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雅特·莱芬莎德
生活之轻
碧雅特·莱芬莎德
醉桃源
莫听穿林打叶声
在中国水墨画中,对“人”的表达一直拥有固定席位,这是艺术家们用卓越的技法去反映时代的生活与生活观。早在汉唐之前,便有记叙宫廷生活的传世之作,描绘着高贵家具与丝质服装的奢华,吟诗作对与手不释卷的雅趣,以茶会友、琴瑟和鸣或是智者切磋的场景。不论坐拥无上权力的统治者,谨小慎微卑躬屈膝的侍从,还是能歌善舞活泼天机的少女——都在演绎着高度文明的生活之戏。所有的一切呈现出一派欢愉,宏伟的场景被用来绘制那些渴望的远离日常生活的和谐。这体现出一个观念:被赋予知识与智慧的精神能使生活纯粹,而各种艺术之美使生活高尚——生活中最高的幸福便由此而生。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这种现象发生了巨变。日常生活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画中,有时甚至刻意以粗野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庸俗与丑陋。尤其是淳朴的农村生活,那些被描述的艰苦,那些与恶劣天气和繁重工作的抗争。绘画基调更加栩栩如生,就好像在窥视画中人的私密生活。在简陋的小屋下或者在无拘束的自然中,好游的人们正在玩耍嬉戏,有兴致的人们正在把酒同欢,而相爱的人们正在浓情蜜意。时而和睦,时而粗鲁,时而以诙谐的手法去描绘贫瘠的生活,好像一切都如尘嚣般轻盈。
虽然王艺与魏广君的联合创作依旧沿承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与内容,但除此之外还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新意。他们所描绘的即非宫廷生活,亦非市井百态,取而代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更多的是一道风景,将一些物象迅速组合到一起。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那些多枝节的松树,长着松针的粗糙树枝,或者树荫下随处可见的小石。有时也会出现一个洞,一座塔或者单单只是一朵云,如同吸附在天上的蜗牛壳。魏广君的笔下给了我们些许线索,某种大气密度将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内,同时也给予每个元素足够的空间,让它们在自然中肆意行动。所有的一切都生活在自由之中,呼吸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轻。
行山道上
在王艺的笔下劳累的人们呈现出懒洋洋的姿态,他们在茶道仪式上相遇,或者在松下抚琴会友。更进一步观察又会发现,有人持着小手镜端详自己,或者有人腾云驾雾般姿态轻盈。这些人总是忙着,在忙一些并非举足轻重的事,但他们却以一种镇定的态度,认真地对待这些事。他们笑着,十分欢乐,甚至略显滑稽。他们看似正在沉思的目光,完全是在为了自己而费神,并将自己完全托付在自我真实之中。人们几乎无法抗拒产生这样的印象,因为这里的一切并无定数:在画面左方的四个梳着传统发型、身着蓝色长款服装的小男人友好地在一起,迎接从画面右方到来朋友。而人们永远不会真正知道,这画中的一个人是否不太高兴地转过视线,抱着头,因为另外三个比看起来还要麻烦的人正向他走来。人们也难以预料,这三个人带来的是一大罐茶叶还是一个小桶美酒。但可以确信的是,这将是个烂醉如泥的夜晚。
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
听竹
所有的场景都笼罩在一片愉悦的无辜下,就好像我们正在读取梦中的图像。由于笨拙与幼稚,这些人有些手足无措,他们知道自己的无能并且对此欣然接受。这当中并没有什么可耻之处,只不过是一点窘迫,还有一种奇妙的羞涩,而这种羞涩的魅力就被展现在场景之中。活的感受,向往和平与和出对自由的存在、对真切的幻想。场景的造型与环境赋予了演员们自由的空间,提供他们呼吸与行动的乐趣,因为场景与人物缺一不可,而在他们的画中,则更是相得益彰。令我们激动不已的是,这自由的空间竟在纸上也如此生动,人物行为与自然存在之间充满着一种紧张的关系,而与之相反的是所有的演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身,提供了实际的视觉场景,而他们则是图画的叙事中心。王艺以流畅的线条赋予了他们自然的感动,在真实运动与寥寥几笔之间闪现。以这种方式,他不仅仅表达了场景的欢快与诙谐,还将他故事深处的宁静与大气的和谐展现得淋漓精致。
舞乐图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的是,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去理解几乎所有作品,这便使阅读充满了滑稽与幽默。有谁不会去笑一个走路跌跌撞撞的小伙儿,他的酒瓶挂在腰间来回晃荡,显而易见,他的酒已所剩无几;又有谁不会暗自窃笑,若看到了一名只穿着内裤的男子略有一些性感。王艺以轻描淡写的生活场面,看上去完全正常,却非同寻常。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人物只因为自己而活,不被外界驱使,不为时间所动。他们最单纯地决定了自己的生活与存在的节奏。他们不在时间的巨浪里随波逐流,不屈服于来自多媒体化与全球化环境的喧嚣与压力,在丧失个性的威胁下,依然保持着自我。他们更像是对一种存在可能性的投射,投射出那些会被给予的,以及那些——同样存在于我们梦境中的生活。
就好像回到唐代以前,当生活还存在于那和谐的完美的生活目标中,而生活本质的乐趣也仅是活着的概念。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流放法国时,出版了他的著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事实上这与描写人性之轻的故事完全不同,但当人们观赏王艺精心描绘的人物与魏广君用柔和色彩绘制的风景时,除了沉浸在由艺术所映射的“生活之轻”,便心无旁骛。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