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圣经》词汇背后的文化寓意

2013-04-07 11:00
关键词:耶稣圣经词汇

于 红

(曲阜师范大学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一 引言

学者们公认,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希伯来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影响极其深刻,在文学方面可以从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清晰地见到。加拿大谢大卫教授(2005)曾经讲到“事实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成了如此基本的文献,以致假如缺少了圣经先例,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经典著作《圣经》也是英语语言的一大源头,《圣经》中包涵多样的文学形式,例如:法律体裁(Legal)、叙事体裁(Narrative)、诗歌体裁(Poetry)、智慧文学(Wisdom literature)、福音书体裁(Gospels)、逻辑讲论(Logical discourse)、预言文学(Prophetic literature)等。

《圣经》学习对了解西方文化极其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所遇见的《圣经》词汇为例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及对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并探索在教学中融入圣经文化的方法。

二 文化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层面,奈达(2006)认为一种语言只有在它特定的文化背景里才有意义。如果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文化背景,那么语言的交际是无法实现的,语言教学更应该成为语言文化教学,然而过度强调语言本身方面的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将文化与语言分割开来或是没有将文化引入语言学习是现在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这样学习来的语言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事实上文化教学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一线外语教师的认可,并努力将这个理念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是在自己的教学中逐渐地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 《圣经》词汇背后的文化寓意

我国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都大量地使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圣经》的影响。英语教师若是对《圣经》典故和词汇的来历不清楚的话,对文章中由《圣经》词汇所带来的的引申和比喻就很难教地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地深刻。笔者根据前辈的总结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地列举一些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圣经》词汇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

在王守仁等老师(2005)编辑的《泛读教程》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History中有这样一段话,“……It seemed to them that things were getting worse over time…There is a certain sense in which this model fits the outlines of Scripture.We certainly haven’t risen above the level of our first parents,Adam and Eve,so the broad line from Paradise can only trend downward.On the other hand,one can definitely trace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through God’s covenants with Noah,Abraham,Moses,and their fulfillment in Jesus.”这段话讲的是一种历史观,以《圣经》中的思想为主线,Scripture为Bible的另一个称呼。

在文章中出现了关于Adam和Eve的陈述,亚当和夏娃是我们熟知的圣经人物,在基督教中是上帝所造的第一对夫妇,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的第一对父母”,文中讲到“我们远不及我们的始祖,天堂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圣经》中记载自从亚当和夏娃因犯罪被驱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开始变得越来越邪恶、悖逆、淫乱。亚当和夏娃的孩子中出现了该隐弑兄,诺亚时代人们终日所思想的尽是邪恶,亚伯拉罕时代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城罪恶深重,迷恋男色,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虽然他们见过神迹却依然抱怨、悖逆,到后来的拜偶像,从这样的一个的线索看来,就可以理解那句“We certainly haven’t risen above the level…trend downward”,亚当和夏娃后代的伦理道德是呈下滑趋势越来越远离他们,在这里说“我们远不及他们”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的。

其实这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好的层面的意思,每每有罪恶的地方也有光明和美好,上帝虽然灭了罪恶深重的人,但也与诺亚、亚伯拉罕、摩西立约,为人类预备出路,为什么讲在耶稣基督里成就一切呢?耶稣所成就的是用自己的血洗净人的罪,给人永生带人回到天堂,之所以说在耶稣基督里成就是因为《圣经》中讲人无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也达不到神的要求,人有罪,罪的工价是死,耶稣没有犯任何的罪却为罪人死,他胜过了死亡和魔鬼,《圣经》上耶稣指着自己说“我就是道理、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故最终人要想脱离罪的辖制和捆绑,唯有信耶稣,因此说成就在耶稣基督里。

《泛读教程》第四册的文章Toward the Promised Land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欧洲人移民到新大陆的原因“Some were proscribed from their countries… others,again,were influenced by religious arguments,and were inclined to liken their wanderings to the exodus of the Hebrews”,其中最后这句话提到了另外一些人把他们离开欧洲到美洲这样的一段漂流比作希伯来人出埃及,在《圣经》中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难逼迫的时候,呼求耶和华神来拯救他们,神拣选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走向所应许之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在这里这些欧洲人对新大陆充满了期盼,如同以色列人去往应许之地,并暗示或是期盼如同以色列人一样他们也有神的引导。

课文The Holocaust中有一句关于希特勒写的书《我的奋斗》是这样描述的,“Mein Kampf,his political testament and the Nazi Party’s‘gospel,’contains anti- Semitism of the crudest and most hostile kind”,testament是指《圣经》中神与人所立的约定,如整部《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人对与神所立的约定是十分敬畏的,gospel是“福音”的意思,特别指耶稣为罪人死,信耶稣得永生的好消息,因此“gospel”有时也可以用“good news”来替代。testament和gospel来强调希特勒的政治纲领在纳粹党中的重要性如同神与人所立的约,并且纳粹对此政治纲领的领受如同人领受福音一样,看到了希望和方向。文中福音加了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好消息,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犹太人最为残酷和仇视的行动纲领,是毁坏和杀害,夺取生命而非给予生命,因此是反讽的用法。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典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如之前所提到《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的影响深入西方生活的每个角落,不了解《圣经》是无法完成深刻地解析西方文学、哲学、艺术和音乐的。

四 结语

既然很多语言学者和工作在一线教师都已经意识到语言学习不仅是学词汇更加是词汇背后的文化学习,那么《圣经》就是我们在教学中透视西方文化内涵最好的工具书。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圣经》人物、故事给予适当的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这样也能使语言学习更加有趣味,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

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圣经》中一些书与学生一起阅读,《圣经》是40多位作者写的66本书编纂而成的,文体多样也是学习多种文学体裁的优秀的文本。

除此之外我个人非常赞同张奇智(2008)和王慧宁(2008)老师提到的设立与《圣经》相关的课程,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意识到《圣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更好的文化背景。

[1]Eugene A.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Holy Bible[M].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Shanghai:National TSPM&CCC,2006.

[3]王惠宁.小议《圣经》与英语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3.

[4]王守仁,姚媛.泛读教程(3-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谢大卫.圣书的子民:基督教的特质和文本传统[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奇智,陈智淦.探析英语教学中讲授圣经文化的必要性[J].消费导读,2008(11):169.

猜你喜欢
耶稣圣经词汇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圣经》经文中国化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