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门》中的“新京韵”

2013-04-06 06:52
中国艺术时空 2013年6期
关键词:京韵广播剧前门

方 强

《大前门》中的“新京韵”

方 强

当看到“大前门”这三个字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部关于北京的话剧作品。虽然不是北京人,但还是对“京味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当看到演出宣传海报上写着“北京的味道”、“北京不只是北京人的北京”这样是字眼时,更是对其充满了好奇。9月7日,在天津大剧院,终于了却我的这个“北京心愿”。

从故事上说,《大前门》通过主人公讲述了“新”、“老”北京在时代变迁中的风雨历程。留学在外的小馨,回到阔别六年的北京,料理刚刚去世的奶奶的后事。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她发现了奶奶的日记本。北平的往事从孙女的讲述中展开,前门大栅栏三人的结义慢慢揭开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恨情仇。所有关于北京的回忆,从胡同里、从一串串糖葫芦上、从街边杂耍的叫好声中、从三个人的分离和相聚中、从爱情友情亲情的纠葛中、从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弥漫开来。往事的追忆中穿插着那些贴在耳畔的吆喝叫卖,那些大鼓的唱词、那些或对谈或独白的台词、那一句句忽而轻俏细腻,忽而粗犷沉着气力充沛的大鼓唱腔,那条映入眼帘的黑白北平街景,还有如今既现代又传统的新前门大街,让人犹如一刹那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北平穿越到今天的新北京城。时间的影像被拉回,小馨学习老北京的京韵大鼓的时候结识了英籍华人戴维,两个人冲破了重重阻力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小馨决定要与她的爱人陪着爷爷奶奶,陪着北京,陪着大前门,并让两个年轻人的梦想在故土生根发芽。

在演出形式上,《大前门》可以说一出以现代舞台手法、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新北京、新京韵、新戏剧”的舞台剧。它既是三人的广播剧,又是多人的舞台剧,还是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京韵大鼓表演的“新京韵”演出。特别是其中的京韵大鼓连唱,北京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的表演异常精彩,特别是“含灯大鼓”的表演和她不断变换的服装称得上是最大亮点。在“含灯大鼓”中,杨菲口含灯架,架上点燃三根蜡烛,演唱过程中蜡烛不倒不灭,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这部运用多种表演元素的话剧,“创新”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关键因素。广播剧与戏剧在舞台上互相转换,时而口述表达,时而跳进戏剧的角度推进故事的发展,同时以或资料影像或现代都市影像为多媒体辅助的表现形式,并随着故事的发展淡入淡出,让人不禁感叹导演和编剧的才华和新意。对于当今如雨后春笋般的小剧场话剧而言,如何探索出一条既富有新意而又符合话剧规律的道路无疑是亟待解决的。

猜你喜欢
京韵广播剧前门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仿真软件在IP与前门内饰板DTS设计验证中的应用
不要理他
关注发展需求,创新“班班有品”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