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5年随访结果分析

2013-04-07 13:53李永双张志云张晓丽
山东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梅毒病例

李永双,张志云,张晓丽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深圳518106)

近年来,深圳市在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工作中发现,妊娠梅毒大多数为隐形梅毒,经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呈持续低滴度阳性[1]。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24个月后血清反应素试验仍不转阴且滴度保持低水平(≤1∶4),称为血清固定[2~4]。目前,梅毒血清固定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困难。本研究对妊娠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者进行临床、梅毒血清学、细胞免疫及心理状况等方面的5 a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确诊的梅毒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是否发生血清固定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为经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后分娩、血清固定2 a以上的80例梅毒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5.5岁。对照组为经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后TRUST结果转阴的80例育龄梅毒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25.7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进行外周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脑脊液常规、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检测,均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两组患者均完成5 a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对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细胞免疫情况、心理状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特征:主要指梅毒皮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RUST及19SIgM试验;细胞免疫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心理状况: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总分超过160分为异常[3];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死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围产期死亡或娩出有严重后遗症的新生儿等。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输入、核对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梅毒皮疹。

2.2 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病例组TRUST滴度升高9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P=0.072;病例组配偶TPPA阳性44例,对照组39例,两组比较,P= 0.429;病例组子女19S-IgM阳性2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P=0.164。

2.3 细胞免疫结果 病例组CD3升高4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P=0.043;病例组CD4升高4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P=0.040;病例组CD8降低4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P=0.040。

2.4 心理状况 病例组SCL-90 66例,对照组27例,两组比较,P=0.000;病例组配偶SCL-90异常48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P=0.000。

2.5 不良妊娠结局 病例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者3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P=0.10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梅毒患者的增多和隐性梅毒更多地被发现,梅毒血清固定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见。在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项目中也发现,妊娠梅毒患者大都是隐性梅毒,很大部分发生血清固定[5]。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目前尚无一致认可的结论[6~8]。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会临床复发、是否仍具有传染性以及是否会导致胎传梅毒,目前也尚无定论。但有报道称,仍有35%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具有复发性[9]。国内外也有许多报道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10~12]。国内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13,14]。

本研究未发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复发,病例组TRUST滴度升高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未发现患者的配偶及子女患梅毒的几率升高,这可能与病例数过少和观察年限过短有关;但也提示,梅毒血清固定者可能本身无传染性或传染性降低[15]。

本研究中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和心理状况异常,与国内外的研究类似。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但异常者的比例并不高,这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的结论有所差异,尚需加大观察例数并增加细胞免疫检测项目以进一步研究。由于血清固定对患者自身、配偶和子女的影响尚无定论,而且临床医生交待这种病情时说法模糊,会对患者及其配偶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引起心理异常。目前,对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的细胞免疫抑制,是其本身存在的,还是心理状况异常导致的,还不清楚。因此,梅毒血清固定、细胞免疫抑制和心理状况异常这三者之间的先后和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应预防性给予免疫增强剂,并对患者及其配偶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医生也应较明确地交待此病的病情及预后,使患者身心健康、家庭和谐。

[1]鲁东平,王芬,张荣,等.深圳市宝安区2008~2009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 (3):212-214.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99-180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龙振华.梅毒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7.

[5]张志云,李永双,张晓丽,等.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研究[J].广西医学,2012,34(5):546-548.

[6]Lukehart SA.Macrolide resistance in treponema pallidu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reland[J].N Eng J Med,2004,351(2): 154-158.

[7]李军,王林娜,左亚刚,等.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临床分析及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2):813-816.

[8]刘金丽,胡白,赵政龙,等.梅毒血清固定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6):658-660.

[9]罗锦霞,林昭春.梅毒血清固定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9):689-691.

[10]杨日东,蔡川川,黎小东,等.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 (2):93-95.

[11]刘隽华,韩建德,陈木开,等.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4): 385-386.

[12]Podwinska J,Zaba R,Chomik M,et al.The ability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of syphilitic patients to produce IL-2[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1995,12(1):17-27.

[13]陈玲玲,季孙平,施辛,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抑郁情绪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34(1): 33-35.

[14]王成霞.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84-185.

[15]廖元兴.梅毒血清抵抗与固定[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1):4-6.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梅毒病例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病例”和“病历”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