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强 上海铁路局南京东车辆段
2012年11月12日,包西线发生了一起轨道车传动轴脱落事故,由于司乘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差,致使事故处置延时达两个多小时,造成中断行车2 h41 min。事实上,近年来由于一线职工应急处置能力没有完全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要求,造成了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包西线的这起事故再次警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加强对站段职工应急处置培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这一问题作为制约当前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去看待,针对当前基层站段在应急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去重点研究,抓紧解决。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基层站段这一现状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快速提升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加强,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对运输安全的影响日益凸出。事故都是由最初的微小故障发展而来,职工如果拥有足够的应急处置能力,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故就不会形成;反之,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如果不能快速处置,事故就会很快发生,甚至发展变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故当然不能期望通过管理手段完全避免,但系统性应急准备却能够使站段在遭受突然袭击时减少慌乱,从容应对,从而避免事故。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全员应急处理能力,使人人都能防止小故障演化升级为大事故,这就是基层站段应急培训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铁路各项工作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要做到未雨绸缪,增强防范和抵御各类事故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安全稳定时,要做好风险管理,预设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加强对员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当发生事故灾害时,能够立即快速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些都要求铁路企业建立健全各类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培训,增强抵御事故灾害、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安全能否确保,起决定作业的是职工的素质,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站段职工如果平时针对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全部进行了应急培训和演练,职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能够将各类事故化于无形,铁路运输便可以长期安全稳定。反之,没有过硬的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安全就如大海上的破木船,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事实正是这样,一些应急培训过硬的单位,安全有保障,事故就很少发生;相反,不重视应急培训,事故就会找上门来。
近年来,随着铁路高速重载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老化过程加快。站段在不断加强对各类新技术培训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应急技能培训,高铁时代保安全也不能完全依靠设备,信息化管理只是为安全提供了一种保障手段,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素质,尤其是应急处理能力。“7.23”甬温线特大事故警示我们,提高职工应急处置整体素质,保证在设备故障、施工维修、自然灾害等各种非正常情况下铁路的运输生产安全,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时刻关注、务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加强应急培训,提高职工应急能力,则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唯一途径。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是由铁路企业的行业本质决定的,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更应该得到强化,这是应急培训中最重要但事实上也是最容易被淡化的一个环节。目前,员工只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格照章作业,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而真正要在全行业形成所谓的“安全文化”,必须通过系统的、大面积的培训,将危机与风险意识真正“内化”为职工的日常行为。系统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无疑是增强职工居安思危,强化危机意识,形成安全文化的有效手段。
目前,基层站段在应急培训中受多种因素制约,应急培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新技术和先进的检测手段的应用,行车设备稳定性不断提高,各类故障率不断下降,应急处理任务相应减少,职工的危机意识也随之减弱;“铁饭碗”思想还依然存在。这些共同造成了对应急培训缺乏主动性,认为应急培训可有可无,或者与自己无关。平时不学习,上课不听讲,能力不提高,遇事直挠头。
铁路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关键环节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铁路应急工作人员对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此,而目前的培训多数缺少需求调查。学员在培训中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则很难在培训中找到答案。同时,成人对培训有较高的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能够达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效果,现阶段的培训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由于突发事件种类多样,单次培训很难深入;而缺乏系统设计的多次培训中,教师为了保证自身授课部分的完整性,必须对基本内容进行重复。
目前的培训多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员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成人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为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部分培训项目采用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增加了课堂互动性,但是比例仍然很小。小组讨论在应急培训中也很罕见,在应用过程中,讨论的案例多是教师选择的典型案例,与学员的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讨论缺乏总结和对结果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目标不明确,学员参与度低。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的不断加快,各类新规章和新技术类书籍资料大量出版发行,而应急培训教材编写却相对滞后。由于一些站段拥有丰富应急处理经验的老师少,组织站段开发教材,难度较大。站段的应急培训还是以以往的应急培训教材为主,这些教材内容过时、教案单调、模拟演练科目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应急处理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当前应急培训工作的需要。
站段要加强对职工的应急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事故案例,深刻剖析形成原因,明确无误的告诫职工:先进的检测手段并不能必然保证安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不是降低了应急技能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是更突出了其重要性;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给事故可乘之机。站段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把保障运输安全作为应急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应急处理的压力;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技术比武等手段,切实提高职工应急培训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职工积极参与应急培训的动力和自觉性。
培训内容的选择只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才有可持续性。基层站段应急培训涉及到站段的全体员工和所有岗位,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只有了解具体培训需求,系统规划培训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分割,开展分期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
成人培训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而是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评价培训质量的落脚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当中承担的职责不同,相应的能力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课程内容要更加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更加关注应急决策能力、应急管理全流程、应急专业技能、事故处置方法、风险评估等内容。
培训内容只有与职工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让培训有的放矢,才能使应急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也是这样,南京东车辆段徐州上行运用车间根据车间应急救援处置组外线处置故障、货车在运行途中常发生的故障及职工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年度应急演练项目和计划,按月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演练,在演练过程中,由班组和作业场先期组织预演练,车间再根据预演练中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开展重点演练,演练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演练类型和方式,注重做好演练评估与分析,通过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了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方法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来确定,有些培训内容适合采用小组讨论,有些适合采用桌面推演,也有些内容最合适的方法是课堂讲授。每个培训项目均应依据培训内容来选择一种或多种培训方法。各种培训方法均有其优势和不足,重要的是适当选择和规范执行。目前,不少站段职工应急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是模拟演练的方法。模拟演练更为直观,能极大调动学员的参与、锻炼应急响应能力,被证实是比传统单纯讲授更为有效的办法,能将处于文件层面的预案标准落实到实践当中。模拟演练需要充分考虑现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分别编写脚本,分配角色,让学员进入预设的各种危机状态,然后给定处置任务及完成时限,进行应急演练。模拟演练的培训方法对学员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既要求学员全员主动参与,更要求学员将标准文本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把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快速应对危机,以贴近实战的情景来检验职工的应急能力。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应急培训教材的开发也应该加快进行。站段要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协同应对,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重点收集近年来相关规章变化及事故、故障案例信息,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深入研究分析,进行一事一议,确定应急培训教材的内容、培训方式和开发责任人,要重点研究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和作业的应急处理流程、标准,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关教材教案。对于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近年来发生率较高的故障和事故,要组织精干力量,重点开发。要结合不同培训目标,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使教材开发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可以将具备一定应急培训经验的教师选送到某些大学、科研机构或者应急培训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去"取经",而后再依靠他们重点进行教材的开发。
铁路交通事故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如果没有完备的应急处理能力,就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站段应急管理培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发现铁路应急培训的一般规律,逐步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本质的认识,才能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与培训制度,实现站段应急总体水平的提高,为铁路运输安全有序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