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

2013-04-09 00:47尉全平
河北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物学维生素诱导

尉全平

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开始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北欧工业城市儿童佝偻病的出现。1822年Sniadecki认识到日照对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重要性。1918年Mellanby等用鱼肝油成功的预防了小狗的佝偻病,McCollum等将这新的营养素命名为维生素D。一旦人们能够利用酵母大量合成维生素D,便将其添加入牛奶中发挥抗佝偻病作用。后来人们发现来源于酵母的维生素D和鱼肝油的抗佝偻病效果是不一样的。随着对维生素D结构的不断认识,人们将来源于酵母的维生素D称作维生素D2,将猪或人皮肤含有的维生素D称作维生素D3[1]。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维生素D不但可以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作一概述。

1 生命进化过程中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激素之一。在西印度群岛东北的马尾藻海有一种叫Emilianii huxleyi的浮游植物,存在了至少7.5亿年。这种浮游植物体内可产生大量的麦角固醇(前维生素D2),当受到阳光照射,麦角固醇可转变为前维生素D2,后者随即迅速转变为维生素D2[2]。据推测,存在于这些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体内的前维生素D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1)由于前维生素D、维生素D与DNA、RNA、蛋白质的紫外线吸收光谱是重叠的,故可作为生物体的天然“防晒霜”,保护生物体内DNA、RNA及蛋白质这些对紫外线敏感的生物大分子免受太阳紫外线的破坏;(2)每次前维生素D转变为它的光产物,生物体把其当做自身接受紫外线数量的一个光化学信号;(3)前维生素D存在于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在转变为维生素D的过程中,其结构中的B环打开,使质膜的结构及通透性发生改变,增加钙等阳离子的内流[3]。

钙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如信号传导、构成生物体骨骼等,海洋中丰富的钙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钙源。通过漫长的的进化,脊柱动物由海洋迁徙至陆地,需要有效的方法利用植物中的钙以适应陆地的低钙环境,故逐渐发展了一套内分泌系统来提高肠钙吸收的效率,维生素D在这套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现在,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所有鸟类、大多数哺乳动物依靠日光照射来获取维生素D[2]。

2 维生素D的经典生物学作用

人体内维生素D经过2次羟化转变为1,25(OH)2D3,后者是维生素D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通过作用于小肠、骨、肾、甲状旁腺这些靶器官来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健康的生物学作用:(1)1,25(OH)2D3与它的核受体,即存在于小肠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相互作用,并且1,25(OH)2D3-VDR与细胞核内的维甲酸X受体(retinoic acid X receptor,RXR)组成复合体,然后 1,25(OH)2D3-VDR-RXR 复合体与基因启动子中的维生素D反应原件(vitamin D response element,VDRE)结合,促进上皮细胞钙通道的表达,使更多的钙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钙通过依赖维生素D的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calbindin)等转运入血循环[1]。1,25(OH)2D3通过促进Na-Pi协同转运及肠上皮细胞对磷的摄取来增加磷的吸收[5]。(2)当膳食钙不足时,1,25(OH)2D3与成骨细胞内的VDR发生作用,诱导细胞膜蛋白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表达,RANKL与前破骨细胞膜上的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连接,诱导前破骨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成熟的破骨细胞释放盐酸及胶原酶溶解骨释放钙和磷入血循环[1]。另一方面1,25(OH)2D3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钙盐沉积。(3)1,25(OH)2D3可促进肾重吸收钙及钙结合蛋白的表达,也增加远端肾小管PTH依赖的钙转运。1,25(OH)2D3通过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钙通道的表达来促进钙的重吸收[5]。(4)1,25(OH)2D3抑制甲状旁腺的增生和PTH的合成[6]。因此,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钙磷水平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以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传导、骨矿化等代谢功能。

3 维生素D的非经典生物学作用

1,25(OH)2D3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的VDR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VDR不但存在于小肠、骨、肾、甲状旁腺这些与钙磷代谢有关的组织,也存在于几乎人体所有的组织和细胞,包括脑、结肠、乳腺、前列腺、胰腺、心脏、皮肤、骨骼肌、单核细胞、活化的T及B淋巴细胞[1],VDR在众多不参与钙磷代谢组织的发现为探索维生素D非经典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线索。同样,肾脏不是合成1,25(OH)2D3的唯一器官,研究证实:结肠、前列腺、乳腺、脑等细胞,以及β-胰岛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都可以表达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因此可以将25(OH)D3转变为1,25(OH)2D3。一些恶性肿瘤细胞如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和PC-3也表达1α-羟化酶[6]。1,25(OH)2D3在肾外组织的局部合成与其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等生物学作用有关。1,25(OH)2D3的局部合成依赖于前体的血循环水平,有助于解释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的原因。

3.1 维生素D与肿瘤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有维生素D缺乏倾向会增加发生结肠、前列腺、乳腺、卵巢、食道及其它组织肿瘤的几率。一些研究提示将25(OH)D水平维持在20 ng/ml以上会使结肠、前列腺、乳腺、卵巢癌的发生率降低30% ~50%[1]。Tangpricha等[7]曾将鼠结肠肿瘤种植于实验鼠皮下,同接受充足维生素D补充的老鼠相比,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的老鼠肿瘤的侵袭性生长程度更重。1982年Tanaka等观察到恶性肿瘤细胞有VDR,1,25(OH)2D3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成熟。众多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因中,有的启动区域有维生素D反应元件,因此被定义为1,25(OH)2D3的靶基因,有的基因则直接受1,25(OH)2D3影响,这些基因包括P21、P27,以及其它与细胞分化、凋亡、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6]。1,25(OH)2D3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为:①1,25(OH)2D3可诱导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的转录,后者能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生长,促进其分化。(2)1,25(OH)2D3能够促进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的合成及稳定。(3)在TGF-α/EGFR过度表达的肿瘤,1,25(OH)2D3诱导EGFR被隔绝于细胞核内体,从而抑制EGFR生长信号的传达以及对细胞周期素 D1基因的激活。(4)在单核细胞系HL60及成骨细胞,1,25(OH)2D3诱导C/EBPβ的表达,后者能够明显的抑制致癌性细胞周期素 D1信号[5]。此外,1,25(OH)2D3能够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表达上调,从而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活性,阻断IGF-1的有丝分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8]。

有实验观察到:25(OH)D3对表达1-α羟化酶的细胞显示抗增殖作用,而对敲掉1-α羟化酶基因的角化细胞则不表现抗增殖作用,故1,25(OH)2D3抗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和自分泌有关[5]。

3.2 维生素D与免疫

3.2.1 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调节:1,25(OH)2D3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于启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必不可少,1,25(OH)2D3能够阻碍单核细胞向DCs的分化,抑制幼稚DCs分化为成熟DCs,导致DCs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减少DCs分泌IL-12和增加IL-10的产生,从而诱导出具有致耐受性表型及功能的DCs[9],因而不能激活T淋巴细胞。即使在去除了1,25(OH)2D3后,DCs仍然保持未成熟的表型。静止的T、B淋巴细胞没有VDR,被激活后,则表达VDR。1,25(OH)2D3可减少Th1细胞的增生,抑制其分泌IFN-γ、IL-2和IL-5;对于Th2则能明显促进其增殖,并且可直接刺激其分泌IL-4、IL-5和 IL-10,使以Th1为主的免疫排斥反应向以耐受为主的Th2类细胞免疫反应偏移[8]。未活化的单核细胞具有VDR,1,25(OH)2D3可促使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而且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巨噬细胞本身还具有合成1,25(OH)2D3的能力[10]。1,25(OH)2D3调控 IL-2、TGF-B1 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合成,促进活化的B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6]。

3.2.2 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资料表明:居住在高纬度地区与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6]。Hypponen等[11]观察到儿童从1岁起每天补充2 000 U维生素D可将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8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中 DCs数量及功能的异常具有重要意义。1,25(OH)2D3能够抑制SLE的DCs成熟,使其不能激活T细胞,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进行,阻碍SLE病情的进展。1型糖尿病是由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耐受的破坏及Th1/Th2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1,25(OH)2D3促进CD+4T细胞亚群由Th1向Th2的转化,增加胰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并且促进外周T淋巴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12]。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也与Th1/Th2功能失调有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是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模型,1,25(OH)2D3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其有预防作用[13]。

3.2.3 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佝偻病患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死于肺炎。而结核病与维生素D缺乏关系密切。普通感冒、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猩红热、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在冬季达到高峰,那时人体维生素D水平最低[14]。巨噬细胞感染结核杆菌后可上调1-α羟化酶及VDR的表达,局部产生的1,25(OH)2D3导致抗菌肽的合成,抗菌肽可杀死巨噬细胞内结核杆菌等病原体[15]。1,25(OH)2D3通过诱导p21及C/EBPβ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诱导p21可促使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16],转录因子C/EBPβ对于巨噬细胞抗细菌、抗病毒的功能及合成IL-12至关重要[17]。1,25(OH)2D3缺乏可以导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辅助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进而使CD4/CD8比值下降,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同时也使B细胞分化及成熟发生障碍,引起低免疫球蛋白血症[10]。

3.3 维生素D与高血压 研究显示随纬度增高,高血压发病率增加,纬度越高,居民的平均血压也越高。Krause等[18]报道:高血压患者接受紫外线照射3个月可使血25(OH)D浓度上升180%,同时使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6 mm Hg(1 mm Hg=0.133 kPa),达到了降压药的预期效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对血压及水电解质调节具有重要作用,RAS激活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维生素D可以抑制肾素基因转录,对RAS有负性调节作用。其机制为1,25(OH)2D3和受体复合物与转录因子CREB结合后抑制肾素基因转录[19]。VDR基因敲掉小鼠可观察到高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由此导致的高血压、心脏肥大[14]。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来减少肾脏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19]。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之一,维生素D可能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而影响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均表达维生素D受体。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25(OH)2D3可通过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而减弱内皮依赖的主动脉收缩[20]。

3.4 维生素D与神经系统 维生素D与记忆力、逻辑分析、身体平衡、情绪等神经系统的功能呈正性关系,血25(OH)D水平降低和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如抑郁症、帕金森综合症、自闭症等有密切联系。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中均含有丰富的VDR,也含有1-α羟化酶,可直接将25(OH)D转变为有活性的1,25(OH)2D3

[21]。1,25(OH)2D3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诱导VDR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表达[22]、影响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传导速度、调节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23,24]。1,25(OH)2D3对有序的脑发育过程有重要影响[25]。在鼠胚胎发育的15~23 d,可观察到胚胎大脑中VDR稳定的增长,1,25(OH)2D3可诱导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刺激胚胎大脑海马区神经突的生长[26]。鼠胚胎的低维生素D水平可导致脑体积增大、大脑外形改变、脑室增大,以及初生小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减少。

此外,维生素D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与哮喘关系密切,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变态反应及哮喘严重性标志物增高存在相关性。妊娠期间的维生素D缺乏与子痫前期、胰岛素抵抗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维生素D对肾脏也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在低等生命体还是在高等生物,维生素D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在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能找到维生素D的踪迹。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也将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Holick MF.Resurrec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rickets.J Clin Invest,2006,116:2062-2072.

2 Holick MF,Chen TC,Lu Z,et al.Vitamin D and Skin Physiology:A DLightful Story.J Bone Miner Res,2007,22(S2):V28-V33.

3 Holick MF.Vitamin D:A Millenium Perspective.J Cell Biochem,2003,88:296-307.

4 Holick MF.Vitamin D:import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type 1 diabetes,heart disease,and osteoporosis.Am J Clin Nutr,2004,79:362-371.

5 Dusso AS,Brown AJ,Slatopolsky E.Vitamin D.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5,289:8-28.

6 Holick MF.The Vitamin D deficiency pandemic and consequences for nonskeletal health:mechanisms of action.Mol Aspects Med,2008,29:361-368.

7 Tangpricha V,Spina C,Yao M,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enhances the growth of MC-26 colon cancer xenografts in Balb/c mice.J Nutr,2005,135:2350-2354.

8 刘海玲,张新昌,李贤慧.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抑制及抗肿瘤作用.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2-74.

9 杭雁.维生素D对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43-46.

10 姜彬,陈盛,王元.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现代免疫学,2010,30:85-88.

11 Hypponen E,Laara E,Jarrelin M-R,et al.Intake of vitamin D and risk of type 1 diabetes:a birth-cohort study.Lancet,2001,358:1500-1503.

12 胡雁,周善璧.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应用.国际眼科杂志,2008,8:365-368.

13 罗雄燕,吴凤霞,赵岩,等.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0,4:312-316.

14 Lappe JM,Ph D,RN,et al.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Human Health:A Paradigm shift.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2011,16:58-72.

15 Liu PT,Stenger S,Li H,et al.Toll-like receptor Triggering of a vitamin D-mediated human antimicrobial response.Sciencexpress,2006,3:1770-1773.

16 Liu M,Lee MH,Cohen M,et al.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Cdk inhibitor p21 by vitamin D3 leads to the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yelomonocytic cell U937.Genes Dev,1996,10:142-153.

17 Gorgoni B,Maritano D,Marthyn P,et al.C/EBPβ gene inactivation causes both impaired and enhanced gene expression and inverse regulation of IL-12 p40 and p35 mRNAs in macrophages.J Immunol,2002,168:4055-4062.

18 Krause R,Buhring M,Hopfenmuller W,et al.Ultraviolet B and blood pressure.Lancet,1998,352:709-710.

19 朱学创,李利华,尹雪艳.维生素D和高血压发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1001-1003.

20 Wong MS,Delansome R,Man RY,et al.Vitamin D derivatives acutely reduce endothelium-depend contractions in the aorta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8,295:H289-H296.

21 陈兆聪.维生素D再认识.医药导报,2011,30:555-560.

22 Brown J,Bianco JI,McGrath JJ,et al.1,25-Dihydroxyvitamin D3 induces nerve growth factor,promotes neurite outgrowth and inhibits mitosis in embryonic rat hippocampal neurons.Neurosci Lett,2003,343:139-143.

23 Cai Q,Tapper DN,Gilmour RF,et al.Modulation of the excitability of avian peripheral nerves by vitamin D:relation to calbindin-D28k,calcium status and lipid composition.Cell Calcium,1994,15:401-410.

24 Cantorna MT,Hayes CE,DeLuca HF.1,25-Dihydroxyvitamin D3 reversibly blocks the progression of relapsing encephalomyelitis,a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7861-7864.

25 McGrath JJ,Feron FP,Burne TH,et al.Vitamin D3 implications for brain development.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4,89-90:557-560.

26 Mackay-Sim A,Feron F,Eyles D,et al.Schizophrenia,vitamin D,and brain development.Int Rev Neurobiol,2004,59:351-380.

猜你喜欢
生物学维生素诱导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