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嘉,张合平,易剑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长沙市桂花林景观经营管理技术
刘乐嘉,张合平,易剑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根据长沙市桂花林植物景观的现状及分区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合理的景观经营及管理措施。包括保护现有生态系统,适当引进其它植物丰富其景观度,加强对现有特色植物景观的保护,加大对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利用,加强对整个林区的林相改造,注意植物与其他景观因子的搭配等,以求提高长沙市桂花林的观赏品质与景观效果,达到长沙市桂花林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桂花林;景观经营管理;长沙市
桂花(Osmanthus)是我国的特色常绿花木,其树姿优美、花香淡雅、花色纯正,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兼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桂花在长沙地区有野生的群落存在,同时也被广泛栽培种植,大量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之中。
桂花林是以桂花为主林层的纯林或混交林,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以满足审美要求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景观特种用途林。长沙市的桂花林大部分属于城市景观林,主要是作为城市休闲空间、游憩场所与“城市绿肺”而存在,但其分布较为分散,且种植质量亟待加强,急需科学正确的景观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品质。
长沙市的桂花林分布较为分散,并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区域特性。为了使研究更加准确及具有普适性,我们拟选择了三类不同的区域进行调研分析。
第一类是城区区域。该区域的桂花林为典型的人工景观林,林内植物多为常见城市景观树种,结构较单一;植物长势一般,但整体景观良好。其主林层为桂花,混有一定数量的樟树、玉兰、乐昌含笑等乔木。
第二类是城市近郊地带。区域内的桂花林属于近自然林地,是典型的阔叶混交类型,其主林层有两层以上,其中主要树种为桂花、香樟和女贞,另外含有少量的其它针叶成分(黑松、马尾松等),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
第三类为城市远郊地区,为典型的自然桂花林区。该区域内的树种丰富,长势优良,曾作为风景林进行过轻微整伐,但自然度保持良好。区域内的桂花林为阔叶混交林,林分层次分明,其主林层为桂花,亚主林层为樟树和女贞,表现出了良好的向原生类型发展的趋势。
对长沙市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建设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精心设计主要景观,其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应用。从景观生态学层面,结合不同区域桂花林斑块的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应用“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方法。对于中小型斑块加强其的边缘效应和连通度,对于大型斑块则保证其面积,强化结构的完整性。
(2)自然生态优先。在优化景观经营管理技术时应优先维护林区内现有的植被状况,保持现有的生态平衡。以自然演替为主要手段,人工促进为辅助,恰当的添加各种乔、灌、地被植物,并在“林窗”这类缺少植被的地区种植少量观花类或者观叶类树种,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
(3)多样与统一相结合。对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应注意形、色、质地及比例等方面变化,以丰富桂花林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必须形成统一感,避免整体景观效果的杂乱无章。
(4)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林内良好的卫生的状况有利于桂花林整体景观效果的形成。这一方面,要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污染、垃圾以及踩踏对桂花林的影响,强化其对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需及时清除林内的病死腐烂植物以及被风折断、吹倒的植物,改善林内的光照以及通风条件,既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形成较为通透的景观视线,增加桂花林景观的观赏性[1]。
(5)分区、分类进行建设和改造。对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不能采用统一的技术措施,应划分典型性的区域,结合区域特征有针对性地的进行。各区域的景观经营建设应因地制宜,结合突出的功能以及现实状况合理地展开,采取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的经营策略。如城区地区整体的景观环境已经形成,重点在于保护与管理,保持林内卫生,注意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山石水体等元素的关系,营造出休闲娱乐的氛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近郊以及远郊地区都属于游人远足的地点,并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故在其的景观经营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植物景观间的搭配,整体景观的美景度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长沙市桂花林呈典型区域分散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景观经营管理的优化应分区域具体对待,并与实际功能相结合,从改善桂花林景观的美景度和生态质量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建设,以求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1城区桂花林景观经营管理措施
长沙市城区的桂花林主要表现为园林景观型,由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等其它园林构成要素相互搭配组合而成,在整个景观林的建设中人为干预明显。
该区域内桂花林景观在美景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较丰富的景观色彩,再加之与各园林景观因子之间的相互搭配,感染力较强,能给人以较舒适的艺术化美感,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环境。但也存在桂花林整体面貌缺乏变化,植物搭配较简单,移栽植物经营管理偏差较大,人为活动破坏严重等影响景观美景度的问题。
在景观生态质量上,该区域桂花林受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大,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其一,表现在整体景观结构上。区域内桂花林景观的斑块较小、形状简单、破碎度高,使得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高,恢复能力弱;其二,表现在对植物选择上。林内种植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使得桂花林的林分结构比较简单,导致其整体的物种多样性差,景观生产力指数也较低;其三,表现为人为活动的破坏。由于该地区为城区内的大众休闲场所,人流量大,部分游人的破坏以及人为垃圾的产生,加上疏于后期的养护管理,使林内的污染概率严重,整洁度较低,对林木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原因造成了城区桂花林的自然性较低,景观生态质量较差,对周边小环境的生态改善有限,难以形成整体上的生态效益。因此,对于此类区域内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复杂化桂花林斑块边界,增强其边缘效应。针对城区桂花林斑块小,破碎度高的情况,应尽量将其边界复杂化,使其能更好地渗透进入城市灰空间中,增大桂花林与城市灰空间的接触面,以求增强其边缘效应。这样能使其在面积受限,连通度较低的情况之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生态效益和景观边缘吸引效应。
(2)扩大桂花林植物种的选择面。一方面要加大对主要植物桂花的品种引进力度,引进更多品种的桂花种植。其一,应在现在金桂和四季桂广泛种植的基础上,于其中种植一些早银桂、晚银桂、丹桂等花期不同的品种。以不同花期桂花品种的合理配置,来延长桂花林花期的观赏时间[2];其二,在桂花品种群中有少量品种能结籽,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故可适当在林中引种一些结籽品种,能增加游人的观赏兴趣[3]。另一方面还需丰富搭配的植物,对乔、灌、草进行合理地配置,并注意藤本植物的引进,进一步强化层次感。此外,在城区桂花林中,将桂花与其它园林元素相结合时,还应注重桂文化的应用,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出园林型景观的内在优势。
(3)建立城区桂花林植物的定向培育体系。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城区桂花林能较迅速地形成群体的景观效果,以提高其美景度。因此,城区的桂花林不能完全以小径级、小冠幅的桂花小苗为基调,需要种植一定量的桂花大树。然而,城区的原生桂花大树有限,而从城市的近郊和远郊大量移植原生桂花大树的做法又必然会破坏城市生态平衡。这就需要为城区桂花林的建设建立专门的苗木培育供给基地,根据城区桂花林营建所需的时长、林木规格、林木数量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育,并采取定向供给的做法,直接为城区桂花林的建设服务,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营建体系。
(4)进一步的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其一,对于整个园区内的污染、垃圾以及破坏行为进行严格地管理,对林下残枝枯叶及时清理,以保持林内的清洁卫生。这样既能较好地保持整个桂花林的景观美景度,也为植物的生长和人们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二,对城区桂花林的土壤进行有效改良,并及时进行松土、深翻等措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桂花林中植物的良好生长;其三,我们从对桂花林的美景度调查中得出植物生长状况对于美景度的影响分别为:冠幅>树干胸径>树干高度。因此,在后期的养护中,应注重对桂花林植物的重点合理性修剪,如异形枝干、杂乱枝干、突出枝干,使桂花林保持较优美的整体面貌。
总的来说,城区内园林景观型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化,植物多品种的引进,植物的定向培育,林内卫生管理、土壤管理和植物病虫害管理等措施来实现。这样既能够突显桂花对于城区景观营造的作用,又能因地制宜地发挥出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
3.2近郊桂花林景观经营管理措施
长沙市近郊地区的桂花林景观主要为乔木、草本构成的综合林地型,既覆盖有较密集的区域,也有呈星散状的区域。影响此处桂花林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斑块的连通度,以及林地内植物的色彩和层次。
该区域中的桂花林虽然缺少建筑、水体、山石等其他要素的映衬,但是在植物色彩搭配上却具有独特的优势。美景度上主要问题在于植物层次的搭配上完整度不高,缺乏中层植物,以及局部范围植物密度过大,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近郊区域中的桂花林景观斑块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城市向外扩张发展的影响较为破碎,但植被整体的覆盖率较高,自然度和物种多样性都较城区高,污染概率较低,整洁度与生产力良好,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所以,对其的经营管理措施主要是在保持林地自然性的基础上,改善斑块的连通度,加强该类型地区桂花林的色彩特色,并完善桂花林群落层级结构。
(1)扩大桂花林斑块面积,形成局部空间组团。区域内的桂花林斑块虽然被城市扩张所分割,但仍保有一定面积。因此,可根据近郊区域内的实际空间场地特征和绿地分布结构,适当扩大桂花林斑块的范围,与就近的桂花林斑块以及其它的绿地斑块联系成局部空间上的绿色组团,使各斑块的生态服务半径能有效叠加,以局部小整体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对城市边缘地带小环境的生态改善功能。
(2)该区域桂花林所处近郊地区,在改善城市小环境和支持城市景观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应注意对其保育培养手段的应用,保持林地内原有植物的健康。其次,可以通过人工栽植,选择乡土树种增加林地内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对于星散型林地,可增植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加大林木密度和覆盖率;对于密林型林地则应进行间伐,调整过密的林木密度,保证植株之间不形成树冠的过度重叠,使树木能良好生长。同时,对于林中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地管理,对林下残枝枯叶进行适当合理地清理。再次,应在区域内结合地形地貌、资源特点和交通情况设置一些桂花的定向培育基地,既能方便地为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支持,又可与远郊的专业化大型培育基地之间建立联系。
(3)结合植物色彩季相变化的特点,在林地内引进一些不同季节的观“色”树种混交。由于桂花常绿,所以与其混交的树种应以落叶树种为主,既要有乔木类,也要有灌木类;既要有花木类,也要有果木类;既要考虑到时令上的衔接,又要注意到色彩上的协调等等[4]。如春季可与梅花、玉兰、山茶、樱花、桃花等观花色的花木结合;夏季可选杨梅、石榴等观果色的植物;秋季与银杏、无患子、乌桕、红枫、枫香等观叶色树种搭配。这样加强色彩搭配后的桂花林,将突出林地色彩的搭配变化,延长桂花林观赏色彩的时间,使得该区域桂花林的季相变化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强化其近自然的景观效果。
(4)为增加该区域桂花林的层级结构,应相应地增加灌木的比重。依据灌木的生理特性,高度上、色彩上以及树形上的差异,创造出一种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这对于近郊地区桂花林内景观美景度的提升尤为重要。该区域桂花林的群落结构应以本地原生的桂花林群落面貌为基础进行优化,充分考虑混交树种间的生长相互适应性,避免树木之间恶性的生长竞争,凸显其粗犷的整体景效果,但又不能过分追求乔灌草结构的人工途径,防止加重养护压力[5]。
3.3远郊桂花林景观经营管理措施
长沙市远郊地区的桂花林主要是经人工轻微改造的密集林区型,影响其景观质量的主要为斑块的完整性,植物的树形,以及树木之间的合理配置。
该区域的桂花林乔灌搭配良好,整体依地势起伏,景观的整体效果十分自然柔和,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然而,由于缺少适当的管理造成了树木的自由生长,林内树木密度过高,缺少空间的开合变化,也导致了局部植物长势较差、树形较差,对于整体的景观美景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该区域桂花林的人为影响小,景观斑块较大、结构统一、破碎度较低,植物多样性十分优秀,整体景观生产力较强,污染概率指数也较低。这些特点使得该区域的桂花林有优良的自然度,对城市整体大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因此,对此类地区桂花林的景观经营管理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区域内桂花林的统一管理,保证桂花林景观斑块的大面积和结构上的完整性。加强统一管理,防止对该区域桂花林整体结构破坏活动的发生(如无序砍伐、山林火灾等),保持林内的生物多样性、自然型的稳定群落结构以及较强的自然生产力,为整个城市大环境的改善提供优良的生态基础。可以以区域内的现有桂花林为基础,建立木犀专类园。收集木犀属种、品种和亲缘物种,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桂花林的结构,既能进行桂花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又能展示其丰富的品种,充分发挥出科普教育的功能[3]。
(2)在现有景观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和植物学原理对桂花林的林相进行适当改造。对被破坏的林木及时清理,并适当的进行补植;对长势较差及自然生产力较低的林木进行适当的更换;对树形较差的林木采用适当的人工措施控制。同时,注意采用多类型树种的交替配置,针阔混交、乔灌结合,注重形态和色彩的变换。力求将其改造成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型特色风景林,使得其在发挥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具有自然美学的观赏价值。
(3)对林分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在长沙远郊地区的桂花群落中,桂花处于主林层优势种地位,桂花的树冠多处于顶层,以获取足够光线,周围伴生种的高度常低于桂花[6]。因此,对该区域内的桂花林应采用抚育间伐、计划采伐和更新采伐等措施,妥善处理好林内常绿、落叶树和阔叶、针叶树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同时,选择天然更新良好的“林窗”进行强度择伐,进一步扩大林窗,并在其中进行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形成开阔风景地[7]。通过这些措施保证桂花林充足的光照,使桂花林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景效。对于一部分灌木、灌草结构形成的地区,在制定封育措施时,应根据植被群落演替规律采取人工促进措施,如松土整地促使种子入土发芽,间苗定株避免幼苗分布过密,补植补播减少空地出现,使整体分布合理,有利于成林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4)对于林区内的卫生状况进行优化,对死木、异型木进行合理的处理或移栽,对于林内地面的沉积物进行适当的填埋和清理,对林内地面裸露部分进行草本植物的播种,使其内部达到一个健康平衡的状态,促进整个林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对该林区进行改造建设,使其成为长沙市民的远足郊游、接触自然以及科普教育的场所,并成为长沙市的“绿肺”以及“天然氧吧”。
[1] 易剑楠.长沙市桂花林景观质量评价及经营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 吴光洪.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应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281-284
[3] 杨庆华,黄卫昌,胡永红.关于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木犀专类园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0, 26(7):42-45.
[4] 田英翠,曹受金.桂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132-135.
[5] 管群飞,徐岭. 上海环城绿带植物群落构建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9,25(6):92-94.
[6] 郝日明,臧德奎,向其柏. 湖南省浏阳市周洛村桂花峡野生桂花资源调查[J].园艺学报,2005,32(5):926-929.
[7] 陈鑫峰. 国内外森林景观的定量评价和经营技术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31-38.
(文字编校:杨 骏)
ThelandscapemanagementtechniquesofOsmanthusforestinChangshaCity
LIU Lejia, ZHANG Heping, YI Jianna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Osmanthus forest in Changsha city,some reasonable measures of landscape management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were pointed out.. The measures were including keeping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balance, appropriately introducing other plants to enrich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strengthening protection about existing unique plants, increasing the use of shrub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strengthening imag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tire forest, paying attention to collocation of plants and other landscape factors, whi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namental quality and the landscape effect of Osmanthus forest in Changsha Cit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ealthi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smanthus forest in Changsha City.
Osmanthus forest; landscape management technique; Changsha
2012-12-03
2013-01-07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 (K0904130-21),湖南省林业厅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刘乐嘉(1980-),男,湖南省长沙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S 685.13
A
1003-5710(2013)01-0079-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1. 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