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分析[1]
——以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例

2013-04-10 13:39金小红王静美李震
社会治理理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志愿志愿者

金小红王静美李震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分析[1]
——以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例

金小红*王静美**李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者服务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党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共青团领导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性服务力量的一支,能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及其可操作性。本文以对湖北省团委领导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实证调查为背景,分析当前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 青年志愿者服务 运行机制

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志愿者服务及其运行机制。青年志愿者是在共青团的活动重心转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主题下服务于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转型中,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团组织面临着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全面挑战,必须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和工作中,以适应服务社会的需求。根据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在社会管理由社会控制理念转向社会服务理念的形势下,如何对青年志愿者的运行机制中不适应的机制如激励机制、整合机制等进行完善与创新,以有助于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志愿者服务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概念明晰与界定

在世纪之交的特殊时刻,联合国把下一个千年的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使得中国学者意识到了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意义。此后,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研究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和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志愿者服务。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系列事件永远深刻地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之中,与此同时还有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志愿者的杰出表现使志愿者服务概念深入人心,因而有媒体认为2008年是中国的“志愿者元年”[2]朱健刚. 志愿者元年, 公民元年[N] . 南方都市报, 2008- 7-13.。

(一)志愿者服务的概念明晰

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进行研究,必须先要了解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如有的学者从志愿者服务的民间性和非政府性来界定,认为“志愿者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动, 是民间系统服务于社会的群体或个人行为, 即志愿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和财富, 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援助”[3]北京志愿者协会. 走进志愿者服务[M]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还有一些学者直接采用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志愿者服务的界定, 认为“志愿者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 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4]马飞翔. 论市场经济下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J]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3) .。2001 年之后, 人们对志愿者服务的界定逐渐趋于统一, 一般认为志愿者服务就是“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 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丁元竹. 志愿活动研究: 类型、评价与管理[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志愿者服务从微观层面上是个人奉献爱,回报社会的过程,从宏观层面上则是满足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平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把志愿者服务界定为一个具有促进社会整合功能的社会运行机制。

(二)青年志愿者的概念界定

青年志愿服务主要是指由共青团组织发动和组织的、以青年作为参与主体的志愿者行动,具体而言,青年志愿者通过付出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自愿地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的、非职业化的援助行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经过孕育、兴起和扩展三阶段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极其良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有些项目已成为志愿服务的品牌。总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产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要促进力量,发挥好这支生力军的效力,将会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分析

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按照郑杭生关于社会运行机制的剖析,在此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实际上,这五个二级机制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所谓的相互独立是指,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下的每一个二级机制都是考察和评估志愿者服务运行过程有效性和研究其运行规律的一个视角。而相互联系则是指,这五个二级机制在功能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维持。因此,应该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中的各个参与主体进行明晰,以找出他们在这个运行机制中所发挥的功能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笔者在此仅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机制中的动力机制、控制机制以及整合机制进行分析,而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是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发展不完善或者说缺失的部分,将在后面的对策中提出并加以完善。

(一)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

当代社会发展过程表明,一个社会只有当它拥有较为适度的社会动力的时候,它才能保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2]汪智汉,吴猛.津贴志愿者概念及其论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6,(2):12-16。研究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就是要研究为青年志愿者服务产生所提供动力的动力源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和手段。

1.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是动力源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的双重转型。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正在我国同步进行,意味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持久不衰,他们是迫切需要帮助的一个群体,亟须我们的帮助;又如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满足各个层次老人需求也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思考。以上的举例仅仅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而这也正是当下青年志愿者服务所涉及的领域。

简单来说,社会成员的需求是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动力源。笔者在宜昌市所做的调查评估中的一些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宜昌市青年志愿者心中依次位列前三位的需要提供服务的群体是社会定义的弱势群体,即弱势儿童青少年(响应比例[3]因为问卷中此种类型问题为多项选择题,统计软件在计算多项选择题每一选项的百分比例时,其总体计数是按照所有选项的响应(选择该选项)数来进行的,因此在计算比例时,分母是总体响应数而非调查的总人数,因此我们将用总体响应数计算的比例称为总体响应比例。总体响应数是重复计算,所以一般是多于调查总人数的。为21.53%)、孤寡老人(响应比例为16.32%)、残疾人(响应比例为15.97%)[4]本文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12年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调查报告”,此调查报告的调查样本包含:分别在武汉市江汉区和宜昌市,采用主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各100个志愿者和100个接受志愿服务对象。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6.0。;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最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型中,扶老助残、社区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及外来务工人员三项是被选择最多的三项,其响应比例分别为20.96%、21.99%、22.68%,这是传统开展得最多的三项活动,也是目前社会利益诉求最为强烈的主要成员;在问及青年志愿者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的原因时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帮助有需要的人、参与改善社会问题、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其响应比例分别为17.53%、17.53%、15.81%、用马斯洛划分的社会需求的五个层次可以说明,这是青年志愿者满足自尊、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另一个动力源。

2.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及手段

从笔者掌握的材料可以看出,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主要是从上至下的推行模式,涉及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层次上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出台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2011年5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成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除政府机构以外代表社会成员利益的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以维持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马凯,2010)。

中观层次则是指各群体和组织对于国家政策的响应。例如,在社会管理创新新形势的呼吁中,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纳入“文明湖北”的范畴,赋予“文明湖北”丰富的内涵。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构成“文明湖北”建设的整体框架和基本体系。而微观层次是指个体行动者,即青年志愿者对于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展现。又如,青年志愿者服务从服务的参与形式到服务的内容展现,能成为“文明湖北”精神和战略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服务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导的现代公民志愿精神,成为“文明湖北”精神驱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者服务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包含了从文化传递到生态建设的形式,能成为“文明湖北”战略行动的重要闪光点。

由此不难看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动力机制的手段主要依靠的还是行政式的推广,有着一定的单一性和固化性。这也是导致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的狭窄以及青年志愿者难以在志愿服务中发挥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因。因此这将是日后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动力机制要加以完善和解决的着力点。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控制机制

青年志愿者服务控制机制是指志愿者服务系统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调动不同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年志愿者以及青年志愿者组织能有效地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

1.青年志愿者的控制

根据人们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界定,可以看出青年志愿者是一个流动群体,凡是能在业余时间,无偿奉献自己的爱心和精力来服务社会的人,都可以被称为青年志愿者。虽然现在政府提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进行网格化管理,可是大部分青年志愿者还处于流动状态,缺乏正规化的管理。就调查地区来说,青年志愿者的来源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在校大学生、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员、区直机关工作人员等,还有通过服务对象转化而来的青年志愿者。有的青年志愿者是通过朋友介绍获得服务信息,高校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学校团委获得服务信息。虽然高校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具有指导性强、组织性强和易管理的特点,通过任务的接纳、招募、培训、开展活动等流程由各小组相互协调完成,可是他们的活动相对集中,比如说在冬季需要开展活动时,由于各高校正值期末忙碌期,却缺少志愿者提供服务。相对于高校来说,其他志愿者个人主动性较弱, 敏感性不强, 志愿者往往被动地等待活动的到来, 其参加活动的形式往往具有被动性和服从性的特点,对于这部分志愿者的管理还缺乏系统性。

2.志愿者组织的控制

如江汉区深度访谈[1]本文的相关访谈资料均来源于2012年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调查报告”,此调查报告的调查样本包含:武汉市江汉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中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协同单位等人员30名,宜昌市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中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协同单位等人员19名,调查人员共计49名。的定性分析中显示:

问:您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自愿服务信息的?

B:学校团委

W:学校团委和政教处共处一个办公室,团委通知政教处。

S:我们现在是工会强制,堪派的方式,要求必须参加,其中会有些人不情愿,服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希望能有机关干部带头。

C:通过团区委、宣传部和局里的活动。

H:学校有义工部,每个班有支助委员,专门负责通知,QQ、短信和集体通知,然后自己报名,学校还有义工部,通过支助委员发短信给义工联系人。

X:学校有青协会,每次活动前都有喷绘、宣传单,或者通过班级的支助委员报名,再上报给院系再到青协。

Z:三峡职校的委员会,就是书记负责,下设校学生会,有些社团组织挂靠在它下面,还有校团委,直接管理青协、广播台,院团委负责资料、宣传、安全等,然后各级分学院下设有社会实践部,组织部、宣传部等等,负责进一步地通知,交名单,受校团委垂直领导。有活动的时候,是院团委书记通知各级分学院的指导老师。

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共青团组织合成一体,团干部是青年志愿组织管理者,团员也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同于团的活动,青年志愿团体缺乏独立性。目前,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行政主导力度过强,为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政府或党团组织在整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往往从事以任务或者命令的形式下达的服务项目,志愿活动变成行政命令而不是个人的自愿行为,往往是“要我参加”而不是“我要参加”。

(三)青年志愿者服务整合机制

青年志愿者服务整合机制是指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协调与调整社会各方利益,促使社会成员的个体化利益诉求整合成社会群体或者全社会的整体诉求,并为之提供一个解决平台的过程。青年志愿者服务整合机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整合对象、整合中心、整合过程。

1.整合对象

由笔者在湖北省江汉区和宜昌市所做的定量调查显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职业关系,如学生、事业单位职工、公务人员等等,但是主要以青年志愿者为主。志愿者组织也是各有不同,既有官方组织,也有民间组织。服务对象涉及的层面也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等。青年志愿者服务整合对象看似很多,究其根源其实只有一个,即社会利益。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内部,需要整合的是各个志愿者之间以及志愿服务协同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异性,应采用认同性整合方式,使其形成共同利益,统一和规范青年志愿者服务行为。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外部,则是要整合社会上不同社会阶层以及社会群体的利益,青年志愿者服务在此充当的是一个软性的社会调解员,而不同于以往政府的硬性的执法者。

2.整合中心

青年志愿者服务整合中心是指能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主体与各参与主体以及服务对象主体产生吸附力量,使之凝聚在社会管理创新下的事物。在抽象层次上说是青年志愿服务理念及目标定位,在实体层次上说,则是组建与当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代表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或者组织代表机制。例如,在宜昌市的走访中发现,宜昌市青年志愿服务理念及目标定位层次都比较高。在青年志愿服务理念方面,他们认为人人可为志愿者,志愿服务时时存在,任何人只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和便利都算是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应该化为一份责任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目标定位方面,他们强调在确定一个项目之前都要树立更远大的服务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特别强调保持服务活动的连贯性和目标的统一性,重视志愿服务基地在志愿服务发展初级阶段的作用和影响,力争刚开始就在居民中树立好的形象。不过,无论是宜昌市还是汉江区,都缺乏实体层面的整合中心,即缺乏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这是需要今后完善和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3.整合过程

青年志愿者整合过程主要有两个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整合过程;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整合过程。前一种整合过程是一种微观的整合过程,是建立在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服务对象的互动基础之上的,这种整合过程更能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后一种整合过程是一种宏观的整合过程,在目前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推行和行政式的命令,虽然有效,但是有一定的僵化性。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例如宜昌市在全市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全市划分为相应数量的网格,每一个网格设置专职的网格员进行管理,主要工作为社区内问题的收集和处理。每个网格有一个志愿服务小分队,通过网络系统管理平台,可以看到每个志愿者的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同时网络系统平台会发布相关志愿服务的信息。这种网格化管理的覆盖面较广,渗透到各个社区,使志愿服务的管理更加规范。这种管理方式是以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相关对策

在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现有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动力机制中的动力源发展不足,整合机制中缺乏实施整合手段的平台搭建以及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发展缓慢甚至是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现将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动力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近几年来出现的类似于“小悦悦问题”的道德滑坡事件,加剧了人们对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人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力普遍不高,尤其是青年群体,往往是有其心而无气力。笔者在宜昌市青年志愿服务的描述统计调查报告中发现,占总人数71.4%的人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接受志愿服务。这表明正是近些年来社会事件的频发以及全社会对于道德建设的呼吁促进了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大力宣传志愿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旗帜,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江汉区的青年志愿服务调查报告中,问及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时的回答:

MSJ:志愿者都是自愿性质的,一般表现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经费支持予以鼓励,会有更好的表现。

ZW:觉得很有意义、价值,增加社会认知,增加社会经验,自身感受的满足。

BW:自我价值的显现、社会实践、服务社会。

可以看出,青年志愿者对于自己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力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因此,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首先,通过制定有关法律规范, 在全社会开展有关志愿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志愿服务光荣”的共识, 让志愿服务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消除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提供无偿服务时的种种顾虑。其次,通过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部门开展传统美德宣传周活动,大力弘扬中国优良传统美德,提高青年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促使青年自觉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在全社会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来帮”的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最后,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在感受到自身价值存在与实现的同时,以他们那种不辞劳苦、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道德精神,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周边同辈群体,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与参与动机,激励并吸引着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

(二)创新机制管理,加强对青年志愿者的组织整合

社会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服务与管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国家党团领导下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的一支队伍,在组织协调广大青年群体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

第一,在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组织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志愿者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切实维护好志愿者的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以湖北省江汉区的青年服务组织为例,它有效地利用性别在服务领域上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如发挥男性在扶老助残帮困和社区服务等主要服务领域的作用,发挥女性在扶老助残帮困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及外来务工人员等主要的服务领域的性别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活动效果。除此之外,不同身份的群体也会接触到一些特殊的服务,如机关干部接触的法律援助,文教人员接触的女性权益维护,工人和自由职业者接触的大型赛会,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接受的心理健康的服务等。

第二,要善于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有效地组织整合志愿者。如宜昌市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实施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它以信息化为支撑,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其服务的专业性、高效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服务的长效性,这可以有效避免有些老人一天被洗7次脚的尴尬现象,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

第三,可以建设一个青年志愿者交流平台,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进不同青年职业群体间的相互了解,缩小各职业群体之间的距离,弱化群体之间的矛盾,在协助政府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可以起到“缓冲器”和“润滑器”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三)完善激励机制,促使青年志愿者更好地服务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之一, 应当完善激励机制,从而促使青年志愿者更加长久有效地提供服务。

首先,在组织内部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如针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进行大会表扬,颁发一些荣誉证书或锦旗等,给以精神上的慰藉。如在江汉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提供的激励措施评价中,口头或书面认可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另外,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如发放一些活动的纪念册等,还可以举行一些集体娱乐性的活动,如外出旅游等,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还可以直接进行津贴补助,在调查中,发现宜昌的激励措施相对好些,大多数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会对志愿者提供基本补贴。

其次,必须建立社会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服务立法,在青年志愿者无偿提供爱心服务的同时,要保障他们的相关权利与利益,让青年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自我价值所在,从而把青年志愿者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长期地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四)健全保障机制,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第一,法律保障方面。要切实推动志愿者服务统一立法的建立,对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清晰的规定,还要建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志愿者立法,以保障志愿者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其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切实维护志愿者的相关权益,在统一立法的保障下,青年志愿服务者将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去。

第二,机构保障方面。青年志愿者服务机构要依法维护志愿者的权利,如提供有关志愿者服务的相关培训以及在提供志愿者服务时应注意的事项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宜昌市的青年志愿服务情况稍好,大多数服务还是有相关培训的,但从培训形式看,阅读、讲座等培训占有很高的响应比例,分别为22.85%和15.73%。在江汉区,志愿活动前开展的培训方式主要有讲座、阅读、实地考察,分别占响应比例的17.46%、15.08%、12.70%,同时,其他培训方法也都有所运用,没有进行培训的只占极小的比例。另外,青年志愿者组织还要完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力,激发他们的活力,以达到志愿服务的长效性。

第三,社会保障方面。在社会中,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精神的导向作用,弘扬志愿服务的理念,看到由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而引起的社会道德以及其他层面的改观,从而增加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可度,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开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在宜昌市的青年志愿者调查评析中,可以看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工作单位相关部门,志愿者宣传单据或招聘广告,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以及志愿服务机构或自发志愿者团体获得志愿服务信息参与到志愿服务的比例都较高且较为接近,分别占响应比例的18.56%、17.80%、17.42%、17.05%,此外,亲戚朋友、大众传媒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有很多是由服务对象转换而来的青年志愿者。另外,政府还要设法满足不同青年利益群体的需求,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在青年自身利益得到维护的前提下,青年志愿者才能更好地投入社会开展活动来帮助他人。

四、结束语

研究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从理论方面的意义来看,结合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是宏观理论与微观互动的结合,是社会结构和青年志愿者能动行为的结合。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分析和完善,有助于深入研究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内在过程以及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掌握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一般原理,进而运用这些原理推动新时期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从实践方面的意义看,研究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做了很好的补充,丰富了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成员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手段,为整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社会资源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平台。当然,这也是要靠时间来检验的。

1. 朱健刚. 志愿者元年, 公民元年[N] . 南方都市报, 2008-7-13.

2. 北京志愿者协会. 走进志愿者服务[M] .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3. 马飞翔. 论市场经济下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J]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3) .

4. 丁元竹. 志愿活动研究: 类型、评价与管理[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5. 汪智汉,吴猛.津贴志愿者概念及其论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6,(2):12-16

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魏京祥,刘桂霞.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

8. 张琴,王峰.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立法亟待完善[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9.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金小红,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外社会学理论、青少年问题。

**王静美,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震,男,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1]本文的相关数据及访谈资料来自于2012年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