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深深,林 希,林 祥,徐苗苗,周 毅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近年来,中药汤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使疗效不能得到保障。现就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因素分析如下。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时间、储存保管及炮制方法等都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近年来存在着中药饮片被染色,掺入异物,化工原料增重,炮制时使用硫磺过度熏蒸,异地引种造成栽培变异,以非药用部位充当药用成分等情况[1]。使中药饮片的质量降低。
煎煮器具:煎煮中药宜选陶器或搪瓷器皿,忌铜铁锡器。铜铁锡在煎煮过程中可煎出微量的铜和锡离子,铁质器皿化学成分亦不稳定,易与药物所含的鞣质、黄酮类和有机酸等起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汤剂质量,降低或改变药性,甚至发生毒副作用。
煎煮用水: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自来水有一定含量的余氯,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可与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用水烧沸后,余氯已挥发,可避免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从而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因此,用凉开水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故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浸泡及浸泡水量: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30min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魏引平[5]实验发现煎煮前浸泡对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但对材质坚硬或含非水溶性成分的影响不明显,且浸泡时间以30min为宜。浸泡的水量一般是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高出饮片3~5cm为宜。通过多次摸索实践,总结出药液沸腾后武火每分钟蒸发30mL药液,文火每分钟蒸发20mL药液。浸泡水量结合药液蒸发量经验值和药材吸水量,儿童每剂煎出量为100~150mL,成人为400~600mL[3]。
煎煮次数:煎药是药物中有效成分从高浓度组织向低浓度外部渗出的过程,当药材内外部浓度相等时,有效成分不再向外释放,必须换水重煎以重新产生浓度差,促使药物有效成分继续向外渗出。药物经过2次煎煮,有效成分溶出率可达85~90%。所以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
煎煮时间与火候:一般头煎时间把握在药沸后30min为宜,二煎控制在头煎时间的1/2,但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 min;滋补药头煎30~40 min,二煎25~30min。煎煮时主要根据药物的性质与质地控制火候,祛寒、解表药火力宜大,时间要短,一般沸后几分钟即可;滋补调理药先用大火煎开后再改用文火熬。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4]说明煎煮火候的掌控是否得当也是影响汤剂药效的重要因素。
煎煮次序:①先煎:矿石类及贝壳类药物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等,质地坚硬,所含成分难于煎煮出,应采取先煎的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置入锅内加水,用中火煎煮。煎15~20min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对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要先煎60~120min。石斛内含有脂类生物碱,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有疗效。②后下:如薄菏、砂仁、桂枝及细辛等芳香性易挥发的药物,钩藤、大黄以及番泻叶等有效成分不可久煎的药物,长时间煎煮则会损失药效,所以应在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③另煎: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名贵药材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以免煎出的有效成份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药材的浪费。④烊化:阿胶、鹿角胶等胶类材料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因此宜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而不宜同煎。
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常含有大量的糖分、蛋白质、淀粉等,极易造成污染和药液变质,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等营养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张振娟等[6]通过中药汤剂不同贮放条件的对比观察,认为如果患者自行煎煮中药,用非密闭器皿盛放汤剂,建议在煎好后4h内服用,冰箱冷藏也不能超过1天。如果是医疗机构代煎的密封软包装汤剂,室温通风下贮存不能超过3天,冰箱冷藏以不超过2周为宜,且服用前应重新煮沸。特别是所煎煮的中药含有全蝎、地龙、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葛根等含有高糖高淀粉的中药时,保存时间更不能长,若发现汤剂变色、有异味等异常现象,表明药汤已变质不能服用。
将头煎、二煎分服是不合理的服法,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较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药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6]。服药时间分为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①空腹服又称平旦服,早起后30min服用,驱虫药应在空腹时服用;峻下逐水药亦应在空腹时服,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频频入厕,影响患者的睡眠。②饭前服指每餐前30min服药。攻下药、补益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可不受食物阻碍,较快进入肠道发挥疗效,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③饭后服指每餐后45min服(一般指早晚餐后),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及消食药以饭后服用为好。④睡前服(一般指睡觉前30min)。安神药用于治疗失眠宜在睡前服药。④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此外还需注意服药冷热,汤药多温服,由于许多汤剂沉淀中有有效成分,且沉淀时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时间成正比。所以,汤药要趁热温服,服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被抛弃而影响实际利用量和造成浪费。
使用质量合格的药材、利用合理的中药煎煮方法、保证汤剂的正确贮放及科学的服药方法,可极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汤剂的疗效。然而,影响中药汤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改进,以提高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1]赵秀艳,刘畅.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102-103.
[2]魏引平.肉桂、当归、陈皮、丁香四种芳香性中药制备汤剂方法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08.
[3]王小丽.怎样煎好中药[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8-1849.
[4]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8-49.
[5]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0.
[6]清萍.煎服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