。

2.贫困人口比例仍较大。提到基层群众生活状况的有28人。老百姓收入过低,贫困人口比例仍较大,困难群众多,脱贫难,影响了农民正常需求的满足;一些地方过于贫穷,农民为了利益争权夺利;一些地方政策力度不够导致农民收入很难提高;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救济不平衡的矛盾。

3.基础设施落后。15名选调生提到了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环境差,环境污染,垃圾无处处理;规划不长久,眼光不够远;基础设施建设无经济支持;在修路架电集资问题上,一事一议村民间达不成共识,进展慢,往往个别群众因自然利益不愿参与,比如修路不可能修到家家户户,有些户就不愿出钱。一些选调生还指出,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农民生活,若基础设施能完善,农村比城市居住还舒服些。

4.民生欠账多。68人提及民生问题。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补贴过低,群众参与热情不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增多;一些老年人无人照顾,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计划生育导致子女减少,养老压力大,负担沉重。基层医疗条件差,群众看病难,且存在看不起问题,医疗的覆盖面不够。在低保对象的审批问题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存在照顾关系户现象,不够公平。农村教育水平偏低,更多家长倾向于让儿童到县城上学;并校以后,学生上学路程变长,至今没有办法解决。

5.“三留守”隐患多。62人提到了农村留守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留守”人员日益增多,人员生活不幸福,特别是精神生活问题,容易影响家庭社会和谐,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留守人员的权益保障不够,留守儿童教育、安全和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问题;“三留守”人员因为心理不平衡引起许多纠纷。三留守引发的农业问题——未来种植谁来落实。

(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36人提到了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无长效性的文化生活,一些农民精神空虚,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眼光,无生活追求,法律知识缺乏,饮酒,吃饭打牌等恶习和铺张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打麻将赌博等问题时有出现,危害身心健康,影响社会安稳;因文化知识匮乏,导致各种各样的事故发生;农民多数尚不能理性运用民主。农村领导对文化建设不重视,相关经济支持不到位。25人提到了计划生育问题。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外出务工人员多,计划生育难开展,政策难落实。

二、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1.通过科学的制度机制倒逼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培养与选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基层干部奖惩机制,打通基层干部的上升和退出通道,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劣者出,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重视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培养,加强年轻干部的有序流动;加大干部考评中的民意比重。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制度约束,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优化组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加强基层干部待遇和各方面保障,提升基层干部干劲,使其安心工作。选调生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视野开阔,有思路有担当,要大胆启用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进入乡镇班子和村两委班子,给他们扎根基层政策鼓励。

2.改革基层考核体制,提升基层工作水平。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要求,把基层干部从文牍主义、大量的接待事务中摆脱出来,真正把力量用到发展经济和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改革对基层信访和计划生育的考核方式,要更侧重于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比如有的选调生指出基层计划生育村为主管理,村级事务压力太大,乡镇应合理分解。

3.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依靠社会组织力量解决农村问题。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单靠政府自身力量无法彻底解决,要善于借用社会力量。治穷先治愚,政府要推动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通过知识分子对农民进行现代文明教育和公民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摆脱不良恶习,营造文明乡风。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留守问题和农村的养老问题。

(二)重视群众利益诉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任务。”基层稳则大局稳,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扎实推进村民自治。重大决策要进行集体讨论,克服只重民生不重民主的不良倾向,避免重大决策因忽视民意而导致的矛盾和上访。

实行管理下移。可以学习山东在基层乡镇设立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加强对村干部监督;在广大农村开展民警担任村官制度,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以人为本。

选调生们认为,只有把群众利益摆在工作重点上,群众获得相应待遇与礼遇,才能维稳。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保证百姓心声不折不扣传达上去。

(三)要把握好城镇化的力度速度,又好又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选调生指出,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城市化过程中征地拆迁引发了诸多矛盾,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因拆迁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需加以缓解。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但城镇化利弊并存,并不是越快越好。城镇化切忌“刮风”,要把城镇化的速度、力度与农民的思想认识程度、可接受程度结合起来。要做好征地拆迁的风险评估,城镇化宁可慢点,也要好点。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建立失地农民的长效利益保障机制,要妥善解决好农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有保障,生活水平不降低。征地拆迁补偿要及时到位,土地款分配要公平公正;解决好农村建设与占用耕地的关系,节约用地,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在开发中注重古村落的保护。

(四)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改善民生

选调生认为,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幸福,只有经济富裕了,物质生活提高了,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选调生非常关心关心老百姓疾苦,关心群众怎样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1.多措并举发展农村经济。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民利益往往无法同步,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每个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相应政策,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必要时请专家指导;千方百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做活土地文章,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

2.积极探索民生服务均衡化。传统工作办法只能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可以借鉴铜陵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方法,建立城市医生、教师、文化人员援助农村发展的流动机制,可以学习借鉴河北省大学生村医等方法并形成制度,提升基层农村的教育医疗文化水平。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安徽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决议的要求,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水电路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和垃圾处理;彻底解决旱厕改造问题,消除隐患;加强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做到村容整洁。

(五)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的政策不走样,上级的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农民、贫困、弱势群体保障;各项救助、资助、项目分配落实到位,做到不克扣不虚报,让民生真正为百姓,让农村群众切实分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生活。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只有真正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