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亮,王延辉
(1.洛阳理工学院 中文系,河南 洛阳 471023;2.一拖集团公司 持续改进部,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原经济区建设】
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
——基于先进地区成功经验
刘保亮1,王延辉2
(1.洛阳理工学院 中文系,河南 洛阳 471023;2.一拖集团公司 持续改进部,河南 洛阳 471003)
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将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要借鉴先进省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区域性竞争大格局下谋划。要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构筑中原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以目标市场、文化营销为导向,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以人才、技术、开放为要素,建设中原智力资本聚集平台;以文化产业集团企业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转型、优势升级;建立制度创新体系,不断加大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
河南省;文化产业;中原经济区
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应该将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将文化产业作为河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科技含量的文化品牌。本文拟以国家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为指导,把文化发展问题放在全国区域性竞争的大格局下进行考察,选取国内先进省份及其典型城市的成功案例作为比较对象,分析研究先进省份文化发展的成功因素和我省文化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与突出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其一,差异化战略:科学定位。差异化战略即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其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用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全国的产业背景下,把握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塑造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
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开辟了一条有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途径,差异化定位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要素。文化旅游业是最能直接突出云南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与此相关联的有演艺业、会展业、工艺品业、休闲娱乐业。其文化旅游类产品已占到旅游产品的30%以上,在全国发展成为领先产业。云南省着力打造出四大品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香格里拉品牌,蕴藏深厚历史文化的茶马古道品牌,蕴含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七彩云南品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聂耳音乐品牌。这些品牌凸显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1]
西安市以盛唐文化为特色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差异化定位,激活了文化资源,实现了从文化旅游产业向多门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全国瞩目的“曲江模式”。西安市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是:“如何在发展中跳出同质化怪圈,张扬自己的个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和体现城市价值?”[2]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为特色,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打造中西部第一文化品牌为目标,先后投资230多亿元,建成了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其二,市场营销:需求导向。销售着重于供给者的需要,而营销着重于需求者的需求。营销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构建自身的品牌优势,从而达成消费者的欲望的销售策略。对于文化产业而言,营销就是地域管理者明确了解当地民众的愿望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并以文化产业规划来构建和彰显区域形象,以文化营销的魅力汇集人才、创意、资金等资源,形成“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栖居意蕴和“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商业价值。
我国台湾地区是文化营销的先行者,在全球大华语文化产业市场占据重要的旗舰地位。2002年,台湾制定了“挑战2008——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2008年又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出以区域特色和族群文化加厚底蕴,深耕基础,配合全球营销手段,使其成为台湾总体竞争力的一环。同时,台湾地区面向中国内地、亚太、欧美等市场,扶植文化产业的创投、研发、品牌建立及流通,对内结合观光产业通路,对外加强全球竞争力,将传统艺术透过重点扶助以及专业科研,提升为台湾总体创意资产,“如好莱坞发行‘花木兰’动画一样”营销全球。[3]
其三,注重创新:双资驱动。无中生有,是一些区域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独特现象。一些看似没有文化的区域,却强有力地发挥“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双资驱动的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正好说明,人才是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资源,资本是创造人间奇迹的无形之手。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了创意资本论,构建了包括人才指数(talent)、技术指数(technology)以及包容性指数(tolerance)的创意指数体系。[4]我国学者芮明杰提出的产业竞争优势的“新钻石模型”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应该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5]
深圳走出了一条“人才+开放+技术”的知识创新、智力集成的成功道路。在开放方面,深圳着力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努力建成文化人才聚集、文化精品荟萃之城。[6]在技术方面,深圳推动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延伸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拓展新型文化和服务,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深圳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应用研发中心。在人才方面,深圳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集全球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华侨城1987年开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从文化旅游开始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从“无”到有、“双资驱动”,成为文化产业的领袖企业。
其四,核心竞争:集团优势。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只有构建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世界级的市场地位。构建文化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省2010年成立了20个亿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方式重点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领域。在市场竞争和政策鼓励下,江苏省演艺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型演艺文化连锁体系苏演院线,是该集团“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战略实施的最新成果,3年达到100家连锁规模,被列入2010年度国家十大文化创新工程;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与战略投资者一起组建的江苏省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68亿元,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其五,统筹规划:政策扶持。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政府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我国国情看,地方政府掌控着更多的资源,在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应当以政府资源为支点,把区域作为文化产业创新的平台,发挥“一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形成人才、资金、企业的链合效应,推动区域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
广东省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鼓励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旗舰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产业。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广州东圃、深圳前海等地建设了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在中山建设了粤台两岸文化产业园。广东全省建设了12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广东又制订《关于加强文化强省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在财税金融、土地建设、外贸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支持。
河南的文化产业在品牌定位、文化营销、自主创新、竞争优势、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距,需要立足自身、融合优势、吸纳先进,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赶超路线图”,推动文化强省目标的实现。
第一,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资源优势为依托,实施差异化战略定位,在错位发展、弯道赶超中构筑中原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河南的文化资源丰富,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但是,很多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文化品牌,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特别是对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差异性转化为竞争差异性的深度研究以及重视支持不够。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产业竞争丛林中,要获得世界级的成功和优势,必须在一个品类上成为全国或世界的第一。根据具体文化资源的特质,河南省无疑是具有“最中国”的本源性、象征性、心灵性的文化意象。河南文化产业可以从华夏历史文明这个“中国心”出发,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三维一心”的河南文化品牌。“一心”即河之南、中国心,“三维”即凭借蕴含中华血脉、全球华人之根的华夏根亲文化品牌,整理规划塑造淮阳太昊陵、新郑黄帝故里、安阳二帝陵、商丘燧皇陵、根在河洛等拜祖圣地,满足“我从哪来”的心灵诉求;依靠四大古都华夏之路品牌,按照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凸显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化等历史文化链条,把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打造成为“华夏历史文明纪念碑”式的历史文化古都方阵,满足“我是谁”的文化认同;打好儒释道国学精神的人文河南品牌,集成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和韩愈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满足“我去哪”的心身安顿。在此基础上,以华夏历史文明文化旅游为核心,带动会展业、传媒、出版、演艺娱乐、健身养生等产业发展,塑造河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优势,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第二,以目标市场、文化营销为导向,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黄金供应链,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实施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构建规模效益好、影响力和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黄金供应链,在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文艺演出和功夫养生等细分领域形成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上档次。可针对全球华人市场,以新郑黄帝故里为龙头,以淮阳太昊陵、安阳二帝陵、商丘燧皇陵、根在河洛姓氏宗祠为骨干,拓展文化会展、中原旅游和文化地产等产业链,形成华人世界的心灵皈依和祖庭圣地;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纪念碑式城市”为目标,把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公园和隋唐城遗址公园、开封城摞城遗址公园和安阳殷墟遗址公园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整合营销,使文化资源优势、产业价值和具体的目标市场、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施品牌战略,形成规模效应,构建中原风貌、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培育3-5个国家级节庆会展活动,向世界级会展平台发展,不断深化河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以人才、技术、开放为要素,建设中原智力资本聚集平台,形成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创意创新整合中心。将教育、文化、科技、企业紧密配合,形成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激励的网络和机制,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和经营管理人才,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产业创新整合中心。建议设立“华夏文化学者”引进基金和人才平台,面向国内外引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启动“百千万传统文化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开发人才。以文化产业项目吸收、积聚人才,借助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吸引优秀文化专业人才的柔性流动。
第四,以文化产业集团企业为支撑,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转型、优势升级。加大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以十大文化产业集团为重点,带动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实施重大项目集团化发展,借鉴江苏演艺集团模式、西安曲江新区集团化经营模式,注重形成河南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集团化实施的商业模式。引进和培育战略投资者,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聚集在相关产业链的中小型企业事业群,形成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发行、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广告和工艺美术等为主导的中原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有中原特色的大型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根本,建立体制改进、规划牵引、政策支撑的制度创新体系,不断加大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在文化体系改革方面,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改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状况,加快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形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通过整体转制、部分剥离、兼并重组等形式,重点搞好出版单位、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等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文化产业的内在活力。在规划牵引方面,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指导,在《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基础上,逐步步完善河南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规划,在国内外文化产业竞争的大格局下,统一规划我省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布局。在政策支撑方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完善对文化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提高文化产业投融资能力,建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全社会各个层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1]尹欣,纳麒.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56-59.
[2]李茗.曲江新区从大概念到大产业[N].西安晚报,2007-10-12.
[3]胡惠林,肖夏勇.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6-144.
[4]彭翊.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3.
[5]芮明杰.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25,343.
[6]乐正.深圳与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6.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Based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Advanced Areas
LIU Bao-liang1,WANG Yan-hui2
(1.Chinese Department,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2.Improvement Department,YTO Group Corporation,Luoyang 471003,China)
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We should not only lear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advanced provinces but also should figure out the plan under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situ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With the focus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on zones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heritages,we aim to build a highland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Plains;Taking target market and cultural marketing as orientation,we aim to form world-class products and service in some subdivided fields;With the elements of talents,technology and opening,we should build a cluster platform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the Central Plains;with the support of group corpo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we should promote the clustering development,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dvantage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ies;we should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Henan Province;cultural industry;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G124
:A
:1672-3910(2013)04-0016-04
2013-03-20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B439)
刘保亮(1968-),男,河南新野人,副教授,博士;王延辉,(1968-),男,河南洛阳人,高级经济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