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翼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1世纪人才应具备运用新技术获取并处理信息和主动探究分析、与人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一必然趋势,近几年来中小学开始关注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进入中小学课程中以及如何使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作用等问题.
在本科生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教育技术专业为例,首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技术学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二级分支学科,具有交叉性学科的特点.较其他学科相比,对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些.但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即有些同学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学得较深,而有些同学在媒体技术方面的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能力较强.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促进专业特长与专业知识整体提高间的平衡发展,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培养空间.其次,课本知识的学习是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教育技术学科前沿发展迅速,各种新的概念(如web2.0,虚拟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出现,为了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学习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并加以课堂应用.另外,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涉及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硬件基础和软件建设等多个方面,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恰好能够为我们对各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提供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并能够通过该模式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当前学科教改动向,积极参与教改尝试,对今后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提出的是,其他专业在不同程度上也体现出以上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因此,无论是从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是从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在本科生尤其是师范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深远意义.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已在高校逐步开展,例如语文研究学习课程,体育教学中的研究学习课程的实施等等.但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的认识和提高目前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本文着重从研究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着手,探讨了探究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步骤.
研究性学习是以探究学习为基础,体现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规定与开放、分科与综合、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一种推动教学改革的新型学习模式,它不仅能够适应于各门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研究性学习旨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的创设来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发挥其认知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是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协作讨论的组织者、学习的高级参与者.在确定研究课题阶段,教师需要综合各类项目,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避免课题定得过高不能调动其积极性或课题定得过低不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而学习者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以特有的认知方式提取信息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习者以媒体为媒介进行人机交互和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商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结构可以包括以掌握科学研究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研究活动课程,以自主学习、掌握认知内容为主的学科知识的课程和以介绍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同龄人科研前沿动态、科研规律和方法等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等三种类型.
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外部环境来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的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表成果.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习、图书馆资料查找、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构建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利环境.尤其在校园内,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并通过制作网页、课件、进行远程协商等将学生们在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同时,网络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还具有一定的普遍优势如,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为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跨时空的研讨平台,大家平等友好地合作、分享成果、拓展知识,这不仅扩展了人力资源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此外,网络还有利于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纪录,进行形成性评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能提供的一切有利因素来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利进行.
2.3.1 研究课题的确定
选题可以是学生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课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当今学科前沿中探索的问题、学科理论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等.如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框架,课堂教学硬件的优化配置与重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课程教学设计等都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为了使研究课题对当前教学改革更具操作指导性,还需将问题逐步细化,确定接近教学实际的富有实际意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所学课程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大家集思广益,再针对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习者,确定具有实践意义并能融合大家所关注的具体问题的几个大的研究方向,并注意此学习模式的启动方式的多样化,即通过搜集资料,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所提出的问题建立初步的认识,对课题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再分课题分方向地通过专题讲座或小组指导的形式进行具体指导并提出建议,最后由大家商讨,形成共识.其中搜集资料是确定选题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进行资料搜集和检索,并能对所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和汇总,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并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所规划.
2.3.2 研究活动的开展阶段
基于协作创新,开拓思路的目的出发,在选题之后,各课题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协作,通过网络发布研究进展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等,大家要各抒己见、分析综合,使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启迪,使问题得到既快又新颖的解决方案.而教师要以幕后监督指导的角色在大家问题分歧比较大而无法确定的情况出现时给与积极的指导.尤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培养其批判和创新精神.
在研究过程中大家的活动是分散的,开放的、自主的,而通过网络这一特殊通道我们可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电子公告板(BBS)和网络聊天室是学生们可以进行公众讨论的理想空间.有了这样的空间,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每个人的才华得到展示,会促使大家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从寻常想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型档案袋或各种可参照评价案例的评价方法给与适时评分,了解学生活动进展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与适时的帮助和指导.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所评估,调整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2.3.3 成果展示和研究活动的总结阶段
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作品集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包括研究过程、结论、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认识和体会等).如用Word撰写论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制作网页,用Flash制作动画,用VB设计小软件,用微博建立学习社群等等.这样,学生在成果展示和共享过程中不但可以训练和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借助信息技术,将成果与他人分享,培养协作和交流,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最后,教师要安排各组同学以论文答辩、模拟课堂讲座、电子作品展示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进行面对面的成果交流和总结活动.这样,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利结合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高和锻炼,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延伸.
自本科评估建设以来,我校一直强调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将步入中小学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学生在高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所培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体成长.高校师范生不仅仅需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动态,转变学习观念合学习方式,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提高学科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促进新的学习理念在实践中的开展和推广.这对于优化配置和营造积极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的实施,师生可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表达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培养学习者对问题探索的兴趣,训练其研究技能.该过程不仅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乔爱玲.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丁晓云.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3〕朱之红,狄建茹.构建研究性课堂模式.培养大学生可持续英语学习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4〕顾明远.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能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