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培养的驱动力分析——以行为驱动为分析视角

2013-04-07 08:40唐艳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风气驱动力诚信

唐艳明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变。据2012年某媒体报道:随着获贷率、助学率的提高,高校助学贷款的利息未还款率在不断飙升,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70%-80%,助学贷款违约率6年飙升13倍。部分“天之骄子”的诚信真的差到连利息都不还的境地吗?这一现象的背后虽然有诸多原因,但大学生的诚信驱动力不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了教育公平、赏罚公平、资助公平、就业公平等,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诚信心理失衡,其校园危害性、社会危害性已日益凸现。因此,加强调查研究,从驱动力这一角度准确摸清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其驱动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

一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驱动力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学习学术方面,如无视学校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编造谎言请假;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抄袭作业、论文,蒙混过关。经济生活方面,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在评奖评优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恶意欠缴学费,骗贷逃贷助学贷款。社会生活方面,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偷盗,择业就业时简历、荣誉造假,频繁毁约、跳槽,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等等。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约束、自身约束、社会环境等等方面。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从驱动力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对于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驱动力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驱动力下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在湖南某高校抽取样本1000个,在广东某高校抽取样本120个,在广西某高校抽取样本120个。在湖南某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7份。在广东某高校,随机抽样抽取的专业是汽车制造专业、自动化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三个专业,在随机抽样的专业中随机抽取样本120个,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在广西某高校,随机抽样抽取的专业是外语专业、信息工程专业、法律专业三个专业,在随机抽样的专业中随机抽取样本120个,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本次调查共抽取样本1240个,回收有效问卷1167份。在此次调查中,53.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西方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超前消费的思想也随之渗透进人们的头脑。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网络负面信息的侵蚀。尤其是对网络缺乏监管,网络诈骗、制造病毒、散步谣言等丑陋行为在网上肆虐流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深受其影响。

(二)教育驱动力不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力

上述调查显示,家庭原因占26%,学校教育原因占35%。可见,家庭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些大学生不讲诚信第三大因素。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溺爱,缺乏对子女品德的培养。一些学校重智轻德。高校德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轻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些学生到大学后,高校为中学买单,一时难以纠正过来。同时,评奖评优机制不够完善,重视成绩,忽视德育,导致一些学生思想滑坡。

(三)内驱力不足:大学生自身缺乏对诚信价值理念的追求

上述调查中3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自身问题是造成诚信缺失的第二大因素。一是诚信意识薄弱,对诚信与不诚信缺乏明确的认定、自律能力差。对社会认识缺乏理性,在不良行为、信息、风气的诱导之下,往往容易把社会上不良风气误以为是社会的本质,降低对自己的约束,久而久之造成诚信缺失。二是缺乏道德信仰。信仰滑坡,“四信”危机在当代大学生中依然比较突出。三是急功近利的心理。一些人心情浮躁,缺乏务实的精神,耐不住寂寞,不愿意诚实付出。

二 大学生诚信培养的内外驱动

大学生诚信缺失在于社会、学校和自身驱动力不够。解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我们从社会、学校和自身这些方面入手,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驱动力。

(一)把学校教育置于社会诚信建设的大视角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诚信的建设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诚信培育的首要因素,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社会环境建设虽然不是高校所能完全把握的,但是,高校也可以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在高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帮助、参与党和政府推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方面,高校是可以作为的,如倡导、协助政府建立社会诚信系统、个人信用档案等。尤其是在引导、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并把握社会的诚信现状、知晓党和政府建设诚信社会的决心和措施、树立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参与社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高校更可大有可为。要加强对社会诚信风气现状的研究,为学生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诚信提供全面、客观、正确的引导资料,弥补学生凭个人主观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社会诚信风气的能力不足。要做好社会的诚信风气、诚信传统、诚信奖惩的研究与引导工作。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社会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诚信风气的建设人人有责,需要大家从自我做起。要教育学生大胆地批评和摒弃不诚信行为,使不诚信言行无处藏身。要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参与到诚信传统传承的社会洪流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诚信传统、宣传诚信传统、弘扬诚信传统、捍卫诚信传统。要教育学生放弃“社会不讲诚信,不重视诚信,不惩罚失信”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明白失信也能立足社会的历史将会逐渐消亡,从而提升社会环境对学生诚信的引导力和驱动力。

(二)树立校园诚信文化理念,努力打造校园诚信的氛围和传统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增强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和引领力。新时期,文化对于育人的作用日益凸现。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诚信文化环境包括校园诚信风气和校园诚信传统两部分。校园的诚信风气是构建校园诚信文化环境与驱动体系的第一要素。校园诚信风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诚信风气和学生的诚信风气。教师的诚信风气是校园诚信风气的主导和核心,它引导整个校园诚信风气的发展方向,制约整个校园诚信风气的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必须抓好教师的诚信风气的建设。学生的诚信风气是校园诚信风气的主体和基础,它是校园诚信风气最主要的载体,是校园诚信风气中人数最多的建设者,是校园诚信风气中最具活力但又最不稳定、最具可塑性的部分。校园的诚信风气的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校园诚信风气的建设应抓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核心,学生基础,高校要着力发挥二者的作用,使之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第二,校园的诚信风气的建设要抓好各个层面、各机构、校园个人的诚信态度和诚信状态。第三,把握好校园的诚信风气的特点,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校园诚信风气具有形成与消失快、时效性强、主体是学校、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主要方面的特点。校园诚信风气的建设要在这四个特点上下功夫。校园诚信传统是校园诚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诚信传统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校园诚信传统的总结与形成和校园诚信传统的宣传、弘扬、捍卫。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橱窗、广播、校园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宣传高校的诚信传统,使学生做到知;要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校园的诚信传统及典范,使学生做到学;要通过奖惩形式,表彰弘扬校园诚信传统的言行,惩戒破坏诚信传统的言行,使学生在知行上做到自觉施行。

(三)从实处着手,重知行统一,构建科学、系统的诚信教育和评价机制

学校教育同样是大学生诚信培育的重要驱动力。学校教育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两部分。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不断创新形式,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切实使学生感兴趣、获益处。所有课程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渗透诚信教育,尤其在作业批改、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等环节,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思想的强化。课外教育活动驱动是大学生诚信思想重要手段。要通过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要广泛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签名、诚信宣誓、演讲征文、诚信使者的评选等增强诚信驱动力。要进行检查、评比,表彰“诚信教育使者”,多管齐下,提升教育驱动力。要完善一项制度、一个机制。首先,要完善学校评价制度。一是学校诚信评价可分为:学工部门评价、团委评价、院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班主任评价、班级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共八个层次、八条渠道。这些评价在学工部门、团委、院系的统一组织下由相应主体完成并由院系、学生处汇总评价结果。二是评价的方式与时间。评价的方式与时间主要有问卷与座谈;日常记载与期末测评。三是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四大块。四是评价结果的运用。所记载的评价对象的不诚信言行最后要与评价对象见面,并依据其不诚信的程度确定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或院系领导或学团部门层次由低到高对其进行的戒免性谈话。其次,要健全学校激励机制。学校激励机制是大学生诚信驱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高校对学生的诚信言行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彰。如拾金不昧、诚信还贷等。二是高校对学生的不诚信言行,凡经查实后,应予以及时的处罚,如考试作弊、资料作假、借钱不还、毕业论文抄袭等。三是高校应将诚信评价的结果与评优评奖、推荐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四)教育、矫正、防范三者并重,强其信念,为其提供心理导航

要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驱动力,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心理十分重要。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心理应包括诚信心理教育、失信心理矫正、对各种失信心理发生的制度防范三部分。诚信心理教育主要依靠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教师、院系心理专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支专业队伍和两门专业课程来完成,他们把诚信心理教育寓于咨询活动、宣传活动和课程教学之中。失信心理矫正主要由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教师、院系心理专干对已经出现从众心理、吃亏心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报复心理、无用心理、成本偏低心理等失信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对各种失信心理发生的制度防范主要由学工部门负责。学工部门在制定校规校纪、奖惩学生等方面要考虑到不给各种失信心理的产生留有空间,要彻底铲除各种失信心理产生的土壤和时空条件。

[1]陈平.大学生诚信培育的体系失缺与构建[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平.大学生诚信的学校评价与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5-07-22.

[3]嵇小怡,何毅.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11-13.

[4]刘平昌.大学生诚信缺失十大表现CT[J].文教资料,2005,(29):53-55.

[5]李文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163-165.

猜你喜欢
风气驱动力诚信
风气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风气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风气
风气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