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制种田纹枯病de综合防治措施

2013-04-08 16:31:22杨肖峰李万明邱一彪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稻株种田杂交稻

□杨肖峰 李万明 邱一彪

纹枯病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大面积平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制种产量,而且病粒难以清除,造成种子色泽差,严重影响种子质量。杂交稻制种田施肥水平高,秧苗生长嫩绿,孕穗至抽穗期因田间相对郁闭,通风透光差,株型较松散,加上稻苗旺盛时正值高温湿润时期,田间湿度及植株本身均有利于纹枯病菌的侵入和发展。因此,生产上必须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该病的生长危害,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一、减少病菌侵染源

1.精选种子 制种种子质量好坏,是秧苗抵抗病菌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在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前,必须对亲本种子进行精选。对买回或准备播种的亲本种子应在0.5%的盐水中进行浸泡清选,去除水面上的秕谷,全部保留饱满、精壮、色泽优良的种子进行播种。这样不但提高出苗率,而且大大增强植株苗期及生长后期的抵抗力。

2.种子处理 带菌种子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原之一,我们除了在对种子进行播前盐水精选外,还要进行药物浸种处理,通过层层把关,以减少病菌,提高种子质量。方法是在浸种时,须先将种子放在清水中预浸10小时左右(中间需换1~2次清水),再置于浸种灵溶液中消毒8~10小时,采用间歇浸种,捞起洗净后再催芽。经浸种处理后可杀死大量病菌,大大减轻病害,且可提高发芽率。据试验,经浸种灵浸种消毒处理的亲本种子发芽率为90%以上,比清水处理的发芽率提高6%~8%。

2.换茬轮作,打捞菌核 多年连作的制种田土壤带菌多,容易发生病害,是制种的大忌。因此,在制种3~5年后,特别是病害大发生年,应隔年进行轮作,以减少侵染源。确需连年制种的田块,收割后应及时深耕翻晒,稻草不能直接还田,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另外,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部分菌核会漂浮在水面,被风吹到田边或田角,可用布网或簸箕等工具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采取这种措施能有效减少前期发病。

二、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

肥水调控是重要的防病措施之一。在制种生产上必须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的习惯,坚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把单纯依赖化肥的方式改为有机、无机肥配施。通常,制种田每亩施畜栏肥900kg加复合肥20kg,母本改为一次性基肥施足,少施或不施追肥,增施穗肥,把生产中传统的单施氮肥改为氮、磷、钾配合施用。在供水上,应根据生育时期和气象条件等情况实施合理排灌,彻底改变过去长期深灌习惯,以达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控制病害发生发展的目的。其中尤以分蘖末期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管理对防治制种田纹枯病效果为佳。

三、合理药剂防治

1.建立联防机制,提高防治效果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适时采用农药防治纹枯病是必要的。多年来,我们在制种过程中发现,有的农户防病心急,以致大量滥用农药,给稻株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而与之相反的是个别农户却偷工减料,抱侥幸心理,不用或少用施药;有时又不按操作规程去执行,以致施药过迟,以及未能对症下药,不仅造成自家制种田纹枯病重发,而且严重影响附近的制种田块。因此,生产上提倡建立联防机制,对制种片区几十甚至几百户人家的制种稻田实行统一施药防治,这不仅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又降低防治成本,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2.加强测报,把握防治指标 要准确科学地防治制种田的纹枯病,必须加强本田期的测报,及时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田块及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杂交稻制种区纹枯病防治指标为: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到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达到10%~12%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前期(分蘖期)施药可杀死气生菌丝,能控制病害蔓延扩散,保护稻株顶部功能叶不受侵染。

3.选好药剂,适时防治 多年制种经验表明,在对纹枯病的防治中,井冈霉素、多菌灵、托布津等高效低度农药对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尤以井冈霉素在生产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施药1次,然后,在孕穗初期和抽穗期根31据病情各喷施1次。亩用药量75~100g,对水60~75kg。喷药时要注意不漏喷稻株基部叶片以提高防治效果。只要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方法:“精选种、药物浸、换茬作、培壮苗、合理治、重测报”去指导制种片区的农户防病治病,水稻制种中的恶性病害——纹枯病是完全能够控制并减少发展,只要选好药剂,适时防治就能对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将发挥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稻株种田杂交稻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Engineering(2021年12期)2021-04-22 11:34:50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 00:46:32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12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