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婧伟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上海 201199)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临床研究
和婧伟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上海 20119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状态评级、生活能力(ADL)和患肢运动能力(PMS)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痉挛MAS评级中Ⅰ级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致痉挛;针刺;运动疗法
肢体痉挛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笔者参与治疗脑卒中致痉挛80例,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共80例,均为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4岁,平均52.4岁;病程18~57天,平均(37.2±11.6)天;脑梗死27例,脑出血14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6.3岁;病程21~52天,平均(35.8±12.7)天;脑梗死26例,脑出血13例。两组上肢37例,下肢24例,上下肢1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痉挛部位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符合《中风并中医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及2003年全国第6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易感疲劳、患肢肌力下降,不同程度的运动控制及协调功能障碍。
纳入标准:①在外院经颅脑CT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经过常规治疗,病程不超过90天。②患肢肌张力小于等于2级。③已度过脑卒中急性期,各项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治疗不能耐受患者。②语言以及认知障碍,或是精神异常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器官衰竭等不适宜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④同时患有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
两组均治疗原发病疾病及并发症,采取运动疗法治疗痉挛。运动疗法主要包括:①坐卧体位:患者取卧位及坐位下抗痉挛体位的摆放[2]。②关节被动牵拉:患者取平卧体位,治疗师将患肢关节由近端向远端活动,牵拉范围逐渐扩大,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先进行单个关节的活动,渐进为多个关节联合活动。牵拉操作宜缓慢柔和,动作持续3~5s,每次重复5次。③主动运动:患者完全适应被动牵拉后,自行开展关节主动活动,包括翻身、从健侧起床、患肢体操、抗阻练习、站立及平衡练习、步行及上下楼梯练习等。活动由简到难,以能耐受为准。④痉挛抑制:利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中的关键点控制、反射抑制,降低患者肌张力,克服痉挛;利用Brunnstrom技术中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模式,使患者脱离痉挛状态;利用Rood技术缓解肌痉挛。6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天。
治疗组加用针刺疗法。主穴取内关穴、神门穴、人中穴和三阴交,均双侧;辅穴取委中穴、极泉穴、风池穴、尺泽穴,上肢痉挛取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外关穴、合谷穴,下肢痉挛取环跳穴、阳陵泉、足三里、太溪穴、照海穴、太冲穴,均患侧。患者平躺仰卧,施针者站于患侧,针刺0.8寸,时间30min,日1次,6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天。
两组治疗6个疗程观察结果。
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判定量表(MAS)对患肢痉挛情况进行判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对肢体运动功能(PMS)进行评分。对于上下肢均存在痉挛的患者,以恢复程度较差的患肢评分作为结果录入。
临床治愈:过高肌张力消除,MAS评级降至0级。显效:MAS评级至少下降2级,仍高于0级。有效:MAS评级下降1级,仍高于0级。无效:MAS评级以及肌张力过高无改善甚至恶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及PMS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结果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Barthel指数FMA对照组治疗前50.3±12.846.32±15.7治疗后65.1±11.7*79.4±14.6*治疗组治疗前52.0±14.745.7±16.8治疗后81.7±10.6*△88.7±12.9*△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痉挛MAS评级见表2。
两组疗效见表3。
脑卒中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约12% ~22%。即使是存活患者中,也约有80%~90%的患者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伴随着肢体痉挛状态。痉挛状态会使患者肌张力增加,引起关节的僵化,不仅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会使患肢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痉挛状态是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治疗重点。研究发现,运动疗法配合针刺能够有效地改善肌痉挛,良好的坐卧体位能避免压迫患肢以及加重痉挛,多种神经发育治疗,能够改善肌张力、缓解痉挛,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恢复自主运动功能[3]。
中医认为,中风痉挛与阴阳失调、气血两亏有关,治当温补阳气,舒筋缓急。合谷穴、足三里穴可补益血气。尺泽穴、极泉穴能促进患肢局部的血气畅通,并避免患肢出现内收,“极泉治四肢不收”,具有醒神导气、疏通三阴三阳经气之功[4]。尺泽穴为合穴,针刺能畅通经气,抑制痉挛。三阴交可滋补肝肾。针刺诸穴,能扶阳抑阴,通络筋骨,达到解痉效果。
运动疗法可降低患肢肌张力,形成正常的患肢自主运动以及四肢协同运动。运动疗法结合针刺治疗,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更佳。
[1]黄劲柏,宋安娜,钟利远,等.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10.
[2]石新燕,李小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3]杜奋飞.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2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4):244-246.
[4]樊蕴辉,李立群,伊红丽,等.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侧痉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715-3716.
Objective:Examine acupuncture and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spasticity caused by stroke.Methods:We now select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3 between the author of 80 cases involved patients with stroke caused by spasms of its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fter treatment of spasticity rating,living (ADL) and limb exercise capacity (PM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Which combination group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exercise group FMA score,spasticity grade Ⅰ MAS rating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exercise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77.5%,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The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exercise therapy can be effective in treating spasticity caused by stroke,a significant effect,better than a single use of exercise therapy.
stroke caused by spasms;acupuncture;exercise therapy
R246.133
B
1004-2814(2013)12-1040-02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