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61例

2013-04-06 19:00朱美忠胡天志陈滔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聚酰胺磷灰石椎间隙

朱美忠 胡天志 陈滔

由于下腰段在脊柱生物力学中的特殊位置,其承受人体上半体重并向下传递重力,因此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中,往往发生椎间失稳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其治疗中经常需要采用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来重建退变椎体的稳定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椎间Cage是一种新型研制的椎间融合物,笔者于2007年6月~2012年2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腰椎退变失稳定性疾患,需要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共61例70个椎间隙,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7例共41个椎间隙,女24例共28个椎间隙;年龄34~69岁,平均51.8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腰椎滑脱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合并2~3种退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或不稳、腰椎管狭窄症23例。融合节段:L3/48例,L4/529例,L5/S137例。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放射疼痛或麻木,行走后腰骶部及下肢胀痛或鞍区麻木以及间歇性跛行。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判断手术方案,X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侧位、病变节段的MRI、CT扫描(图1)。排除手术禁忌证和骨生长代谢障碍相关疾病。

1.2 植入材料

由四川某公司生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椎间Cage。该材料为中空长方柱体,柱体宽度10mm,长度分22、24mm两个规格,高度分8、10、12mm三个规格,壁厚3mm,中空内部用于植骨,植骨量480~816mm3,根据术中测量椎间高度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 Cage。其表面四周有多个沟槽和均匀分布的、直径2mm的圆孔,柱体表面设计微观糙面,用于增加整个Cage的表面积。内固定材料采用国产或进口的经椎弓根钉棒系统。

1.3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俯卧位,后正中切口规划长度。暴露后,常规椎弓根钉棒固定后,切除椎板,有椎间盘脱出者予以摘除,充分椎管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切除的椎板、棘突制成骨粒待用。安置钉棒、撑开,C臂透视证实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椎间隙高度恢复。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打开后纵韧带,去除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椎间隙软组织,用铰刀或刮匙制成椎间植骨隧道并反复冲洗。将骨粒充填于Cage内(图2),用植骨漏斗将自体骨粒植入植骨隧道内,稍加打压、夯实,然后再用专用的持Cage钳将带骨粒Cage植入,适度打压,C臂透视证实Cage及椎弓根钉位置合适,植入深度一般以Cage后缘离椎体后缘约0.5~0.8 cm为适中。必要时松开钉棒适度加压,使植入Cage更加稳固。术中出血200~1000ml,手术时间125~230分钟,平均161分钟。

1.4 评价指标

术后1周、3、6、12月及远期的腰椎正侧位DR(图3)和CT。患者症状改善采用M-JOA评分,影像学骨性融合标准[1]:Ⅰ型(完全型)融合椎体有连续骨小梁桥,周围有明显的骨桥形成;Ⅱ型(Cage周围型)周围有连续可见骨,植入骨密度增加;Ⅲ型(Cage内型)椎体间融合器无明显移位及松动现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用M-JOA评分法对术前和术后1年痛症状进行评估,并用好转率区分优、良、中、差,疗效优良率为90.2%。

2.2 植骨融合

术后3~4个月开始产生骨融合。术后12个月,70个节段中,69个节段均获得不同程度融合(98.57%),另1个节段因患者意外受伤导致椎体骨折、内固定松动,经保守治疗未获得融合,需再次手术。融合类型:Ⅰ型41节段(58.57%)、Ⅱ型9例(12.86%)、Ⅲ型19例(27.14%),术后24个月随访完全融合。

3 讨论

3.1 腰椎退变不稳治疗相关问题

腰椎不稳往往是脊柱系列结构退变的结果之一,常常合并椎间结构松动和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导致一系列的症状。腰椎退变往往从椎间盘的水分丢失开始,逐渐形成腰椎不稳定,此时患者出现腰不及腰骶部胀痛,随着病程进展,开始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弓根峡部结构先天或后天结构不良者,因负荷过重而受到破坏、导致腰椎滑脱。对于退变性腰椎结构性不稳,需要手术融合不稳节段以重建结构稳定性,防止不稳定进一步发展,解决患者的腰骶部持续胀痛及活动性痛;同时充分减压椎管和充分减压神经根,以消除患者的间隙性跛行和根性疼痛。内固定物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植骨后椎间融合方可提供远期稳定性。所以植骨融合是稳定脊柱,提高手术有效率必须的步骤[1、2]。因此,作者认为,凡出现腰椎退变不稳出现相关症状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者,均是本术式的适应证。影响椎间融合成功的因素较多,其中普遍的研究显示,Cage植骨加内固定能够显著的提高椎间融合率[3]。

3.2 n-HA/PA66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与聚酰胺66通过化学键合后制成的纳米针晶状聚合物。通过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针晶状羟基磷灰石,其形态、大小、结晶度和人体磷灰骨相似,具有好的骨传导能力[4]。与高分子聚合物聚酰胺66复合后,耐磨性和力学性能将得到明显提高,在骨抗压韧性方面与人体骨皮质相似,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以及骨传导特性,在前期的研究和初步应用中得到验证[5-8]。

3.3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Cage特点和优越性

⑴表面积大[9]。该Cage体壁内外皆为微观糙面,体端呈齿状不但椎间椎间植骨的稳定性,还增加了Cage表面积。强大的表面积以利于 n-HA/PA66在体内经血液浸泡吸附蛋白质,并在其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层,促进成骨细胞募集形成新生骨组织[10、11],受体骨便借助新生骨组织与材料发生紧密接合;针晶状态的n-HA/PA66与人体骨中的磷灰石纳米针晶相似,在植入后可充分发挥n-HA的骨传导性,为新骨的生长和类骨质的沉积提供支架和基质[12]。⑵交通孔型结构,n-HA/PA66复合椎间Cage体壁有孔设计,孔径约2mm,形成内外交通的循环通道,使其在血液浸泡中吸附蛋白质,为新骨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待Cage内外新骨生成,通过体壁孔道桥接,则人工Cage与新骨形成自然融合的整体。⑶前期的临床应用和本组观察结果,椎间隙稳定性得意相当的保存,随访未发现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沉陷,分析原因主要是Cage上下两端的齿状结构与椎体终板接触形成咬合,其相当厚度的体壁可以有效防止术后下沉、塌陷的并发症。⑷该n-HA/PA66是一种新型的仿生骨材料,其诱导新骨生长,并最终与生长的新骨融为一体,所以椎间Cage可形成坚固的椎间骨性融合。这种植骨融合方式,不但具有自体骨植骨的优点,且不需要取髂骨植骨,还具有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的优点,又避免术后椎体下沉的缺点。所以它同时具有自体髂骨植骨和钛网 Cage的优点,又同时避免了自体髂骨植骨和钛网Cage的缺点。

3.4 术中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椎间隙减压必须充分,尽可能彻底清除椎间退化组织、残留的椎间盘组织和上下终板。融合的每一个节段只需使用单枚Cage,植入人工Cage的深度,我们一般安放Cage后缘在椎体后缘的前方0.5~0.8cm为适中,这样,它即可承载脊柱前部结构的主要应力传导,又可提防前脱。此外,在安放人工Cage之前,先植入大量碎骨块并夯实,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椎体前部的骨性融合,提高手术成功几率,更有利于保证远期效果。如果骨量充分,可以在横突间适当植骨,可增加远期后柱稳定性。

综上所述,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起到有效重建椎间稳定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脊柱稳定性,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结构不稳的较好的选择。

[1]李林东,赵楷生,薛伟,等.RF系统固定椎体间碎块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2):120-121.

[2]许鹏雍,凌尚准,陈俊,等.后路改良自体棘突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加椎弓根钉内同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1):1011-1012.

[3]Suh KT,Park WW,Kim SJ,et a1.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 comparison of fusion with one or two cage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10):1352-1356.

[4]Yang Meng,Chen Minfang,Wang Zhao,et al.Invitro and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as bone repair mate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0,14(8):1513-1516.

[5]陈日高,屠重琪,裴福兴,等.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融合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4):286-290.

[6]Wei Jie,Li Yubao.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material of nanoapatite crystals and polyamide comeposite[J].European Polymer Jounal,2004,20:509-515.

[7]Zhang Li,Li Yubao,Wang Xuejiang,et a1.Studies on the porous scaffold made of the nano-HA/PA66 composit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5,40(1):107-110.

[8]陈豪,王利民,谭洪宇,等.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与自体髂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196-2198.

[9]朱美忠,权正学(导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的实验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M].重庆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7-05-01.

[10]Gutwein LG,Webster TJ.Increased viable osteoblast density in the presence of nanophas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alumina and titania particles[J].Biomaterials,2004,25(18):4175-4183.

[11]Webster TJ,Ergu C,Doremus RH,etal.Specific proteins mediate enhanced osteoblast adhesion on nanophase ceramics[J].Biomed Mater Res,2000,51(3):475-483.

[12]Du C,Cui FZ,Zhu XD,et al.Three-dimensional nano-HAp/collagen matrix loading with osteogenic cells in organ culture[J].Biomed Mater Res,1999,44(4):407-415.

猜你喜欢
聚酰胺磷灰石椎间隙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羟基磷灰石在铀富集成矿中的作用
生物基聚酰胺“泰纶”吸湿排汗、本质阻燃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氧化锑/石墨烯复合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
聚酰胺12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聚酰胺12制品3D打印成型力学性能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
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及其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