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侯 炜 赵 彪 孙静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53)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舌癌位于舌体称舌体癌,位于舌根称为舌根癌。舌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1],多转移至颈深、颈上和颌下淋巴结,舌后1/3的癌灶转移较早。本病5年生存率约为50% ~70%,晚期舌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低[2]。朴炳奎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朴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近50年,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朴老治疗舌癌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舌癌属于中医学的“舌岩”“舌菌”“舌疳”的范畴。《丹溪心法》首先记载舌岩:“锨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烂延牙龈,名舌岩。”《外科真诠》则言:“舌岩,舌根腐烂如岩。”《薛氏医案》提出:“舌菌,咽喉口舌生疮,甚者生红黑菌,害人甚速。”《医宗金鉴》则言:“舌疳,其症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若失于调治,以致锨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坚硬而痛,皮色如常……因舌不能转动,迭送饮食,故每食不能充足,致胃中空虚,再症情增重,日渐衰败,百不一生。”此即描述舌疳早期浸润,晚期转移至颌下淋巴结转移,最后溃破穿腮的病理变化,基本与现代医学舌癌表现相符合。《图注喉科指掌》则对于本病发展全过程和预后进行了描述:“舌疳之症恶非常,心脾火毒积中央,初如豆大渐如菌,暮重朝轻饮食妨,怒则崩裂透腮舌,串延项颌核滋昌,名为瘰疬风难治,百人患此百消亡。”表明本病颇为难治,预后较差。但是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极大丰富,舌癌的预后已经大为改观。
2.1 病因病机
2.1.1 心脾火毒 《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疳心脾毒火成,如豆如菌痛烂红。”“舌为心之苗窍”“心开窍于舌”,心脉系与舌根,外感六淫,入里化火,内伤七情,郁久化火,皆可导致心火炽盛,循经上灼于舌,诚如《尤氏喉科秘书》所言:“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谦益斋外科医案》上编:“心开窍于舌,心邪郁滞,舌尖结粒,时大时小,久成舌岩重症。”脾脉络于舌旁,《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思虑伤脾,脾气久郁,化火生痰,或恣食醇酒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中焦积热,或嗜烟日久,火毒熏灼,皆可导致心脾火毒循经上灼于舌,而使舌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火毒痰瘀互结,热盛肉腐,发为舌菌。
2.1.2 肝胆湿热 舌边属肝胆,肝脉络于舌本,《形色外诊简摩》:“夫舌为心窍,其伸缩展动,则筋之所为,肝之用也。”感受风热,邪气稽留,侵淫肝经,或者所愿不遂,心情抑郁,肝气条达不畅,气机壅遏,气血运行愆滞,化湿生痰,痰湿蕴结,化火生毒,痰瘀热毒,循经上窜于舌,凝聚成为舌癌,溃烂流水,刺灼疼痛。胆寄窍于耳,肝病胆亦随,常见心烦口苦等症。从临床所见,舌癌发于舌畔者尤为多见,而此处正是肝经气血循行之部位,患者亦常有心烦口苦、急躁易怒等表现。所以在舌癌常规辨证施治中,可酌加清利肝胆之品。
2.1.3 阴虚毒热 舌根属肾,肾之津液出于舌下,中医认为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火必须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亢,如此水火相济,才能阴阳平衡。《马培之外科医案》载:“肾阴不足,心火肝阳上亢,发为舌疮。舌根破碎成窟,不时内热。舌为心苗,肾脉贯肝膈,缠喉咙,挟舌本,肾阴上升,心火不降,未济之象也,恐酿成舌疳大患。”思虑过度,心情抑郁或者房劳、久病致肾气衰惫、肾阴亏耗,一方面肾水不能上滋心阴,心火上灼于舌,另一方面肾阴不足,全身阴液匮乏,舌无阴精滋养,加之心火燎灼,发为疮疡,久则恶变。
2.2 临证用药特点 朴老对于舌癌的辨证用药有着独到的经验,临床往往能极大程度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舌癌初起多为正气不虚,邪气盛实,正邪处于交争状态,如表现为心脾抑郁,火热内扰,挟痰上乘,舌疮疼痛者,选用生地黄、怀牛膝、赤芍、牡丹皮、茯神、浮小麦、知母、川木通、川黄连、竹叶、防风、生石膏、炒栀子、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如表现为胃热上攻,口臭舌疮者,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黄、白芍、玄参、当归、牡丹皮、生石膏、升麻、连翘、枳壳、黄芩、半枝莲、蒲公英等。舌癌中期,心火肝阳上升,肝胆湿热内著,舌面破溃流水者,选用柴胡、赤芍、牡丹皮、炒栀子、桔梗、郁金、茵陈、龙胆草、生地黄、合欢皮、炒酸枣仁、黄连、土茯苓等。舌癌进一步发展,若致下焦肾阴耗伤,肾水内乏,不主上承,心之烈火与肾之虚火,碎舌腐肉者,选用生地黄、天冬、麦冬、山药、石斛、茯苓、芦根、黄柏、黄连、肉桂、川贝母、茯神、灯芯草、生甘草等。舌癌病至晚期,气血耗竭,唯以大补气血,以冀正气来复,选用党参、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生地黄、当归、白芍、炒枣仁、远志、肉桂、炒三仙、炙甘草等。朴老在舌癌用药时十分注重安神药物的应用,主要由于舌与心、肝的关系十分密切。心主血脉,“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心火亢盛,肝魂不藏,则易出现神志不宁、心烦燥怒等症,而舌癌心肝火盛,本就疼痛难忍,进一步扰乱神志,不利疾病恢复,所以可以通过应用茯神、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等药宁心安神,心神肝魂得安,疼痛亦轻,有助疾病恢复,同时嘱咐患者“移情易性”,调养情志,诚如《谦益斋外科医案》所言“宜戒操劳以养心,勿思虑以安神,加之药饵,尚可望愈”。此外此类安神之药还有疏肝解郁之功,《儒门事亲》中即有“忧思郁怒,气机不和,日久聚而成积”的论述,表明心情抑郁可以致积,且对于积聚病证的恢复也不利,所以用安神药兼疏其郁气,散其结滞,畅其情志,而使气血周流无碍,提高患者疗效。
2.3 辨证论治 朴老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在于治病求本,在于四诊合参,把握疾病的病机病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治疗法则和遣方用药,不能拘泥一病一证,一方一药[3],朴老强调诊病之时不可贪简求快,一定要考虑周全,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知识,抓住病变的实质,制定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4]。对于喉癌的治疗,朴老认为应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而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但是必须建立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舌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但是近年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5-7]。对于喉癌的中医辨治分型,主要有以下5型。
2.3.1 心脾火毒证 主症:舌部肿物如豆,触之坚硬,或有糜烂,流涎腐臭,疼痛剧烈,伴有心烦口渴,失眠易怒,便秘尿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略数。治法:清心泻火,化瘀解毒散结。方药:导赤散和泻黄散加减。药用生地黄15 g、川黄连6 g、川木通10 g、竹叶12 g、生石膏20 g、炒栀子6 g、赤芍10 g、牡丹皮12 g、三七粉3 g(冲服)、茯神 10 g、知母 12 g、防风 6 g、莪术 10 g、白花蛇舌草15 g、生甘草10 g等。
2.3.2 胃火上攻证 主症:舌部肿物颜色鲜红,边缘不整,破溃出血,咀嚼吞咽苦难,舌觉缩短不灵,碍食难言,口臭烦渴,多喜冷饮,便秘尿赤,舌鲜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泄火,凉血解毒散结。方药:清胃散和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生石膏20 g、升麻8 g、川黄连 6 g、当归 10 g、生地黄 15 g、牡丹皮 10 g、黄芩 8 g、炒栀子10 g、连翘8 g、石斛15 g、玄参10 g、半枝莲15 g、蒲公英15 g等。
2.3.3 肝胆湿热证 主症:舌部肿物颜色晦暗,溃烂脱屑,流黄脓水,恶臭难闻,舌向患侧歪卷,言语进食受限,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法:清肝利胆,泻热祛湿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柴胡10 g、赤芍12 g、牡丹皮10 g、炒栀子8 g、黄芩10 g、茵陈6 g、酒龙胆草5 g、生地黄10 g、车前子10 g(包)、生薏苡仁 20 g、合欢皮 10 g、陈皮10 g、土茯苓20 g、白英15 g等。
2.3.4 阴虚火炎证 主症:舌部肿瘤溃烂,边缘隆起,触之容易出血,疼痛隐隐,舌根短缩不展,饮食难进,语音含混,伴五心烦热,骨蒸盗汗,腰膝酸痛,舌暗红,苔少微黄,脉弦细而数。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散结。方以知柏地黄汤合封髓丹加减: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萸肉 10 g、茯苓 10 g、泽泻 10 g、牡丹皮 10 g、知母15 g、黄柏 6 g、砂仁 6 g、石斛10 g、茯神10 g、灯芯草6 g、龙葵15 g、生甘草6 g等。
2.3.5 气血亏虚证 主症:舌部肿物继续增大,形如泛莲,累及全舌或者口底,舌体固定不能伸缩,溃疡明显,甚者透舌穿腮,口秽恶臭,饮食言语困难,颈颌淋巴结肿大,质硬疼痛,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薄少,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扶正解毒散结。方以八珍汤加减: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生地黄10 g、女贞子15 g、当归12 g、白芍10 g、草河车15 g、炒枣仁15 g、太子参8 g、远志10 g、川贝母6 g、山慈菇15 g、炒三仙各10 g、炙甘草6 g等。
朴老指出,随着喉癌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行,体内正邪盛衰关系也不断变化,在某一阶段,可能是以上某一证型单独出现,也有可能以上两种或者三种证型同时存在,治疗时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用药。
2.4 调护
2.4.1 合理摄食 饮食调摄对于疾病的康复极其重要。舌癌患者病变部位在舌,手术或者放疗后均会影响咀嚼、吞咽功能,尤其放疗后还会损伤味觉细胞,影响食欲,导致营养失调。因此应该选择容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忌食煎炒、辛热、肥甘厚味和生冷酸辣之品;同时也应考虑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符合患者的胃口,品种宜多样化。
2.4.2 心理护理 舌癌患者因进食和言语障碍,往往会产生恐惧、悲观、厌世心理。消极的心态不利于病体的康复,甚至会加速恶化。因此积极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摒去杂念,避免忧思郁怒,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十分重要。心理治疗可以调动人体抗癌的积极因素,为疾病康复创造良性循环的条件。
某,男,52岁,2012年12月5日初诊。主诉:舌体麻木3月余。病史:患者于2012年8月9日因“右舌根反复溃疡伴疼痛半年”就诊于某口腔医院,活检病理检查提示:右侧舌根上皮鳞状细胞癌。遂于8月13日在该院行右侧舌根肿物扩大切除术加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淋巴结1/24。之后行术后放疗33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络活喜,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高尿酸血症5年。现证:舌体麻木,溃疡,偶有破溃出血,伸舌困难,口干,饮水呛咳,右侧颜面浮肿,心悸失眠,纳差,眠可,大便3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舌疳;证属气血亏耗,阴津不足,癌毒内蕴。治法:补益气血,养阴生津,解毒抗癌。处方:宗八珍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生白术15 g,山药 15 g,枳壳 15 g,茯苓 15 g,沙参 10 g,石斛10 g,赤芍12 g,玄参10 g,土茯苓20 g,草河车15 g,莪术9 g,白英15 g,生黄芪30 g,太子参15 g,女贞子15 g,肉苁蓉 20 g,覆盆子 15 g,炙甘草 6 g,三七粉3 g(冲服)。30剂,1剂/d,水煎服。配合口服贞芪扶正胶囊。患者每月复诊1次,初期治疗以补养气血,扶正培元为主,3个月后患者正气渐复,症状舌脉渐好,增加抗癌解毒之力,同时口服广安门医院西黄解毒胶囊0.5 g,3次/d。现患者舌体麻木,破溃好转,其他一般状态良好,目前继续维持治疗中。
按语:本案患者经手术、放疗后,耗气伤血,气不煦之,血不濡之,气血不能上荣濡养舌体,故见舌体麻木,伸舌困难,舌质淡红;气虚推动无力,津液停聚颜面,故见颜面浮肿。放射火毒,虽能消灭癌毒邪气,但其本身又能耗阴损津,造成热毒浸淫,加之舌癌本属心脾火毒炽盛,两热相合,更使人体阴液被伤,故出现口干、便干等;火毒壅聚于舌,舌络受灼,故见溃疡、出血。故治疗当以补养气血,滋阴生津为主,兼以清火解毒抗癌。方中生黄芪、生白术、山药、太子参、茯苓、草河车、女贞子等健脾益气,补血养血,恢复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正气抗邪之力;沙参、石斛、玄参、山药、覆盆子、肉苁蓉养阴生津,滋肾补精;赤芍、三七凉血活血化瘀;土茯苓、莪术白英解毒抗癌,诸药合用,而使气血得补,阴津得滋,癌毒得解,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个月之后,正气逐渐恢复,诸症明显缓解,遂增重抗癌祛邪之力,继续调治。
[1]张壮,武媛,潘剑,等.舌癌细胞淋巴道转移能力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4):342-346.
[2]孙明磊,王昌美,温玉明,等.舌癌颈淋巴清扫不同术式的疗效[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1):22.
[3]郑红刚,花宝金,朴炳奎.朴炳奎辨治肺癌学术思想与经验探析[J].中医杂志,2010,51(4):304-306.
[4]周雍明,朴炳奎.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学术经验撮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67.
[5]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6-227.
[6]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57.
[7]潘兴国,江泽琴,咸婧,等.舌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7,9(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