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平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厦门361024)
“大排球”理念下高校排球运动发展分析
陈秀平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厦门361024)
排球作为高校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许多新兴项目的挑战.在高校引入并推广“大排球”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高校排球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试图找出当前高校发展排球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促使高校排球发展提供帮助.
大排球;高校;排球运动;SWOT
随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网球、高尔夫球、轮滑等进入了校园,较之于传统运动项目,这类新兴的运动项目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作为传统项目之一的排球运动面临着学生选课人数日趋减少的现实,对高校排球运动发展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纵观当前排球教学不难看出,多数高校排球教学过分强调对外在的技能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的运动需求,忽略了教材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抑制了学生对排球运动娱乐性、健身性、竞争性的认识.当前陈旧的排球教学理念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结合当前国际排联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的“大排球”运动理念,本文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来阐述影响高校开展“大排球”运动的多方因素,以求为排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方法和策略.
1905年,排球运动以一种纯游戏的方式传入我国,其主要活动地方仅是教会和教会相关的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女排精神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振兴中华”的口号响遍了整个神州大地,竞技排球以其巨大的心理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众体育发展态势迅猛,排球运动亦进入了竞技与大众并存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排球运动为适应不同的群体和环境条件的需要,繁衍出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气排球、软式排球、沙滩排球、墙排球等等.加上国际排联大力推广了一些娱乐性的排球运动,使得多种形式的排球运动发展都受到了重视,形成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举、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共存局面,这就是“大排球”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大排球”观的形成得益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健身娱乐逐渐成为人们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后,人们并不满足在从观看比赛中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之余,也渴望体验亲自参与这项运动的乐趣.于是人们逐渐开始从排球的性能、比赛规则上进行了适合各自需要的修改,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能适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运动群体、大众化、娱乐性的、包含各种不同形式的排球运动,如气排球、软式排球、沙滩排球、墙排球、泥地排球等等.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1]
2.1 “大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优势
首先,在我国三大球运动中,排球运动水平最高.不仅如此,排球在我国还具有特殊的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佳绩,掀起了全国上下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女排”个字寄予的厚望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种厚望可以从人们对2004年中国女排摘取奥运桂冠后国人无比欢欣中窥其大概.其次,“大排球”运动的形式是老少皆宜的,难度和运动量可大可小,能够吸引不同运动技术、年龄层次的人参与.尤其是软式排球和气排球,在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广的重点项目和被列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后,使得排球运动以多种形式在我国群众中得到普及,为“大排球”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大排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大排球”运动除了注重整体配合外,动作难度不大,场面变化快,强调以巧取胜;强度温和,符合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2]
2.2 “大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劣势
第一,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随着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西方体育运动思想逐渐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观看和参与激烈竞争的运动项目,而排球运动相对“温和”,和足球、篮球相比,在身体对抗上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球市场.第二,从发展环境来看,足球和篮球运动的优势明显超出排球运动.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美国的NBA“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而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屈指可数.随着竞技体育文化的全球趋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排球参与人群的培育.第三,从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上看,我国体育消费理念尚不成熟,相对于足球和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处于劣势.所以,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市场开拓都面临着很大困难.[2]第四,从项目本身技术特点来说.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没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就无法真正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即通常所谓的门槛较高.运动项目本质特征导致部分学生知难而退,而正是这个劣势影响了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数量与速度.
2.3 “大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机遇
2.3.1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团队合作模式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个人依靠团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排球运动融合了个人与团队的作用契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在一支队伍中既有明星球员,也有普通球员,既有主攻,也有副攻、二传、接应二传,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通过个人发挥和集体协作来达到得分的目的.排球场上的团队协作方式、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个人英雄主义和领导核心正是当前社会所需的特质.排球运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锻炼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坚韧的性格.作为高校体育课中的一个项目,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预习场所.因此,可以相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排球运动会有光明的前景.
2.3.2 从时代背景来说
信息时代的来临,提升运动运动发展的速度.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了解体育竞赛相关信息,并能够打破以往打球只能在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区域附近的场地进行活动,如今,无论身处何方,只要通过网络排球约战平台、论坛或信息交流软件工具等,就能找到知音.渴望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来交流排球乐趣的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实现.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当前群众排球交流的一种流行方式.信息技术的发达,加上出行能力的提高,将促使群众排球运动的交流更活跃,范围更广泛.
2.3.3 从校园发展现状来看
2.3.3.1 校园排球竞赛
三大球中,虽然校园排球的发展在面上还低于篮球、足球,但基础打得还是比较扎实的.从全国来看,教育部学生体协每年都会组织许多排球比赛,特别是高校比赛.经过近20年的摸索,现在高校间的排球赛体系已经相对丰富,目前有三类比赛:一是普通组优胜赛,全部是普通大学生,全国总共有50至60支队伍;二是甲级赛,即是比普通组再高一个层次的比赛,采用主客场制,男女共8支队伍.参赛者都是没有体育特招生的学校,但最近这一组别的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三是超级赛,参赛者是批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生的学校,同样采用主客场制,男女共8支队伍.除此之外,还有各类省级比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沙滩排球方面开展得很好,现在大概有80多支队伍.另外,气排球在一些高校逐渐兴起,由于技术要求不高,参与门槛低,因此发展势头呈方兴未艾之势.
2.3.3.2 排球教学情况
虽然多数高校排球课都不同程度受到新兴项目冲击,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仍将排球运动作为大学生的普修课来开设,这就为各高校体育部或排球协会推广排球运动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2.4 “大排球”在高校开展的挑战
2.4.1 普及、推广力度方面
在普及、推广力度方面,排球远远比不上足球与篮球.除了广东的台山与海南的文昌,排球在各个城市及大中小学普及较差,在许多乡镇的中小学中还没有排球器材与场地,同样在高校中,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处处可见,而排球场地寥寥无几,更不用说组建排球运动队了.相比之下,在美国的学校体育中,排球是第二大运动项目,全美大学运动协会(NCAA)设甲、乙、丙三个级别,甲级女排有309支,乙级271支,丙级396支.俱乐部联赛还吸引了大批教练,使之不辞辛苦来往于各赛场物色优秀选手.这就是中美学校排球发展间的差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3]
2.4.2 在课程教学方面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采用选项制教学,学生有充分选择体育项目的自由度,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他们容易被一些时尚潮流的或具有鲜明特色的运动项目所吸引,而排球运动相对来说技术性较强,评价的标准比较量化,对于以放松、娱乐、表现为取向的学生来说,不易形成吸引力.
3.1 推广多种形式的排球运动,建立最佳“大排球”推广模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具备了群众体育的坚实基础,体育才有可能得到顺利发展.在影响“大排球”运动普及的诸因素中,除了对“大排球”运动的宣传、教育及投人以外,还有“大排球”运动项目自身的一些原因,如:技术、竞赛规则和场地特点等.所以,我们应灵活地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借鉴广东台山与海南文昌的经验.在广东台山,有9人制、12人制等排球比赛,网高可根据参加者的情况随时改变,青年男子比赛网高只有2.2m,这对身高要求不高,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排球已成为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运动,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排球之乡.再如:海南文昌有极好的排球市场,以至于在全国中学生排球赛中,文昌赛场的门票可炒到500-600元一张.充分证明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搞好了,运动项目才能更热烈、广泛的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应多建一些合适的推广功能的网点及相应灵活的赛制来达到普及的目的.[3]
3.2 积极培育高校“大排球”的“热土”
众所周知,有需求才有市场.有一方“热土”才有一方需求.不管是奥运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为什么会有看台,为什么会有电视转播?看台即是“热土”,观众就是“热土”.培育“大排球”的“热土”需要做很多工作,政府固然要加强引导,学校也要真正意识到开展的必要性.不能光靠大学,中学和小学阶段也必须开展起来,形成“一条龙”.现在大约有20-30所高校在招收排球特长生.只要大学排球运动开展得好,想让孩子上好大学的家长自然就会大力支持,这就会直接带动中小学的培养排球后备人材.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机构和行家去推广“大排球”,也就是开展各式排球活动,以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参与.
3.3 大力推进“排球进校园”
体育是一种自然科学,想要让“大排球”运动更好地进校园,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更需要一种“无形的声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崛起,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促进很大,很多人那时喜欢上排球并参与其中,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国际层面,中国队的战绩会影响到很多人关心排球,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走进排球、参与排球.从国家层面,需要积极倡导;从社会层面,需要“无形的力量”——舆论导向;从学校层面,需要“有形的力量”——具体项目推广规划,多方共同努力,把点点滴滴汇聚成一种环境、一种吸引力.
3.4 培养高校排球文化氛围,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排球运动文化,既具有体育文化的共性,又具备其自身的独特性,非常符合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排球运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加强高校排球文化建设,必须借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平台,使排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形成广泛的基础和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排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也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倡导文明的校园形象,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起到积极的作用[4].
〔1〕辛俊杰.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J].时代金融,2008(07).
〔2〕辛喜东.全国排球联赛的SWOT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
〔3〕张晓红.运用“SWOT”观点对我国排球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4(2).
〔4〕尤信招.排球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9(12).
G 842
A
1673-260X(2013)03-0067-03
厦门理工学院教改项目(JG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