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晴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陕西 汉中 723000)
由德国的生命教育引起的德育反思
张宇晴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陕西 汉中 723000)
生命教育是德育的主题,它可以唤醒个体的生命意识,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对比德国的“敬重生命”教育,我国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培养人的生存智慧,教育的目标应是提升生命价值,使学生珍惜宝贵的生命。
生命教育;生活性;生存智慧;生命价值
近几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媒体报道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从普通高校到重点高校再到名牌高校,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涉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事情。富士康自杀的员工也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年龄分布从18岁到24岁,绝大多数也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事实提醒我们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应该是德育的核心。
什么是生命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由个体生命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具体地说,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对生命关怀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和敬畏一切生命,培养生存能力,学会享受生活,爱护生存环境,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最宝贵的,它只属于自己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复得。提倡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使学生明白成长的磨难是每一个生命必须面对的,要学会善待挫折、珍惜生命、乐观生活;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和谐相处,感受生命的情趣,体味生命的乐趣,追求生命的归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国外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关理论也较为成熟,比如美国和德国都是开始生命教育较早的国家;而我国的生命教育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生命教育方法,在我国的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珍惜有限的生命。本文仅以德国的生命教育方法为例,从德育角度谈谈它对我国生命教育的启示:
徳国的生命教育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旨在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提出的一个深刻命题——“向死而生”。他认为与其从生去看死,还不如从死去看生,因为人生只有从死的角度看才能更突出有限生命存在的最高意义。
他们实行的主要方法是在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每年定期举办“短寿展”,该物馆里展示着2000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分别按名人、普通人陈列在一只只玻璃柜中,每一位都有为什么短寿的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目的是提醒大家别再恣意挥霍生命。归纳他们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五类:一是透支健康,二是有病不及时医治,三是性放纵,四是吸毒,五是酗酒驾车身亡。据报道,来参观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大中学生,参观过程中他们很多人都神情凝重,似乎若有所思。有的参观者说,这些短寿者介绍让人震撼,让人对生命的体验更深刻。德国卫生部门也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超过长寿展,很多人珍惜生命的意识因此而大大加强。
世界由生命构成,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回顾国内,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对生命持冷漠的态度,表现为自杀、伤害他人、缺乏公德心、破坏环境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都是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行为。它使我们不断反思,生命在现实面前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难道是教育出了问题?死是不是体现了人生是悲剧?[1]其实,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是否能考上重点名牌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导致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漠,产生了许多的生命问题。在这些原因中,教育特别是德育因其自身的责任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有必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学会提升生命价值。
国内传统的生命教育往往侧重于从正面“关爱生命”,和德国的生命教育相比,二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解决方法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国内生命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接下来笔者仅从德育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生命教育更有实效。
1.生命教育应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
生活是生命的轨迹,是生命发展的前提。德育在生活中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相伴终生的,关注生命的教育也必然应该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英国理论家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2]。德育课程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以生活为源泉,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将学生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关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切身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思考。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关注生活的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社会的爱,自觉树立生态和谐的观念,学会关爱所有的生命,学会感恩自然。此外,高校德育课程的教学也要求“三贴近”,其中之一就是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狄尔泰说:“生命是丰满的,多样的,是个人经验的种种相互关系。”[3]只有在德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所学内容,提升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生活实践的生命教育必将是空中楼阁,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外在于生命的僵化的知识技能,无法真正发展和完善自身;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德育,也必然会失去内在的生命力。
2.生命教育应重在培养人的生存智慧。
教育的本质追求之一是培养人的生存智慧。生命发展的基础是智慧,而智慧的提升往往需要教育价值的引导[4]。在教育活动中,知识和智慧是教育目标的两个方面,知识是教育的外表,是显性目标,而智慧是教育的灵魂,是隐形目标。传统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更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灵性就容易被被禁锢,也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生存智慧。面对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实现由“知识性生存方式”向“智慧型生存方式”转变。要把学生当成特殊的生命个体,要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引领、点拨,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营造生态化的人文环境。我们既要让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让生命不断顺应变革的社会;又要增强学生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意志力,要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自觉远离黄、赌、毒,预防爱滋病。要使学生明白生命权既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是自己的一项义务。应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生命,学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德育教师应积极挖掘蕴含生命智慧的教材内容,把这些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融合为一体,构成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这样通过培养学生的生存智慧,最终塑造出具有健康情感和完整人格的 “人”。
3.生命教育应以提升生命价值为目标。
生命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保持生命的状态,即不应只要求“活着”,这只是一个低层次的要求,生命教育更应关注活着的真正意义,达到生命价值的升华,这是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著名教育家纽曼说:“如果一定要为大学课程制定一个实际的目的的话,那么这个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5]个体生命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自然人只有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社会人。个体生命只有投入于社会之中,为社会作出贡献,生命才会有价值,生活才会更精彩。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自我认同感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能够体验到较强的自尊和自信,生命价值感较强;而自我认同感较差的学生,因常常体验自卑和沮丧,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生命价值感较弱。实践表明,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自我认同。因此,生命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关于生命成长的反思能力、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其心智不断成熟,并正确认识苦难对人生的作用,真正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生命涵义,使学生学会在自爱与被爱、自尊与被尊重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作为徳育教师,应以生命教育为主题,指引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参与中明确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帮助学生在挑战痛苦中领悟生命的珍贵,鼓励学生在创造性的劳动实践中开创辉煌的人生。
[1]郑晓江.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J].哲学研究,2007(9):115~120.
[2]晏卿.浅谈多元化社会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开发[J].时代教育,2008(5):271.
[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5.
[4]渠源.生命教育——德育价值的实现[J].教书育人,2012(10):12~13.
[5]JohnHenryCardinalNewman.The Idea of 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M].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87:196.
ClassNo.:G71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nsiderationofChineseMoralEducationResultingFromtheLifeEducationinGermany
Zhang Yuqing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zhong, Shanxi 723000,China)
life education is the them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t can wake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life, make a person to experience the meaning of life better, raising the value of life. Contrasting with the German “respect for life” education, China should be combined the life education with the everyday living of people to cultivate the survival wisdom. The goal of the life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realization of value of life and to cherish the individual life.
life education;life;survival wisdom; value of life
张宇晴,讲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
1672-6758(2013)08-0023-2
G7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