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香,王 旦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
大学生柔性管理机制研究
马国香,王 旦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
大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刚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构建以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柔性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传统单一的刚性大学生管理模式却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非人性化的弊端,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论正逐步纳入到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视野中。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中老子就有着鲜明的柔性化管理思想特征,其《道德经》中有:“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能利万物而不争”等论述。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开始从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明确突显了“以人为中心”的地位与作用。[1]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
刚性管理强调“以工作为中心”“以制度为中心”,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和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但刚性管理忽视了人的因素,人都是有思想、有能力、有各种精神需求的,不考虑这些特点,一味地利用权力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将使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最大化。
柔性管理则认为人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人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立足点。它强调管理者在深入了解被管理者的基础上进行一种人格化的管理。这种管理采用的是一些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但却能够使被管理者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接受,进而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自觉自律。
因此,与“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是一种更深入人心、更加多样化的管理,也是难度更大的管理。
1.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并且多数为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也已成年。这些学生思想相当活跃,他们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并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而传统的凭借高校的规章制度、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在面对这些新的群体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高校育人的要求。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即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思想、人格得到全面发展。而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片面强调“以校为本”“以管理者为尊”,将学生作为一种由管理者规范、塑造的对象,在方式上实行的是管制,限制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人的需求。虽然,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出发点是好的,在短期内也能奏效,但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3.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目标的唯一定义就是要创造顾客”。那么相应地,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要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进而服务于社会。在现今双向择业的体制之下,用人单位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的变化下,高校只有建立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都更加自主、开放、灵活的柔性管理制度,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2]
大学生柔性管理就是立足实际,在分析、研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由教师采用温暖体贴、形象影响、沟通交流、说服教育、鼓励尊重等非硬性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约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甘心情愿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组织管理,把高校意志转变为自身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柔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归纳起来,特征如下。
1.内在驱动性。
柔性管理重点在于对管理对象内心世界的影响。大学生柔性管理在于激发每个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主动性、潜力和创造精神。当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适度的亲密和谐关系时,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亲其师,信其道”。
2.影响持久性。
大学生柔性管理通过发挥师生情感的凝聚力功能,将教师的关爱、理解和信任持续地传递、感染学生,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化成自身的内心承诺和信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心情舒畅,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自愿地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当然,柔性管理的这种作用和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从感性转变为理性的过程。[3]但这种转化只要形成,就必然能够产生持久的能量,可以长期稳定地约束与指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管理适应性。
大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由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群体,而不单纯是管理的对象、物件。大学生柔性管理要求在管理中不断变换方式、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注重把握好管理中的“节”与“度”,倡导处理问题的 “合宜”“适度”和“动态平衡”。[1]
1.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生为本” 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的一种管理哲学观,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核心要求。“以生为本”就是要坚持大学生的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做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进而激励、启迪并引导大学生自觉为实现高校的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努力。
在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以生为本”“学生是主体”这一观念如何切实在管理者中入脑、入心,并付诸实践。
2.加强主流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德国著名的学者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说:“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整体的精神显现。因此,管理者应注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进行准确定位。这种体现先进人文思想与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精神一旦形成,必将对大学生的精神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无为而治”的巨大作用。[1]
3.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目前学生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与时俱进,掌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管理中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同时,还要不断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学生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摸索和掌握其规律。
4.注重赏识学生、尊重学生。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下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内心的孤寂是难免的。大学生的柔性管理就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关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其正常的自我表现行为加以认可和赞美,在评估每一个学生时,不宜过于量化,应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温馨、平等、自由、向上的亲情环境,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但同时也要注意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合情合理地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使他们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4]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有格、严爱有度。
5.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只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造。人的个性化发展是一切创新获得的前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
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由于其生长的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的先天素质、心理品质、社会经验等不同,所以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柔性管理就是要推动人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考虑学生思想、生理和心理动态变化成长的合理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性格特质、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的差异,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帮助学生除去传统思维的禁锢,释放自由能量,惟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6.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人的成才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是否成才,自身能力是关键,教育工作只是学生成才的外部条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
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为疏导、启发、自我教育为主的模式,必须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把自我管理养成一种好习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并取得成功。
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关注人的需求,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应有之意。
当然,倡导柔性管理并不是对原有的“刚性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的升华,正如《易经》所云“刚柔相推,崇德广业”。
[1]洪志钧.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5(4):92-93.
[2]张蓉.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新模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7.
[3]赵光明,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5.
[4]陈显捷,亓素梅.柔性管理——大学生管理的新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67.
ClassNo.:G64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flexibleManagementMechanismofCollegeStudents
Ma Guoxiang,Wang D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an important parts of college management work.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hard management system has revealed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system , a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should be adopted in univers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lexible management; mechanism
马国香,硕士,讲师,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学生管理。
王旦,本科,学生,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0级。
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年级比较和教育对策(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项目编号:2009sk314。
1672-6758(2013)06-0025-2
G6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