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科院抗震救灾专家组
根据我院专家赴灾区实地考察,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借鉴汶川“5.12”地震灾区农业恢复重建与振兴发展的成功经验,对雅安地震灾区农业恢复重建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目前雅安地震灾区正在突击制定“1+12”农业恢复重建与发展规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深入调查、对比分析、科学论证、实地验证、总结提升是形成规划的必备过程,短时间难以保证规划的质量和科学性。特别是在山区立体气候复杂、地形破碎、农田类型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化的情况下,需要有较充分的准备期。建议整合国家、省、市相关专家,成立规划指导小组,弥补县级农业规划力量薄弱的问题,充分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编制一套融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农业恢复重建与发展规划。
对于灾区原有农业产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的,要利用这次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科学规划区域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高标准、高起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立意产业提升,既要克服简单利用补贴“恢复”落后旧貌,又要防止偏离县情生态“重建”高不可攀或难以存活的“产业亮点”。切忌盲目超越优势产业的最适区任意扩大规模编制规划,或将条件限制严格的特色产业主观臆断取代大宗产业盲目扩大规模谋发展,导致形成产业规模之时,也是产业淘汰之期。
为了科学推动灾区恢复重建,树立广大干部群众狠抓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建议加快制定农业恢复重建与发展的分类补贴标准。一是对重灾区且是次生灾害集中区提高重建补贴标准,不宜与其他灾区同类补贴标准“一刀切”;二是对强化科技培训、提升耕种能力、培育特色品牌、提高生产绩效水平的服务性“软件”重建,应视同硬件设施损毁的恢复重建给予同等补贴;三是建立生产发展的常态补贴机制。例如对地膜覆盖、机插秧、机整地、机脱粒作业等给予适当补贴。特别是今年大春生产、异地育苗、果树种苗和畜禽鱼苗(种)等补贴要加快落实灾区专项补贴资金,激发农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
尽快恢复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功能,此项工作对于在山区新品种、新技术本身普及比较落后的地区更加重要。建议鼓励和组织毕业待业或实习期大学生、科教单位专家、非灾区农技干部和专业人员,采用“实习”、“下派”、“志愿者”、“村官”、“支教”等方式,到灾区第一线从事农业援建工作、技术服务、培训指导以及农产品流通服务等。灾后重建期间可设置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特殊岗位补贴”。
借鉴国外有益模式,在灾民安置、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建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水体处理物的集中收集和处理补偿激励机制模式。尽最大可能降低救灾过程对农田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让灾区山川更秀美、农田更富饶、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