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初探——以河北省为例

2013-04-08 10:05张德义蔡志荣
关键词:能源规划发展

张德义,蔡志荣

(保定学院 校长办公室,河北 保定 071000)

经济低碳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低碳经济规划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经济发展方案。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农村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内容。

一、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要从河北省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产业的空间布局等以减碳为目标做出长远的科学的计划。

(一)找准我省产业发展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战略转型已经明确了方向,而这个方向可以概括为“融合、创新、绿色、开放、安全”。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确定了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颁发后,就会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这一宏大规划,被看作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我省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区位优势以及已有的产业基础,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找准我省的产业定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省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优化三大产业体系

我省产业正处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迈进的战略转型期。《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省三大产业发展做出了如下规划: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我省公布的这一产业体系规划已把创新、绿色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优化我省产业结构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二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0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占服务业比重较大。工业仍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导,在钢铁行业率先发展的同时,其他行业跟进步伐较慢。“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在30.6%—36.5%之间,装备制造业比重在15%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基础类装备制造领域,重大成套装备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附加值偏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在8.4%—15.6%之间。因此,今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一般而言,第二产业尤其是钢铁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高碳产业,第三产业则属低碳产业。因此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也是减碳过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过程中还应做到:第一产业注重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第二产业尽量节能降耗,发展绿色生产。目前,普遍的共识是,绿色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产业竞争的核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重点放在旅游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四)延伸产业链

我省应着力于培育和形成省域的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产业链能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有关联的产业部门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其向上游延伸一般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业链的好处,一是产业链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能获取集聚经济效益[1];二是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一些基础设施;三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部分节省了运输、仓储、包装等费用;四是产业链上各企业节省了交易费用。因此,产业链形成既是一个碳减量过程。

(五)合理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过程[2]。于我省而言,使产业布局合理化,重点是培育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美国学者波特曾经考察了10个工业化国家,他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是有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普遍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目前各地企业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区位选择准则。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和布局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突出的优势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分工更趋于精细化,众多企业都各司其职、各展其长,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与销售成本都大大下降,这样就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再有,在集群环境中,每个企业对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市场行情、技术工艺都能及时准确掌握,并据此作出迅速反应,加快了集群企业间技术和工艺的传递,形成技术溢出效应。另外,随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行业性组织也会加快建立,中介服务网络会日益完善,专业化市场逐步形成,比如我省的十大专业市场包括白沟箱包、安国药材、曲阳石雕等就是这样形成的。产业集群具有微观与中观结合的高效率与高效益,易形成整体协调优势。

我省产业布局应注意秉承两个标准:尽量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现代产业布局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降低成本。同时,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是各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恰能将上述两个标准和要求结合,因此,综合考虑我省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培育产业集群是可行的选择。

二、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进行规划。[2]城市规划是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一特性意味着城市规划要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不断调整、修订、改进和完善。

我省的城市规划工作应着眼于节能减排,充分考虑以下基本内容:一是技术规划,考虑城市功能的合理性,要求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城市形态规划,考虑城市的和谐性,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等的设计,美观的同时要实用和节约资源。三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要考虑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因其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四是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社区规划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3]。社区规划不仅要考虑邻里和谐,同时要考虑人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在设计规划时注重减碳,包括:建筑物减碳(居民户充分利用太阳能取暖、照明)、社区公共设施减碳(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等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以建筑物减碳为例,对于开发商来说,可能对低碳技术没有兴趣。因为使用低碳技术并不能使他们盈利,最终受益者是政府或用户,但政府、用户并没有参与项目的投入。因此,政府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为开发商提供相应回报是吸引开发商加大绿色低碳投入的重要因素。而且,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绿色低碳的开发层次往往停留在单体建筑上,仅以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应用来表明建筑的绿色节能。实际上,建设低碳社区更重要的是建筑之外的部分,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能源利用方式、交通选择、废物、废水的回收再利用等诸多方面。采用节能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以节能的方式利用它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上践行低碳理念。

(二)交通规划

人们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和流动范围的扩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城市规划也应当充分考虑人们不断变化的交通要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内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各国都毫不例外地遭遇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对于我省城市的交通规划,应把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和具体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组合。首先,严格限制城市中小汽车的使用,其次,提供价格实惠、方便、快捷、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再有,规划一种高效的立体交通模式(即把地下、地面、空中交通三种有机结合),这种模式要有助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自行车和步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解决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减少能源需求,降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道路用地,促进城市结构和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实现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同步改善。

(三)城市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化、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应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理,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绿地的另一个功能是提供碳汇。碳汇是指森林、草地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在城市绿地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利用绿地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绿地管理、保护和恢复绿地植被,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城市往往是一个大的碳源(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而与碳源相对的概念就是碳汇。因而,城市绿地规划就是增加碳汇,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三、农村发展规划

从减碳角度考虑农村发展规划,主要着眼于两方面。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减碳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随之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城市化,也是驱动CO2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新增加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交通、住房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了压力,增加了对水泥、钢铁和建材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膨胀,从而增加了能源消费和CO2的排放;其次,城市人口的收入高于农村地区,生活消费水平也相应较高,对电力消费和能源服务的需求较旺,尤其是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加剧了CO2的排放。城镇化进程中的减碳适用上述低碳城市规划。

(二)低碳农业

普遍认为,碳源一般在城市而不是农村,在工业而不是在农业。实际上,发展低碳农业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涵。农业中对化石燃料的消耗,一是农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生产、包装以及施用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二是用于耕地和灌溉的机械消耗大量能源。因而,在使农业减碳过程中,我省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蔬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还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如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再次,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最后,发展低碳农业,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4]。

四、能源结构规划

从河北省的能源禀赋情况看,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量大。在清洁能源中,没有水电、核电的发展条件。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目前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必须从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比重,减少CO2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经济整体上必须向低碳转型。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优化能源结构着眼于两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发展高附加值能源产业;另一方面,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能源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总体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尽管依然强调节约优先和立足国内,但同时强调了优化能源结构。对“优化能源结构”的理解,不仅要从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层面去思考,还要从优化能源体制结构的深层意义上去理解。为了实现非化石能源使用到2020年达到15%的目标,我国重点要发展三类非化石能源,即核电、水电、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考虑我省实际状况,应重点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1]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3):57.

[2]百度百科.产业布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3890.htm

[3]百度百科.城市规划[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3.htm

[4]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311-316.

[5]段红霞.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讨[J].当代经济,2010(2):58-62.

[6]张文婧,廖进中,廖任飞.关于“单位GOP碳排放”概念的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4-76.

猜你喜欢
能源规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