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2013-04-08 12:14:30夏彩宁何立新王东升李芝静
河北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侧孔闭式自发性

夏彩宁 何立新 王东升 李芝静

自发性气胸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用方法。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应用粗硅胶管,需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操作复杂,需外科医生完成,不利于临床广泛推广。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男74例,女55例;年龄19~48岁。入组标准:(1)成年患者,年龄>14岁;(2)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3)中量气胸以上(>20%)。

1.2 方法

1.2.1 材料:20G膀胱穿刺针、20G双腔气囊导尿管、小手术包、延长管、闭式引流瓶。

1.2.2 操作步骤: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根据胸片或胸部CT结合美容考虑在腋下定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胸壁各层,紧贴肋骨上缘尖刀切开长约0.5 cm横切口,4-0可吸收线U型缝合切口、但不打结,膀胱穿刺针侧孔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顺肋间垂直置入膀胱穿刺针,侧孔水柱有波动或有落空感,证明已入胸腔,拔出针芯,顺穿刺鞘置入20G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15 ml,外拉紧贴胸壁,连接水封瓶,可吸收线缠绕尿管,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导尿管气囊侧孔纱布包扎,防止脱管,术毕。

1.2.3 治疗: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嘱患者间断做深呼吸动作,鼓励其咳嗽、咳痰,促进肺复张,必要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1)痊愈,肺完全复张,气胸消失。(2)无效,胸腔闭式引流3周,肺未复张;患者症状不缓解,持续有大量气体溢出,需手术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经上述治疗后,治愈120例,治愈率93%。无效患者行胸腔内注入粘连剂行胸膜粘连术,其中3例无效外科手术治疗。

2.2 并发症 129例患者发生胸痛6例,程度多较轻,都能忍受或经口服止痛药后缓解,无皮下气肿发生,无脱管、堵管发生。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外伤或人为因素作用下,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因原有某种疾病或缺陷突然破裂而导致的胸腔积气,是呼吸内科常见病[1]。目前自发性气胸的常规治疗中,根据气胸的类型、发生频次、肺压缩程度、患者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可选择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经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等[2]。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证为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及反复发生的气胸。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闭合性气胸最常用的方法[3]。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手术需切开胸壁,分离肌肉,对组织损伤较大,患者疼痛明显,粗硅胶管对胸壁刺激大,术后患者活动不方便,拔管后需缝合切口,需再次局部麻醉,且遗留瘢痕大,特别对女性来说影响美容[4]。相对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单,单人即可操作完成。膀胱穿刺针侧孔注水对于操作经验较少者,可以了解是否进入胸腔,尤其对于肥胖患者尤为重要。因穿刺通道一次完成,外加气囊的压迫作用及导尿管足够的引流量,皮下气肿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因穿刺部位较前隐蔽、可吸收线刺激性小、穿刺创伤小,患者拔管后直接打结,减少了患者再次局麻的痛苦,术后瘢痕小,特别适合于女性患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7-1768.

2 陈文彬,程德云主编.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8.

3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5.

4 王毅,李德印,王宝梅.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2.

猜你喜欢
侧孔闭式自发性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重型机械(2020年3期)2020-08-24 08:31:40
基于正交试验的炮口制退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0
平移壳体侧孔旋转轴的计算研究
一种122mm炮口制退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河北农机(2016年2期)2016-09-13 09:01:54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中国水利(2015年2期)2015-02-28 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