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玲,李吉珊
(1.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湖南 长沙 410000)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生活目标的缺失使精神的苦闷常常向人们袭来,这种“存在空虚症”作为一种时代病同样普遍出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尤其是高职院校。高职生命意义教育正是为了解决这个自我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应运而生的。
我们所指的“生命意义教育”是以弗兰克尔意义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挖掘潜能、树立目标,在“体验爱”、“创造”、“承受苦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意义、获取生命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道德境界和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意义教育作为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人生哲学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产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存在空虚症”造成的自卑、痛苦、抑郁、成瘾和自杀等现象,激发起学生的意义追求,唤起学生的存在价值,重建学生的精神支柱,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动力问题,使德育落到实处。
生命意义教育的理论渊源是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学说。奥地利犹太人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弗兰克尔先生,1946 年以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真实经历所写的阐述生命意义的著作《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出版为标志,成为意义分析学的创立者,他的学说拯救着20 世纪发达国家普遍遇到的因目标缺失造成的精神空虚、苦闷甚至出现各种神经症和自杀倾向的人们。意义分析的目的在于使精神因素复苏,从而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由和责任。
弗兰克尔对自我的认识基于三个概念:意志的自由;意义的意志;生命的意义。意义分析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命是有意义的;第二,我们有追寻意义的意志,这是我们活着的主要动机;第三,我们有在思想与行动中发现意义的自由[1]。“意义”通过“意志自由”被发现,通过“意义意志”而实现。意义意志产生的巨大心灵力量驱使着人们努力填补被意志自由发现的“现在怎样”和“应该怎样”之间所留下的缺口,这种“填补”使我们心理健康,内心充实,生命充满价值感。弗兰克尔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途径去发现生命的意义:创造和工作、体认价值(主要是体验爱)、承受苦难[2]。
我们对108 位高职学生进行了“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的抽样调查”,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生命意义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职业目标明确的学生占18.52%,较明确的占34.26%,模糊的占40.74%,无目标的占6.48%。在学习计划方面,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的仅占28.70%,有长期目标没有近期目标占16.67%,有近期目标没有长期目标占31.48%,目标迷茫的占23.15%。“目标不明,缺乏科学计划”的现状必然会影响高职生的学习动力。
认为自己的优势大于劣势的高职学生只有20.36%,认为自己劣势大于优势的占24.07%;认为老师对自己有较高评价占19.45%,认为同学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占24.99%。可见,高职学生中自卑倾向的学生比重超过了自信学生的比重。访谈中多数高职学生确认自己终身将很平凡,并将缺乏自信归因于自己意志薄弱、习惯不良。然而,后一组数据凸显了高职生缺乏自信的另一原因——被肯定太少,成功体验太少。
87.03%的高职学生最爱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91.67%的学生认为最爱自己的人也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仅仅局限于小家庭的爱必然会削弱年轻人对人类更深层次的关怀、对更广博的爱的体验。进一步调查发现,如果有了足够的金钱,七成学生选择改善家境和提升自我,仅23.14%的学生愿意用来帮助别人和造福社会。可见,高职生的博爱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待提高。
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调查显示:20.37%的高职学生选择了“金钱”,6.48%的学生选择了“权力”,53.70%的学生选择了“知识技能”,选择“道德”的仅占18.52%;可见,高职生的价值取向由伦理取向向经济取向发生了一些偏离。
只有24.07%的同学能理解精神可以突破生命的界限而不朽,22.22%的同学尚未思考过“死亡”或恐惧“死亡”,6.48%的同学认为死是一种解脱,他们是悲观主义者。另一项调查表明:认为自己将有意义于家庭占53.70%,认为自己将有意义于社会的占24.07%,认为自己没有意义的占6.48%。可见多数同学对苦难和死亡尚未做过深刻的思考,看不到生命意义寄托于造福人类的行动中的永恒价值。
47.22%的高职生没有崇拜偶像,出现“偶像崇拜”幻灭;还有少数学生是自我崇拜主义者;同学们选择成功商人和影视明星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的总人数超过了选择教育家、科学家、道德模范作为崇拜偶像的总人数。
从上述情况看来,高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意义感危机”,表现为精神层面的“三大迷失”。首先,价值取向由伦理取向向经济取向、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发生偏离导致“道德迷失”;其次,目标不明,缺乏立足社会的自信心,对安身立命充满焦虑导致“存在迷失”;再次,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缺乏深刻思考,将世俗之物提升到终极价值的位置导致信仰危机,这是“形上迷失”。“三大迷失”让部分高职生染上了“存在空虚症”。
虽然“存在空虚症”是当今社会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高职生的这种现象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要显得更为突出,这是由高职的生源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的。首先,高职生的生源来自高中阶段学业成绩偏下的学生,“问题生”比重大于其他普通高校;其次,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少高职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正确认识,不看好自己的未来;再次,多数高职生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理论学习缺乏耐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比重大于其他普通高校。
要改变高职生生命意义现状,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生命意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德育在人的道德本性中的牢固支点——“生命意义”。不同于传统德育主要从社会本位出发,生命意义教育则从人的内心第一性需求——“追寻生命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对生命重新认识,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生命意义教育提供了学生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意义意志”。由于生命意义教育的行为约束力来自受教育者的内心需要,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和意志力更加强大,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以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学说的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体系为支撑,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高职生的生命意义现状以及成因,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构建了一个与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相适合的,由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构成的高职生命意义教育体系。
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找到当下的生命意义,宁静心灵,凝聚力量,挖掘潜能,在内心信念的驱使下走上追求意义的人生道路,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摆脱“存在空虚症”造成的懒散、抑郁、攻击、成瘾等现象,使“无意义的人生”转化为“有意义的人生”,使“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转化为“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摆脱“人生迷茫症”造成的无所适从、自卑、痛苦等现象,使具有“当下意义的人生”转化为具有“终极意义的人生”;摆脱“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所造成的人际关系恶化,学习、生活、工作受挫产生的孤独、内疚、失落的心理,使“有个人和家庭意义的人生”转化为“有社会意义的人生”。
1.爱的意义
人生最大智慧的真理就是永恒的爱,人可以通过爱并在爱中得到拯救。爱的意义在于给人温暖和幸福,在心灵的满足感和人生的意义感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爱“完全可以成为生命的支柱和依靠。高职学生一般可以通过“自爱”、“爱人”、“人爱”三种途径获得爱、体验爱、感受爱,产生幸福感、价值感、意义感。
2.苦难的意义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只有一件事让我感到害怕,这就是不配承受苦难。”[3]弗兰克尔曾解释什么是“悲剧性的乐观主义”:即面对苦难、罪疚、死亡时依然对生命持肯定态度。苦难教育的目在于让学生在苦难中磨练意志,感受人生真谛,通过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学校应当开展如拉练、拓展、军训等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真正处于苦难中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懂得:第一,人生必然存在苦难;第二,要学会面对苦难,敢于承受苦难,并在苦难中锻炼坚韧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第三,要用意志自由寻找苦难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在苦难中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
3.工作和创造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一种适度、合理和一定量的紧张”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和创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创造性的劳动中感受到自己的特殊性,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过度的空闲意味着给他提供丢失目标和重新犯错的机会。因此,在学生管理和实践教育中应该“少让学生闲着,任务满满地排上。”
4.生命的当下意义
要解决高职生“存在迷失”的问题,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生命的当下意义。一是家庭使命的获得。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意义,产生家庭责任感。二是职业目标的获得。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确定职业目标,使学生看到希望。三是小目标的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应分解成一个个“跳一跳”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通过每一次小目标的实现给学生带来意义感。
5.生命的终极意义
如果说当下意义给人以行动的力量,那么终极意义的获得则能给人以心灵的宁静。我们必须引导高职生最终懂得:“造福人类”是我们的价值体系中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高职生只有把个人事业和社会需要、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一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无限的生命意义就能突破生命的界限得到永恒。
1.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途径
第一,系列专题讲座。开展专题讲座是进行生命意义教育的主要途径。生命意义教育专题讲座如《活出最佳状态》、《生命的动力——人生目标》、《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生命意义》等可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观念,排解困惑与危机,明确目标,唤起信心。
第二,个别辅导。对于个别意义危机较严重的学生,应采用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法”,通过个别辅导的途径分三步实现转化。第一步:寻找自身优势,找准兴趣点,确定职业目标——发现生命的意义;第二步:配置导师,提供条件,在爱与尊重中成长进步——体验生命的意义。第三步:适时评估,展示自我,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获取生命的意义。
第三,班级管理工作渗透。高职意义教育的班级管理一般模式是: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用“目标激励人”、“制度管理人”、“环境陶冶人”、“情感温暖人”、“舞台造就人”,使学生在不断获取价值感中积极向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四,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意义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挖掘知识于学生的意义;在师生交流中体验爱与尊重的意义;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运用中体验创造的意义。其特色是:整个课堂充满意义感,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2.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方法
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一般过程是,“发现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意义——获取生命的意义——再发现新的生命意义——……”循环往复、不断提升,以至无穷。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上升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学生实践参与和内心体验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每进入一个新的教育周期,学生的道德境界和心理水平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教学模式包含着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启发法、社会实践法、助人自助法等,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理念是“爱与尊重”,“欣赏与肯定”、“自我实践与自我体验”。
总之,高职生命意义教育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把个体看作身体、心理、精神交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从潜能实现的角度看待人的价值,将人生哲学引入心理教育,从精神和价值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治,推动学生在自我激励中不断追求新的生命意义,在此过程中“生命意义”给了学生脊梁与信念、毅力与勇气,使学生可以依靠内心强大的驱动力,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和干扰,稳健地走上追求意义的人生之路,创造出完美绚丽的人生。
[1]WILLIAM B G.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
[2]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117.
[3]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