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翔
(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城南分院,杭州 310000)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常见病,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52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儿科学》中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其中男 30例,女 22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6个月。
针刺风池、合谷、曲池,泻法不留针;少商、商阳点刺放血;下关、颊车、地仓平补平泻不留针。便秘者加支沟、天枢。每日针刺1次,3 d为1个疗程。
痊愈:精神明显好转,体温正常,食欲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失。
好转:精神较前好转,体温正常,食欲较前好转,疱疹较前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本组52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口疮”范畴。临床表现为发热,咽部和软腭部疱疹,流涎,拒食,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数。究其病因病机,以外感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上焦为多见。合谷、风池,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曲池乃手阳明经合穴,走而不守,与合谷相配,可增强疏风退热的作用;少商、商阳,为肺经、大肠经井穴,予点刺放血,可清肺胃之热而利咽退热;下关、地仓、颊车为局部取穴,加强清热解毒之效。便秘者加支沟、天枢,有清三焦实热,釜底抽薪之效。一般经针刺后,患者热退、食欲好转即可,咽峡部疱疹会在1星期内慢慢退去。平时应保持儿童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有助于预防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