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锐
历程与辉煌
——贺《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创刊四十周年
金德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适逢《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盛接学报编辑部邀约,匆草小文,至诚祝贺.
四十多年前,中国大地曾笼罩着政治雾霾,社会出现不正常的大动乱,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泛滥.学校停课,生产建设大倒退,到处充斥着串联、辩论、武斗.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到1972年后情况出现了转机.尽管“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尚未终结,“四人帮”仍在兴风作浪,然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极左思潮受到初步批判.安定团结愿望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秩序已向稳定方向发展.东方出现的一缕曙光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高等学校恢复招生.从那时起,我校迎来了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课堂教学重新开始,停滞多年的科学研究开始启动,教师又有了专务正业的机会.一年后,教学和科研均已取得初步成果.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73年春,我校部分有识之士,如仵云峰、王紫千、杨怀森、金德锐、寇燧、闫鸿志、魏光裕、孙永安、邓学法等诸位先生,聚首协商并达成共识,拟筹办学术性刊物《百泉农专科技》.当时共商期刊的宗旨是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教师提供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期刊内容要反映教学和科研新成果,反映工农业科学技术新成就,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推动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征稿原则以校内为主,兼顾兄弟院校和业界单位,涵盖农、工、文、理多个学科.为了保障期刊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先进性,坚持选登专业突出、理论创新、技术成熟、文字规范的科学文献.遵照以上办刊原则,学报人着手进行组稿、审稿、编辑,并进行了版式和封面设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百泉农专科技》创刊号终于在1973年出版面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的发展,我校校名几经更迭,因此我校学报亦随之经历《百泉农专科技》、《百泉农学院学报》、《百泉农专学报》、《河南职技师院学报》、《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几个发展时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如歌.学报创刊初期和前期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当时受经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因陋就简,学报付梓在校办印刷厂,全靠人工拣字、拼版、校对、印刷,质量大不如人意.1984年因公开发行的需要,学报转至滑县印刷厂印刷,条件有所改善,已经采用激光照排,但仍由人工现场校对、拼图.每期由主编带队,吃住在印刷厂,不畏酷暑严寒,忍受蚊虫叮咬,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字一句地校对,不放过一个不规范的符号和标点,精益求精,力争印制好每一期学报.每当学报出厂后,看着那翡翠般的封面,闻着沁人肺腑的墨香,学报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切劳累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四十年来,我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出版发行41卷133期,刊载学术论文或简报近7000篇.这些文章的发表影响深远,对推动我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提高我校知名度、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报风云四十载,辉煌历时不惑年.愿《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越办越好.这是一位老学报人的心声.
(本文作者为学报原主编、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