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龙,赵 炎,孙绪洲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肥城 271600)
肥城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做法
李飞龙,赵 炎,孙绪洲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肥城 271600)
近年来,肥城市通过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大力发展农村供水事业,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子。
肥城市;农村饮水;供水管理
肥城市地处山东省中部,隶属泰安市,总面积1277.3km2,辖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5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98.58万。近年来,肥城市始终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建成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18处,农村饮水入村率、入户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惠及870个自然村,人口72.6万。
肥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均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大民生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紧抓上级重视的大好机遇,着力彻底解决好全市农村饮水问题。
1.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为此,肥城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水利、财政、国土、卫生、环保、审计、供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市政府每年都把农村饮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民生实事,列入对镇(街、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分级签订责任书,严格奖惩制度。各镇(街、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工作机构,将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1.2 科学规划设计,突出规模供水
肥城市地形复杂,平原、山区、丘陵各占1/3,属严重贫水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2.9%、全省的81.3%。为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肥城市政府在对全市的水源分布及群众饮水状况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聘请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综合考量饮水类型、分布、经济条件、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做到“能联网的不单村、能扩建的不新建”,尽可能实现“单村变联网、小网变大网”的规模化供水。对城市周边的农村,通过延伸城市供水管网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对人口密集、水源可靠的镇(街),实行板块推进,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对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水源条件较差的地区,积极建设小型供水工程,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
1.3 积极多元筹资,保障工程投入
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确保投资是难点。肥城市采取了多元筹集的办法,除政府配套外,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向上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争得各级扶持,近年来,共争取资金4953万元。二是足额配套地方资金。市财政加大配套投入力度,各镇(街、区)也将投资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及时启动工程建设。市、镇两级用于水利的配套资金达5696万元。三是发动群众出资。落实“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自愿出资,重点用于户内工程建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经营大户投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破解了筹资难题。
1.4 严把三大关口,提高建设质量
肥城市坚持把饮水工程质量作为“百年大计”,严把三大关口,精心组织实施。一是水源选定关。每处水源的选定,都组织水利专家充分论证,并进行水质化验,真正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二是制度落实关。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和实施全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实行招投标制,对施工单位和主要材料设备,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标,优选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实行合同管理制,逐一签订合同,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实行工程监理制,聘请监理人员对项目施工全程监理,明确监理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三是材料准入关。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测部门,对设备、管材、水泥、混凝土等产品及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使设备材料质量100%合格。
《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于2009-08-01正式施行,肥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肥城市实施〈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细则》,对工程管理、水源管理、供水管理、监督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建章立制,农村饮水工作步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良性发展轨道。
2.1 成立专门机构,实施有效管理
肥城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饮水工作的全面管理,决定成立肥城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中心,于2010年报请泰安市编办核准,机构规格为一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10人,具体负责农村供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了管理有机构、机构有职责、经费有保障、人员有配备、工作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2.2 推动改革改制,实现科学发展
实践证明,对供水企业进行改革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是保障供水企业长效运营的有效途径。原先由政府或集体建管的模式,由于责任不明、体制不活、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加上群众普遍存有依赖政府或集体吃大锅水的心理,造成用水浪费、水费欠缴、供水单位无法运转而停止供水的尴尬局面,致使政府重复投资而难见实效。为此,肥城市以政府为主导,以惠及百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出发点,力促供水体制、机制改革。目前,肥城市千吨万人以上规模供水站已全面进行了改制,运行良好。
2.3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正常运营
肥城市围绕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群众长期得到实惠,尝试建立了3项运行管理机制。1)行业准入机制。凡是从事农村供水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供水许可和卫生防疫部门的卫生许可,否则一律不允许从事农村供水,保证了对供水企业的监督管理。2)水价形成和水费征收机制。物价、水利部门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农村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千吨万人以上规模供水企业由政府定价,对小规模、单村供水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供水区域实行统一水价、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的“三统一、三公开”制度,做到了群众放心、企业舒心、政府省心。3)水质监测机制。肥城市为保证农村供水水质,认真落实《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千吨万人以上供水企业设立水质化验室,配置了常规指标水质检测设备,对出厂水质进行常规检测;同时,每年由政府出资20万元,对千吨万人以上供水企业和部分小规模供水单位进行枯水期、丰水期2次检测,对水质不达标的,采取更换水源井或新上消毒处理设施等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了“源头”水质安全。
随着肥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农村供水的水量、水质、水价、供水时间等要求全面提高。同时,也面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严峻现实,这为农村饮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肥城市市委、市政府适时启动了农村饮水全面提升的攻坚工程。1)标准化水厂建设逐步铺开。针对以往饮水工程水源为深水井直供、不能满足用水户对水质要求这一现实,于2010年适时铺开了标准化水厂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边院、湖屯等5处规模化供水企业的改造,通过净水处理再供到用水户,大大提高了农村饮水的供水水质。2)全面应用农村饮水新技术。近年来,肥城市推广应用了变频恒压控制设备,确保了水压恒定;建成了全市信息化自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千吨万人以上供水企业的设备运行、水量、压力、故障、残留等的实时在线监测;配置了二氧化氯发生器等水处理设施,对供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了供水水质安全。3)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开始筹建。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质的检测力度,肥城市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筹建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计划2013年全面投入使用,届时将为全市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提供强力保障。
(责任编辑郑继胜)
S277.7
B
1009-6159(2013)-07-0057-02
2013-04-26
李飞龙(1988—),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