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张堂峰,杜伦飞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
黄秀蓉从肝论治眼病经验
刘小红1,张堂峰1,杜伦飞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
黄秀蓉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曾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王明芳多年,学验俱丰,擅长从肝论治眼病。现将其从肝论治眼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黄老师很重视整体观念,认为眼虽为一局部器官,但眼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眼能辨色视物依赖于脏腑精血的供养。若脏腑阴阳气血偏胜偏衰,皆可能致眼病。肝开窍于目,眼有赖肝气的和畅和肝血的充养而能视万物,审长短、辨黑白主要是靠肝之精气升腾。因此,肝的功能失调即会影响于眼,如目赤痒痛、畏光流泪属肝经风热,视瞻昏渺、小儿青盲系气机不舒、玄府郁闭,抱轮红赤乃肝火上炎,目斜上视有因肝风内动,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小儿雀目常责之肝血不足等。
用于治疗肝胆实热证。肝热之因多由情志不畅、郁久化热或肝胆湿热,或肝经风热上扰清窍而成。症见面赤气粗,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厚,脉洪大,眼部可见白睛红赤、黑睛生翳、涩痛难睁、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常见于角膜炎、角膜溃疡、色素膜炎、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炎和视网膜出血等病证。常用方剂有石决明散,药用决明子、菊花、黄芩、木贼、赤芍、生石膏、川芎、羌活、甘草、蔓荆子、石决明等。
病例:角膜炎。患者,女,30岁,2012年3月23日诊。内热素盛,时常口苦咽干,3天前左眼发热疼痛,异物感,怕光流泪。检查可见左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有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前房及瞳孔正常,口干不欲饮,小便微黄。检查视力左眼0.4、右眼1.0,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辨证为肝经风热,治当清肝疏风。药用决明子15g,金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5g,菊花15g,黄芩10g,赤芍10g,蔓荆子15g,青葙子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5剂后目赤痛明显减轻,继服6剂左角膜清亮,点状云翳消失,随诊半年未复发。
肝胆实火证除出现肝经实热症候外,另有口臭气粗、烦渴喜饮、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舌苔黄燥等腑实症状。肝胆实火型的角膜病、色素膜炎和充血性青光眼均可采用泻肝法。常用方剂如当归龙荟丸加减,药用龙胆草、当归、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大黄、芦荟、木香、青黛、玄参等。
病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男,19岁,2012年1月18日诊。右眼患虹睫炎反复发作3年前已失明,左眼近期红赤,视力下降,眼疼连头,口苦咽干烦渴引饮,溲黄便秘。检查视力左0.1、右光感,左眼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角膜后KP(+),房水混浊,虹膜纹理模糊,局部后粘连,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晶体前囊色素沉着,舌苔黄厚。治以泻火解毒。药用生大黄10g,玄明粉10g,金银花10g,龙胆草10g,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丹皮15g,栀子15g,紫花地丁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滴醋酸可的松眼水、10%阿托品眼水,每日3~5次。服10剂后诸症减轻,视力提高至0.8,改用院内制剂补肾明目口服液善后。
肝开窍于目,肝和则目方能视物辨色。郁者,怫郁也,乃气机不舒、结滞壅塞之义,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郁络阻、清窍被扰、目中玄府失畅,即可引起眼目疾患,尤其是内障病证。内障眼病多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且多病程漫长,患者或抑郁悲观,或急躁易怒,即因病亦可致郁。如《审视瑶函》云:“二目昏朦,如烟如雾,欲生郁闷,故久病生郁,久郁生病。”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指出“肝经玄府通畅,肝气即能升运,肝气上升、目中即有主宰、五脏之精,各展其用,就能分辨五色”[1]。玄府闭塞,目失濡养则生眼病。肝郁证可出现头痛眼胀、心烦暖气、肋痛咽干、寐少纳差诸症。眼部常有视物模糊、变形变色、瞳孔散大不收,或见蝇蚊飞舞、幻视现象。见于眼疲劳、开角型青光眼、玻璃体混浊、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球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病。治法有疏肝解郁法、清肝解郁法、健脾解郁法、活血解郁法、益阴解郁法。常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以条畅肝气、复其疏泄之职。
病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男,36岁,2013年3月15日就诊。4个月前与邻居发生争吵后第2天突感视力下降,曾在某医院用西药治疗,视力仍呈进行性下降,伴有右眼疼痛,心情烦躁。检查视力右0.1、左1.2,右眼外眼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淡,黄斑部中心凹反光清晰,视网膜无出血水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为右眼球后视神经炎。证属肝郁化火,玄府郁闭。治以解郁清热。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丹皮、栀子、香附、夏枯草各10g,金银花、丹参各15g,蒲公英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12剂后右眼视力增至0.7,眼痛症状消失,眼底检查无变化。嘱服杞菊地黄丸善后。
肝虽以气为用,然气有余便是火,忧郁脑怒,思虑不节常致肝气旺盛,疏泄太过,暗耗肝阴,肝阳上亢。出现头昏头疼,肢体麻木,耳鸣耳聋,盗汗乏力,口干咽燥,舌红苔少。眼部可见视力下降,暴盲,眼球突出,斜视复视。常见于眼肌麻痹,眼睑痉挛,甲亢性突眼证,急慢性青光眼,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高血压眼底变化,急性视神经炎等。常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药用怀牛膝、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茵陈、麦芽、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病例:高血压眼底出血。患者,男,61岁,2012年11月12日诊患高血压4年余,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检查视力右0.1、左1.2,血压168/94mmHg,眼外如常人,10%新福林扩瞳屈光间质无混浊,视乳头正常。右眼网膜动脉细,静脉行曲怒张,A/V=2/3,部分交叉处有驼峰状压陷,后极部网膜大片火焰状出血斑,间有絮头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舌红苔微黄,脉弦。证属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治宜平肝潜阳降逆,佐以养阴理血。药用生代赭石15g,煅龙骨、煅牡蛎各15g,白芍15g,玄参30g,夏枯草30g,甘草10g,黄芩10g,旱莲草20g,怀牛膝20g,菊花15g,生蒲黄15g(包煎),丹皮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10剂后眼底出血明显吸收,未见再出血,视力增至0.3。原方减生赭石继续服10剂。
温肝止泪。气血不足,肝虚不能约束其液。治宜益气养血,温肝止泪。方用《审视瑶函》之河间当归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干姜、细辛、肉桂、陈皮、生姜、大枣),或用八珍汤酌加细辛、干姜、桂枝、防风等温肝止泪之品。
病例:功能性泪溢。刘某,男,48岁,2012年12月6日初诊。双眼泪水长流2个月余,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泪道冲洗通畅,但泪流不止。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0.8,双结膜不充血,角膜清亮,前房及瞳孔正常,双泪道冲洗通畅。内眼未见明显异常。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冷泪症(功能性泪溢)。辨证为气血不足,肝失收摄。治以益气养血,温肝止泪。药用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6g,陈皮6g,干姜10g,桂枝6g,细辛3g,防风10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7剂,流泪明显减轻,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上方调服1个月,流泪诸症消失。
温肝退翳。凡风寒犯目所致之黑睛新翳,或邪退翳定之宿翳,均宜辛温发散、温肝退翳明目。方用眼科奇书之八味大发散(麻黄、细辛、羌活、防风、白芷、蔓荆子、藁本、川芎)加减。对于聚星障反复发作,或混睛障日久不愈,全身无热象者,亦可用本法治之。
病例:病毒性角膜炎。胡某,男,48岁。2012年4月6日初诊。右眼赤涩疼痛,羞明流泪,视力减退半月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角膜炎,局部点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病情不能控制。现右眼涩痛畏光,视物模糊,口不渴,小便清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眼科检查视力右0.3、左1.2。右眼混合充血(++),角膜中下方呈点状及树枝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瞳孔反射存在,眼后段窥视欠清。诊断为右眼聚星障(病毒性角膜炎)。辨证为寒滞肝脉,翳凝黑睛。治以温肝散寒,退翳明目。药用麻黄6g,细辛3g,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蔓荆子10g,藁本10g,川芎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7剂,右眼赤涩、畏光减轻,角膜混浊面缩小,视力增至0.6。上方加当归10g、白芍10g,再服2周,右眼红赤消退,目症消失,视力增至1.0,角膜转清,中下方遗有一菲薄云翳,荧光素染色阴性。
眼病既久,既可伤肝又易损肾,致精血亏少,目失濡养,可出现眼睛干涩、不耐久视、视物昏蒙,或雀目、青盲、视物变形、眼生黑花、圆翳内障等。治当滋养肝肾。用明目地黄汤、四物五子汤加减。
病例:双眼玻璃体混浊。乔某,女,61岁,1995年6月18日初诊。双眼前有飘浮物,似蚊蝇和云雾状,已1年多,曾到多家医院检查诊为“双眼玻璃体混浊”。时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咽干燥,脉沉细。中医诊为云雾移情。辩证为肝肾两亏,目窍失养。治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方用明目地黄丸加减。生地20g,熟地20g,当归15g,山茱萸15g,山药20g,五味子6g,枸杞子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0g,柴胡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10剂后头晕腰痛减轻,眼前飘浮物略减。前方加牛膝15g,丹参25g,服10剂后眼前飘浮物仅呈点状,继用前方,隔日1剂。3个月后,检查为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前偶有1~2个点状飘浮物,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精力充沛。
[1]罗国芬.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R249.7
B
1004-2814(2013)12-1066-03
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