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胜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在汉语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古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其研究相对滞后。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取宏用精,洵非易事。而虽有静态字词研究汇集在诸如《尔雅》、《说文》等众多的小学著作之中,字词的动态分析却分散在各种故训传笺之中,爬梳排比,非有积年之功难有成就。至于学人,若非胸藏万卷、视野宏通,兀兀穷年、目不窥园,采铜于山、排比谨严,知源明流、缕析条分,考据有法、义理娴精,则必劳而无功。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首席专家钱宗武先生凭借其扎实的治学功底和敏锐的学术眼光,不仅较早认识到“专书词汇研究是断代词汇史研究的基础,断代词汇史研究又是整个汉语史研究的前提。文字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专书语言文字材料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语言风貌。选择各个时代具有典型语料价值的专书作为语料样本进行详细的词汇描写,进而演绎规律和特点,就可以构拟各个时代的词汇史;有了各个时代的断代词汇史,整个汉语词汇史也就呼之而出了”[1];而且以今文《尚书》为个案,结撰成《今文〈尚书〉词汇研究》一书,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的编写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不少突破性的研究与发现填补了以今文《尚书》词汇为核心的古汉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开辟了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新领地,“谱写了古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的新篇章”[2]。
钱先生治《书》,深得清代朴学大师顾炎武“采铜于山”之精髓,能够广泛涉猎最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一是《尚书》学研究资料,二是《尚书》本身文本资料。
《尚书》学研究资料包括《尚书》文献资料和《尚书》学研究的理论参考资料。钱先生进行《尚书》词汇的专题研究前,对于《尚书》学各种研究典籍,自汉代以迄当今,几乎竭泽而渔,搜罗殆尽。钱先生重点研究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尚书》著述,诸如:汉代孔安国注、唐代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元代陈栎《书集传纂疏》以及清代惠栋《尚书古义》、戴震《尚书义考》、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尚书后案》、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俞樾《尚书平议》、孙诒让《尚书骈枝》。钱先生还下载和影印了300 多篇论文,充分占有资料,仔细分析资料,博观约取,择善而从,从而克服了一般学人囿于所见的意、必、固之弊①。
《今文〈尚书〉词汇研究》所有结论都能建立在穷尽性的《尚书》文本资料搜集、整比和研究之上。同时又颇能取宏用精,剖肌析里,言简理得。钱宗武先生以今文《尚书》为研究上古代汉语词汇史无可替代的弥足珍贵的语料,不仅为古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研究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更是凭其识断能力,取舍裁断,精准解剖,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一般通则和规律,并在对传统方法和理论的检讨过程中,发现其不足,并给予修正。
要而言之,学术问题无出于源和流两个方面。钱先生考察古代词汇,重点关注的就是词的来源和流变。综观本书,主要讨论了6 个方面的问题:①单音名词、动词的词义特点及词义引申的内动力与途径;②单音形容词的同义类聚和反义类聚,复音形容词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③同源词的音义关系及其形成机制;④成语的结构类型、音律节奏和演变规律;⑤通假的特征、原则方法和成因;⑥《尚书》词义研究的传统方法。前5 个方面皆是在爬梳排比,研讨词汇的来源和流变。源流既辨,类例自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在考镜源流的过程中,不仅坚守传统考据学“求真”、“求是”的原则,很好地探究了“是什么”的问题,还特别重视探讨“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知道,进入现代学术时代以来,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六经皆史”等现代学术意识勃兴,打破了“疏不破注”和发掘圣人义理的旧学传统,原属经学范畴的问题转变成了史学问题。近、现代学人在新思路、新方法的指导下,在重视探究事物的本原的同时,颇重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他们不仅能够在坚实的文献依据基础上,历史地认识问题,还能够条分缕析,用现代科学的眼光透视所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原则和方法,构建新的学科体系。钱先生在《今文〈尚书〉词汇研究》相关问题的研讨过程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诸如,研讨词义引申的动力与途径、形容词发展演变规律、同源词形成机制、成语的构形特点、虚词通假及其特征,无不克服传统词汇研究大多只有现象的描述与勾勒、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的弊病,而是通过解释现象,演绎规律,阐释理据,从而将其转换成一门现代科学学科。
前论指出,钱先生研究古汉语词汇,首先做到的是详尽地占有资料,然后排比分析,演绎归纳,得出结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里要指出的是,先生在其动态的研究过程中,还特别注重科学理论的运用,不仅做到了言之有据,而且还做到了言之有理。所用不仅有传统语言文字理论,如“右文”说、文言通假“以声为主”说等,还有现代西方理论,而在运用现代理论时又能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如不用近代将隐喻视为语言形式上的修辞理论,而运用当代语言学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思维认知方式的理论。
扎实的考证,贯之以科学的新理论,必然能够推陈出新,取得学术上的大突破。先生《今文〈尚书〉词汇研究》一书诸多结论发前人所未发,必将引起学界较为普遍的关注。今择其尤为重要者简略述之,以飨同好。
①今文《尚书》的名词、动词以单音节为主,此同于上古汉语之一般特点。但今文《尚书》的单音名词、动词又以多义词为主,此与上古汉语之甲骨文、金文有明显区别。
②上古词汇如甲骨文和金文多为单音具象词汇,而今文《尚书》具象词汇减少,抽象词汇增多。这种变化表明《尚书》时代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复合词在《尚书》时代就处于初始阶段,之后逐渐蔚为大观。此结论有力地支持了康德拉等学者所持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的观点。
④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映。转喻性、隐喻性等认知思维是引发词义引申的内动力。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
⑤今文《尚书》词义引申方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链条式引申,较少辐射式引申,两种方式结合的复杂情况更是罕见。此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人群认知思维的主观因素相联系,词义引申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知思维的发达而繁化。词义引申的延展性和有序性,不仅为语言职能的高效发挥,还为语言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可能。
⑥形容词是词汇系统中的重要实词,是语言成熟的重要标志。今文《尚书》虽为源头性文献,却存在丰富的形容词,此可视为《尚书》时代语言成熟的又一表征。
⑦今文《尚书》形容词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说明形容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⑧今文《尚书》中有大量同源词存在,反映了汉语是一种很有理据的语言。此结论有力地驳斥了外国学者认为汉语是最缺乏理据性的语言的错误观点。
⑨词源意义相同是同源词构词的内在理据。上古人在认知新的未知的抽象事物时,有着使所指范畴化、系统化的心理,表现在汉语孳生新词上,其意义本于一源。
⑩语音相同或相近是同源词构词的外在理据。今文《尚书》中大量语音同源词的存在,是上古词汇发生、发展之初,语用者采用相同语音以达到便利快捷交际目的的反映。
⑪成语是汉民族语言独特的语言形式。《尚书》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大多是双层面的,这些四字格成语近似四言诗,平仄相间,节奏鲜明。平仄理论起于中古,《尚书》成语平仄相对交替使用,表明汉语语词的平仄特点古今贯通。
⑫《尚书》组合义成语多于隐含义成语,这是《尚书》成语语义表达的特点,也与《尚书》的文体特点相一致。
⑬今文《尚书》通假词数量多,几乎篇篇都有通假词。这个发现,有力地驳斥了今文经书多用本字、古文经书则多用假借字的观点。
⑭今文《尚书》有相当数量的被借词、通假词双向通假的例子。此发现,有力地否定了通假具有单向性的结论。
⑮我国古代的词汇研究主要表现为对文献语言的训诂方面,体现于历代的专书训诂和随文释义的传笺注疏中,训诂方法主要有因声求义、据形索义、正形寻义、依文绎义、语法定义5 种。“音近义通”有其可能性,但无必然性。这些传统的训诂方法多有其局限性。
由此可见,钱先生的《今文〈尚书〉词汇研究》是新考据学的力作。考据学,又称朴学,在清代乾嘉时期达到顶峰。清代考据学特别强调“采铜于山”,重视涉猎最原始的资料,并提出了本证、旁证与理证3 种考据的基本方法。他们认为:①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其无证而臆度者,在所必摒;②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③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之研究,而求得其公则;④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乾嘉学者以“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态度和方法创造了中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使之可与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相颉颃。虽然它的盛世已过,但火尽薪传,考据学传统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在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引进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后学转精,更上层楼,涌现出王国维、陈寅恪、陈垣、胡适等新朴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陈寅恪提出“读书得间”法,陈垣提出年代学和史源学,胡适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们都是新考据学之巨擘和功臣。钱宗武先生素以“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立体考察,多重论证”见闻于学界。其学术兼有二陈之长,不仅以史料搜集之详赡与史料比次之缜密见长,而且善于裁断,作曲折委蛇的辨析,以达成自己所透视所理解的新结论。此外,他还能综合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等新知识、新发现,为自己的研究别开一路。王国维曾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有三种境界。在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学术气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真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独特见解,还可以看到许多嘉惠后学的方法和理论。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新考据学的力作,是古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的新篇章。
注释:
①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
[1]钱宗武.论今文《尚书》词汇特点及传统词汇研究方法[M]//钱宗武.今文《尚书》词汇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1.
[2]许威汉.《今文尚书词汇研究》叙[M]//钱宗武.今文《尚书》词汇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