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合作20年与青岛的角色扮演

2013-07-11 06:03曹文振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青岛韩国政府

曹文振,谭 涛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历史性大变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四分五裂,战后建构的两极冷战体系彻底瓦解,世界政治版图形成“一超多强”的大格局。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独霸天下,傲视全球。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向纵深推进,各国相互依赖继续加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与韩国这两个曾今分属不同阵营且彼此孤立敌对的国家,意识到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应该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1992年8月24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与韩国外交部长李相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合作迅速升温,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树立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典范,而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小作用,青岛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简要回顾两国20年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理论,以青岛为案例,就地方政府在中韩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一、中韩合作20年成就斐然

(一)政治关系

中韩建交后,韩国总统卢泰愚应邀于1992年9月27日至30日正式访问中国,两国元首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此后的20年间,两国关系接连实现三次大飞跃,由“友好合作关系”(1992年确立)到“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确立),到“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确立),再到“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确立)。[1]

20年间,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保持密切沟通。据不完全统计[2],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韩两国在双边或多边场合举行首脑会谈(主席/总统级)33次,准首脑会谈(总理/总统级)22次,外长会谈101次,议会交流91次。除了互设大使馆外,中国在釜山、光州、济州[3],韩国在上海、青岛、广州、沈阳、成都、西安、香港和武汉都设有总领馆。

在两国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是始终无法避开的话题。在台湾问题上,韩国明确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目前,韩国和台湾当局各在对方设立了代表处,维持以经贸为主的非政治关系。(1)关于朝核问题,两国作为六方会谈成员国,一再声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地区长治久安,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并共同为此做出努力。中国作为韩朝紧张关系中经常性的居间调停者,明确支持韩国的“半岛事务直接当事方”地位。但由于美国强力干预,韩国长期被边缘化,并为此“深感耻辱,一直耿耿于怀”[4]219,而中国作为六方会谈机制的东道国,这一表态宽慰了韩国。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中方也一贯支持南北双方通过对话协商改善关系,推进和解合作进程,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二)经贸关系

韩国是个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国家,年均外贸额占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5]中韩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相对匮乏;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有优势,但是人口少,资源贫乏。“中国对韩国有竞争性比较优势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韩国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上”。[6]正是这种产业间的互补性,使得中韩贸易和投资关系日益密切。一些韩国大企业提出“KOINA”概念,即“KOREA+CHINA”,将中国作为其内需市场,而不仅是投资市场,已不满足于只把中国经营成最大的“制造中心”,而是做到研产销一条龙。

20年的合作使得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的庞大市场,到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甚至都会对韩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韩国一些财经类研究机构就此做过分析。三星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的GDP增长率每下降1%,韩国对华出口增长率就会下跌 2.5%,韩国 GDP增速就会下降0.15%。[4]227产业银行经济研究所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韩国对华出口就会增加15.2%,韩国经济增长率就会提高 0.1% 。[4]142

1992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50.3亿美元,到1997年12月末为止,双边贸易总额已达到了237亿美元。[7]两国宣布建立“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后,经贸合作进一步提速。2003年提出的“双边贸易额5年内达到1 000亿美元”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2005年提出的“争取到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时两国贸易额达到2 000亿美元”的目标也于2010年提前实现(表1)。2012年1月李明博访华期间,两国确定了2015年贸易额达到3 000亿美元的目标。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2012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 563.3亿美元,是中美贸易总额的1/2强,(2)比建交时增长近50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1.7%。

表1 中韩贸易简明统计(1992-2012) (单位:亿美元)

在资金交流方面,1992年建交时,韩国对华投资仅1.19亿美元[8],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比重很低。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下面这组数据可以大致看出20年后的巨大变化:截至2011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53 547个,实际投资金额498.5亿美元,中国累计对韩投资约10亿美元,目前实际投资额3.4亿美元[9]。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为:韩对华投资额为23.4亿美元(3),中国对韩投资为1.87亿美元[10]。目前,在华韩国企业超过 4万家[11],驻韩各类中资企业(机构)近百家(4)。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韩FTA”)谈判已经于2012年5月2日正式启动,并先后于同年5月14日、7月3日、8月21日、10月30日举行了四轮,谈判内容已经涉及到相关商品和非关税壁垒领域。中韩FTA将给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溢出效应。中韩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大于产业内贸易,但随着中国技术升级,可能会由产业间贸易转为产业内贸易,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也将加速中国相关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随着中韩自贸区的加快建设,两国的金融和资本循环也将大大加快,如果使用中韩货币互换资金,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和韩元的国际化。[6]中韩FTA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水平上都将超出两国各自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承诺水平。[12]因此,两国对于签订中韩FTA都非常急切,谈判工作有望在两年内结束。可以预见,中韩FTA的签署和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再次为两国经贸合作提速。中韩经贸合作“高铁时代”即将到来。

(三)其他领域

1.军事安全:建交初期两国就在驻对方使馆设立了武官处(5)。1998年至2010年,两国军事交流40余次,包括国防部和海陆空军在内的各军事部门频频互访。2011年7月,两国建立了国防战略对话机制,并已举行两轮中韩国防战略对话,两国军事安全合作进一步升级。

2.科技合作(6):199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签订。此后,两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不断取得进步。目前两国的合作领域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各个领域;合作形式有开展联合研究计划、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科学家组团互访、人才交流与培训、召开研讨会和创新论坛等等;双方科技交流渠道多样,有政府间、民间、地方部门间、大学和研究所间、企业间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截至2012年11月,两国已举行了11次中韩科技联委会会议、7次中韩科技合作局长级会议、4次中韩科技创新论坛。

3.文化产业:中韩两国同属中华文化圈,都尊崇儒家思想,春节和中秋节是两国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甲午战争前的韩国重要历史文化典籍基本上是用汉语记载的,直至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前,南北朝鲜的报刊、政府文书都是韩、汉字混用。(7)[4]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1994年3月,金泳三总统访华时,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此后多次召开中韩文化共同委员会会议,制定并实施两国文化交流计划,双边文化领域交往日益增多。以影视、音像、游戏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品一度席卷中国,[4]形成一股强势的“韩流”。同时韩国也刮起了“汉风”,逐步恢复汉语教育,汉语成为除英语之外的学习人数最多的第二外语,韩国经济界将优秀的汉语能力作为录用新员工和老员工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4]172虽然受到两国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韩流”和“汉风”遭遇过“寒流”,但目前两国文化产业交流依然活跃。2010年,两国文艺、体育、影视、新闻传媒、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领域200余个团组、2 000多人次互访,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人数达5.3万余人,占全球考生人数一半以上。韩国现已开设17家孔子学院和5家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课堂)总数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二。

4.教育交流(8):1995年两国签署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并且在1998年、2000年、2004年先后对此协议进行更新。此后两国教育部门不断加深合作,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中韩15+15大学强强合作研讨会”、“中韩职教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以及“中韩青少年交流项目”等等。从2008年5月起,两国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从2009年开始,两国每年互换100名以内的中学生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访问活动。截至2011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约7万名,中国在韩留学生近8万人。

5.人员往来:1992年两国人员往来不足9万人,2011年中韩人员往来达654.5万人次(比建交当年增长70多倍),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9]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近五年(2007—2011)的统计数据显示,来华韩籍人员数量始终居外国人来华人数之首。(9)在常住居民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主要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人口普查时,在我国境内居住的韩国籍人员共120 750人,居在华居住的外籍人员数量之首。[13]据韩国外交通商部公布的2010年数据,在韩国的华人常住居民有61万,在中国的韩籍常住居民则是65万。

6.交通运输:1989年6月17日,两国开通了定期直航海运业务,20多年后的今天共有10条定期客货运航线,每周近50个班次,往返于我国天津、青岛、大连、烟台、威海、连云港与韩国仁川、釜山、平泽等地。在民航方面,建交前北京到汉城没有直达航线,需要绕道香港或东京飞行近十二个小时,现在只需一个半小时的航程[14]目前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有数十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近850个班次。

7.友好城市:自1993年7月1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与韩国全罗南道木浦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至今,两国共建立133对友好城市关系,另有221个韩国地方政府与330个中国地方政府相互建立了484项姊妹或友好城市关系。[11]

二、地方政府国际行为与中韩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是以主权国家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行为体的。但是随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全球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对国际关系参与者的这种传统界定受到了冲击。主权国家不再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唯一力量,各种不完全具有主权国家属性的行为体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类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宗教团体、跨国企业集团、政党,以及本文着重论及的地方政府。

(一)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国际行为

有学者将地方政府置于国际关系的分析视野中,将其称作“次国家行为体”[15]或者“次国家政府”[16]。二者的含义基本一致,是指那些只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局部领土上行使管辖权的政府,也就是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政府,在单一制国家中是指各级地方政府,而在联邦制国家中则指各联邦成员单位以及州省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本文统一使用“地方政府”这一称谓。

地方政府国际行为,指由有关国家地方政府进行的,旨在影响各种国际行为体及其国际互动关系的活动的总称。学界对地方政府国际行为已经有所研究,几大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有“两枝世界政治理论”、“新中世纪主义理论”、“平行外交理论”、“多层外交理论”、“地区国家理论”和“国家中心论”等等。

(二)地方政府“外交权”的取得

在崇尚“实力政治”与“均势和平”的年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政权稳定等核心利益是国家行为体追求权力的目的所在。一国中央政府往往为此采取高度集权的措施,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活动,以保证高度一致地执行对外政策,降低外交中不可控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当国际局势走向总体缓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之后,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和损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中央政府紧张的神经也得以放松下来,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发展国内经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上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股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从诸多方面对各国公共管理的传统格局带来影响,中央和地方分权成为改革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各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超越国界建立跨地域之间就近互补或者产业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17]。而获得部分与他国地方政府自由开展经贸往来的权限,才能为地方带来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促进各国地方在自主的基础上走向繁荣。中央政府反复权衡,考虑到和平时代的国家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并且地方繁荣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整体繁荣,认为高度集权已无必要,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外交权限,对央地双方而言是双赢的。据此,地方政府获得了部分“外交权”,尤其表现在经济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外交权全部归中央政府所有,地方政府外事活动完全从属于中央政府,在独立发展对外关系方面既无权力,也缺乏动力。地方政府的国际交往活动主要是执行中央政府委托的任务,如接待来访的外国友好人士、分担国家对外援助任务。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步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拓展外交关系,与更多国家建交。“随着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政治体制也开始从以个人权威为基础向民主、科学、法制迈进,社会利益和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18]国家通过一系列权力下放和对外开放的举措,扩大地方政府在对外事务中的权限。地方政府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地方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国际交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提供动力。

(三)地方政府国际行为推动中韩关系发展

获得一定程度的对外交往自主权后,地方政府在外事工作中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完全扮演中央政府的“跟班”和“伙计”的角色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大战略下,各地方也把发展当地经济摆在首要位置,纷纷根据自己的“省情”、“地情”、“市情”,凭借自身在自然资源、劳动力、交通位置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经济建设。沿海省市更是依托天然的地理优势,发展海运事业,与其他国家(已建交的和未建交的)的中央或地方政府建立经济联系。同时,中央政府也允许各省通过省属外贸公司开展对外贸易,保有部分外汇收入,并动用这笔资金进口货物和设备,还被允许引进外资,有对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

在对韩贸易和吸引韩资方面,山东、辽宁、黑龙江、北京、吉林、广东、天津等省市起到了先锋作用。以山东为例,由于与韩国地缘相近,1987年底,国务院决定山东是我国与韩国发展经济关系的“重点省”。随后,山东获权直接与韩国进行贸易、吸收韩国直接投资以及给韩国商人和旅行者签发来山东的签证。1990年9月,山东率先开通威海和青岛至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航线,便于双方贸易往来。两国建交前,山东是韩国在中国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1984—1989年13项,1990—1991年30项,共计43项,约占韩国在华投资项目总数的1/4。到1991年底,山东与韩国的贸易合同额为2.8亿美元,韩国在山东的投资合同金额达到5 000万美元,实际金额也有2 000万美元。

要知道,中韩两国是在1992年才建交的。在建交前山东等地方政府就与一个尚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并能取得这样的数据,意义非同小可。由于韩国与朝鲜严重敌对,中国又与朝鲜有着老一辈领导人建立起来的邻居加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因此中国与韩国交往向来相当谨慎,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朝鲜极其强烈的反对,影响外交格局。而地方政府发展对韩经济关系则可使中央政府有效避开来自朝鲜方面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有利于对韩国实行“政经分离”的政策,并借经济合作的名义,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建交打下基础。如今,韩国已经成为山东口岸最大的贸易伙伴。

三、中韩关系中的青岛

青岛是山东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之一[19],享受相当于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地理位置上,青岛位于黄海西海岸,与韩国一水之隔,距离韩国东海岸的釜山都只有930公里,与韩国任何城市之间民航直飞至多需要100分钟。在东北亚地区12个大城市(10)中,青岛的城市区位竞争力仅次于东京和大阪。[20]

(一)推动中韩建交的急先锋

两国邦交正常化进程是采取“政经分离、先经后政”的方式进行的,而青岛则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急先锋”,为两国长期对立隔绝的局面打开一个突破口。早在两国建交之前,青岛就已经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开始与韩国接触。青岛临近韩国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深水港口,吸引了大批韩企入驻青岛投资兴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担心受到政治关系动荡的威胁,两国建交前的韩企在青投资绝大多数是以设在第三国的韩资企业的名义进行的,并且投资额度不大。这显然不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青岛市政府“大胆”派遣官员访问韩国,介绍青岛的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以消除韩企投资的顾虑,进一步发展双方经济合作。

1988年4月,时任青岛市外经委主任、市贸促会会长的刘吉德,以中外合资企业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率领四人小组,秘赴韩国进行实地考察。这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在中韩双边关系方面的第一个赴韩团组,由此拉开了青岛市与韩国直接往来的序幕。韩国政界和商界都很重视刘吉德的这次访问,也期望以此为契机打开两国正式经贸合作的大门。除了韩国商工部(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国家经委、商业部和经贸部)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相当于中国的贸促总会)等政府机构与访韩小组会谈外,一些韩国知名企业也闻讯赶来接洽。

此后,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吴希善、市长俞正声也先后对韩国进行了访问。[21]这种直接越过中央政府的大胆尝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1988年全年,由青岛贸促会接待的韩国工商界来青岛访问考察团组即达35个共300多人次。1989年2月,第一家得到批准的中韩合资企业——青岛三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2月,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气有限公司获批成立。青岛直接与韩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序幕由此拉开。到两国建交前已有71家韩资企业落户青岛。

青岛与韩国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央政府对韩国的政策。随着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同经济利益。青岛为韩企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韩企也为青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来了可观的税收。为了维护韩企的投资利益,同时也保障青岛的地方经济发展,青岛地方政府官员以保护投资环境之名反复向上级“说情”,并游说当时的对外经贸部等中央部委充当“说客”,影响了中央对韩政策。并且地方政府官员与未邦交国家的交往,往往具有解冻两国关系的作用。青岛政府官员的访韩行为,名义上是以发展经济关系为目的,实际上带有地方政府开展国际交往的政治色彩,从而加速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二)深化中韩友好的桥头堡

1992年8月24日,两国正式建交,翻开了青岛发展对韩关系的新篇章。青岛从此可以大大方方与韩国进行除政治和安全之外的各层面合作。

1.经贸合作:从表2和表3列举的青岛与韩国之间近13年经贸往来的大概情况可以发现,青岛对韩外贸出口总额基本上逐年攀升,2009年虽有下滑,但2010年开始恢复增长,并继续保持着占青岛对亚洲外贸出口总额1/4左右的规模。近6年来,在对韩出口方面,山东每年占到全国的20%左右,而青岛每年能占到山东的25%以上(表4)。

青岛积极为韩资企业打造优良的投资成长环境。在建交初期的头一个五年里,韩资企业投资青岛的项目数量高速增长:1992年达到116家(是1989年的近40倍),1994年409家,1997年1 137家。青岛1995年超过中国香港,成为韩国在华第一大投资目的城市。韩国一直是青岛的最大投资来源国。

截至2012年上半年,青岛已累计批准韩资项目11 000个,实际利用韩资132.4亿美元,韩国已成为青岛第三大贸易伙伴(11)。从表5可以看出,韩企来青投资不仅给青岛带来了可观的税金收入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也为自己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表2 1999—2011年青岛对韩外贸出口情况(不含中央、省驻青公司)

表3 1999—2011年青岛对韩外贸出口情况(含中央、省驻青公司)

表4 2006—2011年全国、山东、青岛对韩外贸出口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2.地方政府交流合作:1993年12月4日,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市长俞正声与韩国大邱市市长李义翊在缔结友好城市的文本上签字。[22]青岛市成为继连云港市、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北京市、济南市后第七个与韩国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关系的中国地方政府。目前,在中国各省市中,韩国与山东省建立的友好城市最多,而青岛在山东是最多的。[23]通过这种友好城市关系(表6),双方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等方面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3.人员往来:青岛的城市风景独特,气候宜人,人居环境卓越,来这里生活、投资的韩国人越来越多。青岛被认为是中国最适宜韩国人居住的城市,在青韩国人甚至将青岛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青岛常住韩国人有5万余人,加上流动人口则接近10万。[24]在青岛的外国人中,韩国人占了八成以上。青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出门碰上韩国人不奇怪,碰不上韩国人才奇怪。”青岛已成为韩国人居住最集中的中国城市。现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每天进出港的42个国际航班中,往返于青岛和韩国的有27班次,其中往返于青岛和仁川的有23班,往返于青岛和釜山的有4班,使青岛和韩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便利。

4.教育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以“韩流”和“汉风”为内容的思想文化交流,以各层次教育合作、科研学术交流、新闻媒体交流为内容的教育学术交流,以文艺团体互访、艺术作品互赏、体育训练互鉴为内容的文体艺术交流等三个方面,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25]

表5 2005—2010年韩商在青岛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表6 青岛与韩国建立友好城市情况

发展到今天,青岛与韩国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已经成为中韩友好关系的一缩影。随着中韩FTA谈判进程的开启,青岛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取消,将带来规模更加庞大的物资流动,青岛有望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内地转出口韩国以及韩国出口东北亚的货物都可经过这里进行中转运输。届时,中韩之间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紧密。

四、结束语

中韩两国过去20年的密切合作,为当今国际交往树立了榜样。青岛市、山东省等一些地方政府的国际行为,在推动两国建交和关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中韩关系也并非白玉无瑕。在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背后,两国在朝核危机、半岛统一、韩美同盟、领土和海洋权益、贸易失衡、国民感情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并不时出现摩擦。但毕竟两国曾经相互隔绝交往近半个世纪,并因冷战需要相互敌对,存在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随着双方各领域交流的增多,政治互信的加深,东北亚国际形势的缓和,两国政府和人民有能力有智慧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2012年12月19日,强调要加强韩中合作的韩国新国家党候选人朴槿惠当选第18届总统,中韩关系有望再上新台阶。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会朝着更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青岛将在两国关系中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注释:

(1)韩国于1993年11月在台湾地区设立了韩国驻台北代表处,现任代表具良根。1994年1月,台湾当局在韩国设立了台北驻韩代表处,现任代表梁英斌。据韩方统计,2010年韩国与台湾地区贸易额284.8亿美元,其中韩国对台湾出口额为148.3亿美元,进口额为136.5亿美元。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韩国国家概况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12/1206x0/。

(2)据我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美贸易总额约为4 846.8亿美元。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2年12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4602/module108994/info412938.htm。

(3)这使得韩对华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参见:驻韩国使馆经商处,2012上半年韩国对外投资情况分析http://kr.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1208/20120808314968.html。

(4)其中最多的是贸易(办事处)类38家,海运类12家,航空运输类10家,其他还有金融类、劳务与工程类、旅游中介类、生产制造类、农业栽培类、销售服务类等机构。参见:驻韩国使馆经商处,驻韩中资企业(机构)名录(截至2011.4),http://kr.mofcom.gov.cn/aarticle/catalog/zgqy/201105/20110507561094.html。

(5)韩国1993年12月在韩驻华使馆设立武官处,中国于1994年3月在中国驻韩使馆设立武官处。参见: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两国交流现状 http://chn.mofat.go.kr/worldlanguage/asia/chn/bilateral/exchange/index.jsp。

(6)根据中国驻韩使馆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公布的资料整理。

(7)1945年光复后,汉字成了朝鲜半岛高涨的民族主义的牺牲品。直至1992年两国建交,韩国才逐渐恢复汉字教育,主要是因为不识汉字,韩国人看不懂自己的历史文化典籍,也不利于与中国进行贸易。

(8)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公布的资料整理。

(9)仅2009年略少于日本来华人数。参见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数据统计 http://www.mps.gov.cn/n16/n84147/n84211/n84424/index.html。

(10)这12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沈阳、青岛、东京、首尔、名古屋、横滨、大阪、京都、釜山。

(11)根据青岛统计局公布的近几年(2006—2010)“分国别外贸出口总额(不含中央、省驻青公司)”数据,与青岛贸易额最大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参见青岛统计信息网,青岛统计年鉴 http://www.stats-qd.gov.cn/statsqd/Column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韩国的关系[EB/OL].[2012 -01 -05].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12/sbgx/.

[2]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两国交流现状[EB/OL].[2012 - 10 - 28].http://chn.mofat.go.kr/worldlanguage/asia/chn/bilateral/exchange/index.jsp.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孟建柱国务委员出席驻济州总领馆开馆仪式[EB/OL].[2012-10-27].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12/1206x2/.

[4]詹小洪.东邻面面观——透视韩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5]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贸易和投资[EB/OL].[2012 -10 - 28].http://chn.mofat.go.kr/worldlanguage/asia/chn/aboutkorea/trade/index.jsp.

[6]张茉楠.加速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J].瞭望,2012(43):61-61.

[7]孟庆义.中韩关系与东亚形势——纪念中韩建交七周年[J].东疆学刊,1999(4):17-24.

[8]詹小洪.中韩关系16年[J].韩国研究论丛,2008(20):59-69.

[9]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韩关系[EB/OL].[2012-10 -28].http://www.chinaemb.or.kr/chn/zhgx/shuangbian/.

[10]驻韩国使馆经商处.2012上半年韩国吸引外资创历史最高水平[EB/OL].[2012-10-28].http://kr.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1207/20120708258988.html.

[11]中国新闻网.中韩建交19年两国贸易额翻40倍[EB/OL].[2012 -01 -06].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11 -02/3433568.shtml.

[12]新华网.中韩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EB/OL].[2012 -10 -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2 -05/02/c_111874782.htm.

[13]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2-10- 29].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html/fu05.htm.

[14]张瑞杰.中韩建交往事回顾[J].百年潮,2010(8):32-37.

[15]王立军.当代西方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理论述评[J].晋阳学刊,2011(6):34-37.

[16]祁怀高.中国地方政府对中韩建交的影响[J].当代韩国,2010(4):65 -78.

[17]李珍刚.论跨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构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67-174.

[18]李敏.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外事行为的转型与定位[J].中国市场,2008(18):105-107.

[19]高翠.改革开放(1977-1992)[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0]刘明君.聚焦“十二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1]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韩国与山东关系[EB/OL].[2012 -01 -06].http://qingdao.mofat.go.kr/cn.

[22]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腾飞的青岛——青岛改革开放16年大事记[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3]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韩国与山东关系[EB/OL].[2012 -01 -06].http://qingdao.mofat.go.kr/cn.

[24]吕婕.韩国风 VS.青岛情[J].走向世界,2005(9):32-35.

[25]葛兆富.中韩建交以来青岛与韩国的文化交流[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15-123.

猜你喜欢
青岛韩国政府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