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改革研究

2013-04-06 07:23刘加林周发明王晓军彭分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协同

刘加林,周发明,王晓军,彭分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湖南 娄底 417100)

财务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 年所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截止到2011 年,全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点已经有315 个,若包括独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所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点,其数量至少就超过500 个[1]。财务管理专业如此红火也凸显出其市场需求大的特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企业要求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以及应用性能力增强,这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与非地方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区域与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劣势,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目标,真正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构建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员为主,进行相关的能力培训。尽管现行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标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著称,但并未形成真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有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培养体系都是与学术型的培养方式相同或者是雷同,这样就比较难以说具有一个创新性的培养方式了[2]。同时也缺乏对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一个地方本科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体现就是在于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

地方本科院校具有老牌本科院校不可比拟的教学资源劣势,这就更需要专业培养具有远瞻性。现行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出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企业需要一群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需要一些掌握企业财务预算、企业投融资、成本控制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所定位的都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相关的资料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未来5 年之内,就非常缺乏财务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缺口已经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性财务管理人员越来越难就业[3]。财务管理人员市场出现的供大于求以及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加剧市场的失衡。因此,对于地方应用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及时调整方向,针对市场培养真正需求的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基础性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不协调,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课程课时偏多。根据对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调查,公共基础课程课时大约占45%;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不匹配,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偏多的问题;三是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不协调,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程数明显偏少,同时还存在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并未根据学生与社会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四是缺乏综合性课程[4]。

二 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

当前我国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比较松散,缺乏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正确定位。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中凸显人才能力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能力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能力的培养定位就是构建财务专业学生的能力架构。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的方式与目标应该依据区域与经济环境而有所差异,要特别凸显出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区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能力培养就应该体现这些目标。

三 提高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改革路径

(一)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动手与操作的能力。体现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实践能力。这需要对财务管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利用协同理论创新培养主体,构建一个“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即采用校企联合,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方式。“双主体”培养协同模式,首先,要保障各方利益,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对合作企业而言,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保障其具有优先聘请培养学生的权力,并要具有一定的限制措施;与此同时也是需要来保障学生的权益。其次,构建一套适宜的培训教育教材体系,应该结合现行企业工作实际的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第三,学校应该确实起到“双主体”协同培养的主导性作用,要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要赋予机构充分的自主权利,以便更好处理相关事宜。第四,要有一定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来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在选择合作企业必须要慎重,要有一套评判标准,选取合适的合作企业,同时要有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来共同监管[4]。

(二)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师型”协同培养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需要有经验丰富、优秀的教学团队。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优秀教师的精心培养。因此,构建一支教学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的“双师型”队伍,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构建,除了可以通过引进双师型的教师以外,重点还需要学校自己内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迎合市场的需要,因而教师对市场需熟悉与了解,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与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这就需要学校设法来提升教师应用性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组合方式,首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式,鼓励老师自己提升应用性能力,考取相关双师型证书。其次,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教师进入企业挂职,以便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教育”协同并重模式

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其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必须要具有内涵的素质。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并重培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能力的评价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更多体现在“软实力”上。比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说话做事的仪表、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等等。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新入职2 年之内的职员普遍存在与企业融合困难的问题,突出问题就是难以处理日益复杂的工作关系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首先,院系可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技巧,比如建立一个虚拟企业,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纳入企业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财务运作与相关管理,同时还可以模拟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等。其次,要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相关素质,例如鼓励学生亲自组织相关活动,学会如何与同学沟通、如何做计划、如何安排活动、如何组织、还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性问题,活动结束后要总结出经验与教训。第三,学校要充分组建各种平台,例如文学社、管理协会等等,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能力的平台。第四,学校要开设专门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5]。

(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体系协同并行范式,增进学生就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需要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并行,学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时,需要切合应用型的状态来改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同并行的体系。建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已经形成多时,但是目前这种体系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针对性不强,缺少与理论课程体系的高度耦合,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布不合理。第二个缺点就是实践课程体系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情况,一些实践课程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难以针对企业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因此,对于财务管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同性,要合理布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分布,选择合适的实践课程教程。实践课程体系要以多元化方式来进行,学校要鼓励采用自编教程。实践教学教程应该与现实的财务管理密切相关,要体现出财务实践性,及时更新,反映出最新的财务管理实务。

(五)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业协同融合机制,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可以切合具体产业来进行,通过产业与专业融合来促进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可以与证劵、银行、投资、保险等行业联合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坚持采用市场双向流动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培养制度,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情况最能体现出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与产业结合,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以此来达到真正培养市场需求的财务人才。

[1]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2):63-68.

[2]许存格.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1(1):80-82.

[3]王彤彤.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整合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4):11-12.

[4]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5]王明慧,朱朝枝.基于就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8-99.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