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2013-04-07 19:21:00杨小梅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杨小梅

(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 浙江余姚 315400)

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2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正确的康复护理,未出现肺部和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功能恢复良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11例,女17例,年龄59~76岁。原发病中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股骨颈骨折22例,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HA术前术后康复护理。

2 术前护理

①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以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高血压等。②给予高蛋白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并嘱患者注意避免感冒。③皮肤区准备,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若出现感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皮肤破损是造成术后伤口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因此应注重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剃除毛发时注意不要刮破皮肤;术前彻底清洗手术部位,剪去指甲。术前禁止作患侧肌内注射,有压疮者应积极治疗控制,促进压疮愈合。④指导术前锻炼,包括加强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锻炼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的常规护理

3.1.1 生命体征的监测。该手术暴露范围广,出血较多,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及瞳孔变化,给予鼻塞吸氧(流量2~4L/min)。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以及伤口引流管引流量,避免引流不畅而引发伤口感染。术后24h内引流量在200~300mL属正常,术后2h内超过35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为防止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应严格掌握和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改用液体泵入,同时应观察尿量及尿液的变化,并记24小时尿量。

3.1.2 疼痛的护理。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等。目前自动控制的静脉镇痛泵的应用,对术后疼痛缓解有显著的效果。在使用镇痛泵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对麻醉剂的反应,观察呼吸的变化。

3.1.3 术后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克服害怕伤口裂开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肢体锻炼,常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谈。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确保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护理。同时,要求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应用抗生素等药物的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现象等,让患者可以轻松主动接受药物治疗。因手术创伤大,应加强饮食营养。术后1~2天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确保大小便通畅。早期宜补脾益气类流质,如:薏米桂圆粥、莲子羹等。忌辛辣油腻类食物。后期饮食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类,如鸡肉、鱼肉、排骨、韭菜、黑木耳、骨头汤类,并忌烟酒。

3.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2.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患者术后24h最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老年人本身血液黏稠度高,卧床后使血流减慢,加上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其发生率在30% ~50%。注意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注意抬高患肢,鼓励和协助患者多做患肢主动伸屈运动,以防深静脉栓塞。可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肢体锻炼,或指导家属及陪人加强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2.2 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术后患肢给予丁字鞋固定防止外旋及内收,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给予垫枕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两腿中间放置软枕。移动患肢时,动作要稳、准、轻,用双手将髋部水平托起,预防髋关节脱位。

3.2.3 感染的预防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遵照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按时对患者翻身拍背,向患者说明咳嗽排痰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地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治肺部感染。有导尿管的患者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嘱其多饮水,并及时拔除导尿管。保持床单被褥的整洁、干燥、无渣屑,及时处理好大小便,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并在翻身拍背时按摩受压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

3.3 术后康复锻炼护理 ①术后当天移至病床时应小心抬臀,托住髋部,防止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并在患肢穿上“丁字鞋”维持中立外展位。②术后第1天即可摇高床头,不超过30°,取平卧位。开始进行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及除患髋以外其它关节的运动,如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及收缩臀部的肌肉,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循序渐进。③术后第2~3天开始除重复术后第1天的肌肉锻炼外可以延长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如下肢功能锻炼器。并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仰卧位可做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幅度小于 60°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幅度小于 45°,2 次/天,1、2h/次,角度由小到大。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抬高≤30°。开始时保持10s,逐步增加到20s,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④术后3天至2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患者体质及手术情况定)开始床边站立。由护士或家属陪伴,患者移到床边健侧先着地,患腿触地,协助患者扶助步器下地练习行走。其方法是:患者双手扶助步器,向前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患肢向前迈一小步,如此重复,初次行走,时间不超过30min,注意保护患者,以免跌倒。

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防止关节肿胀疼痛。嘱患者3个月后患肢才能过度到完全负重,出院后遵循六不原则:不交叉双腿;不卧患侧;不坐沙发矮凳:坐立时不前倾;不弯腰拾东西;不屈膝而坐。更衣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脱时先健侧后患侧[1]。出院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 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安全、疗效最好的一种关节手术,康复与手术同步,使其疗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下肢功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康复训练能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运行,促进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并可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瘢痕粘连[2]。另外,还可以增强肌力,促进神经感觉逐渐恢复,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后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1]王春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64

[2]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0-743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