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

2013-04-08 08:50徐春波顾晓静陶有青包文虎李文杰
世界中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治则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徐春波 白 桦 顾晓静 陶有青 包文虎 李文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政府通过科研立项等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立项启动,将使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应用走向深入。

1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中医药事业的长期战略任务,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重点领域优先主题,“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等研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中医传承研究”列入优先领域,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结研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2011年12月24-25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以“名老中医传承战略方式和模式研究”为主题,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以抢救性、原汁原味的采集名老中医第一手资料为主要特点。以108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下设纵向课题组88个,横向课题组10个。纵向课题采集诊疗病例、典型医案、整理经验、总结思辨特点和成才轨迹等。横向课题主要完成顶层设计、质量控制、搭建平台、方法探索等项任务。“十一五”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以扩大样本量、增加养生保健等采集范围、总结名老中医个体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特色疗法为主要特点。以102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下设纵向课题组102个,学术流派、养生保健、民间医药等横向课题6个。继续完善平台,探索方法,对流派和民间方药等相关内容的研究进行试点。“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1)完整保存名老中医临床病历4万余份,研究整理典型医案6000余份。“十五”“十一五”对210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病历进行抢救性地采集和整理,保存于名老中医综合信息库,共计4万余份。编撰出版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涉及病症360多种,按学科分类编辑成8个分册。

2)研究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方,编撰《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萃》。收载了98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方400余,主要病证涵盖了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3)形成10个病种的名老中医特色诊疗临床方案。对16位名老中医在冠心病、肾风、慢性肾衰、哮喘、萎缩性胃炎、强直性脊柱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风咳、痛经等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名老中医诊疗特色诊疗方案,并开展了临床应用研究。

4)研究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形成特色养生保健系列专著和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名老中医养生经验、方法和理论,特色养生保健药方、功法等。

5)建立现代分析挖掘技术,形成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新方法:探索运用了22种分析挖掘技术,形成了9套分析挖掘软件包组合,可实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多方面的分析挖掘。

6)建立名老中医综合信息库: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具有信息采集、数据管理、智能检索、项目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息库,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应用奠定了基础。

7)建立民间方药疗法数据库,形成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及评价方法。收集11057首民间方药和339项民间疗法,开展了部分疗法和方药的临床评价研究,形成了民间医药挖掘、整理、评价的方法体系。

“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采取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传承研究效率,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2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与应用方法的新探索

在“十五”抢救性继承、“十一五”拓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效率,扩大成果应用范围,建立名老中医传承的长效机制,科技部2013年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十二五”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的研究任务,包括传承方法、成果应用两大方面,下设6大课题。课题一、二、三、四,以17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等不同内容的分类传承研究,重点解决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方法问题;课题五、六,通过研发临床一线跟师人员信息采集实用软件、建立名老中医传承社会化服务平台并开放使用,重点解决名老中医传承中的快速采集和成果推广应用问题,进而探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与应用的长效机制,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2.1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传承,是中医学术经验延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名老中医作为学术经验最高水平的代表,一直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对象。在既往的传承研究中,人们在进行许多有益地探索,将传承模式归纳为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基本形式;将研究方法归纳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理研究、基于临床的应用传承研究、基于创新的理论传承研究等基本方法。[1]

要想全面传承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必须从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展开,并正确把握医术、医理、医道三个不同层次。名老中医的独到之处,就是善于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从细微之处抓住事物本质,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思维,准确的遣方用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2]基于上述认识,在“十二五”项目将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的重点放在独特辨证方法、独特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等四个方面。

2.1.1 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传承研究 独特辨证方法是指名老中医在辨识病证方面所采用的独特辨证方法,是对中医辨证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如陈可冀血瘀证特色辨证方法、周仲瑛痰瘀郁毒病机辨证方法、李振华脾胃肝脏腑同治辨证方法、吕仁和肾络癥瘕证辨证方法等,分别应用于血瘀证、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肾脏病的辨证中,与一般临床常规方法有别,但临床用之辨证准确,疗效卓著,成为其学术思想的精髓。本研究以陈可冀、周仲瑛、李振华、吕仁和四位名老中医的独特辨证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深度访谈、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和评价,确证其临床应用有效,并形成可推广应用的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传承应用指南;另一方面也要探索能够准确反映名老中医思维特点的独特辨证方法收集、整理与传承方法,掌握其临床思维模式及辨识病症的能力,为提高临床辨证水平、辨证方法传承效率奠定基础。

2.1.2 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研究 特色治则治法是指名老中医在某一种或某类病证诊治时所采用的与一般常规所用不同的治则治法。如王永炎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李士懋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夏桂成调周法治疗不孕症、周平安表里双解法治疗流行性感冒,都与一般临床常规所用不同,体现了名老中医自己的临床特色。治则治法的创新或改变,是实践丰富和理论发展的结果。

治则治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辨证以确定治则治法,下统方药以指导遣方用药。即辨证明确后,需先确定治则治法,继而再处方用药。在正确辨证的前提下,治则治法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乎处方用药的原则,关乎临床疗效的优劣。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深度访谈,结合前瞻性系列病历研究,对四位名老中医的独特治则治法进行规范和评价研究,形成可供推广应用的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应用指南;同时要研究名老中医治则治法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法,为今后同类内容的传承研究提供方法。

2.1.3 名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传承研究 特色诊疗技术是指名老中医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有效的技术方法。如石学敏针刺降压技术治疗高血压病,贺普仁贺氏针灸三通法技术治疗中风病,王燮荣针刀—整脊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崔公让观指纹诊痛风技术,徐迪华肺系病证动态辨证诊断技术。通过规范和评价研究,进一步明确名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疗效,制定可供推广应用的临床诊疗技术方案和音像资料,探索提出诊疗技术的传承方法。

2.1.4 名老中医特色有效方药传承研究 特色有效方药是指名老中医独特的临床应用有效的方药。如路志正运脾通心方治疗高脂血症、钱英槲芪散治疗肝癌、顔德馨益心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薛伯寿宣透解毒饮治疗外感热病等。本研究以四位名老中医的有效方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病例数据分析、前瞻性系统病例研究,进一步规范和评价有效方药,形成可供推广应用的有效方药临床应用指南,有效方药的规范、评价和传承适宜方法。

2.2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应用方法研究 要想建立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的长效机制,需要解决临床跟师信息的实时采集、分类存储、查询调用的问题,需要解决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问题。为此,“十二五”项目设立了两个课题,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2.1 名老中医传承信息采集实用软件研发 在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快速采集、全面保存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研究研发临床一线名医跟师人员集收集、储存、分析、管理为一体的,能在手机、IPAD平板终端上使用的实用软件“跟师一点通”,实现临床跟师信息快速采集、数据存储、质控管理、检索查阅和分析挖掘等功能,将为名老中医药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应用工具,形成功能完善的名老中医传承协同工作平台。

2.2.2 名老中医传承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 “十五”“十一五”传承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成果的开放度和社会化服务不够。“十二五”项目,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成果综合利用与共性技术方法,通过基础知识库建设、数据二次加工和精品库建设(包括名医典型医案库、名医有效方药库、名医诊疗技术库、名医养生保健库、名医成才之路库)、深层次分析挖掘技术整合、社会化服务技术研究,构建名老中医经验社会化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信息采集-数据管理-知识检索-分析挖掘-名医经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包含名医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知识检索系统、分析挖掘系统、名医经验社会服务,能够实时、远程的进行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和无线通信技术,向社会开放服务,可以大范围推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推动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加快名中医的培养。提高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成果的可显度和可应用性。

3 结语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经过了“十五”抢救性继承、“十一五”深入拓展研究,不仅产出了一大批传承研究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带动了中医临床发展,促进了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名老中医、参研单位、研究人员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与大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步步深入,重点突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方法与推广应用研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这需要我们在传承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不同内容的传承方法和推广应用方法,并建立研究型继承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医临床和学术的进步。

[1]徐春波,王思成,贺兴东,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J].世界中医药,2009,4(6):342-344.

[2]李振吉,贺兴东,王思成,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2,7(1):1-4.

猜你喜欢
治则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培土生金”治则的临证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