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平台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探析

2013-04-02 14:58李倩雯陈超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廉政意识大学生

李倩雯,陈超林

(江苏警官学院 法律系,江苏 南京 210012)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拳反腐,党风廉政建设早已成为党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有责任自觉自主地接受廉洁教育、弘扬廉政文化,从思想源头抓起,为步入社会后立身正人做好充足准备.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2011级的同学于2012年寒、暑假,通过问卷调查、暑期见习的社会实践的形式深入党政、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及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各大高校,国有、民营企业等进行廉政建设及廉洁意识方面的调查活动,回收近五百份问卷.基于此,笔者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基于社会实践平台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并获省教育厅立项,后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社会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14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5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笔者认为,不论是寒暑假的问卷调查、见习还是其他借助社会实践的途径无不彰显出基于社会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显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必须培养廉政意识”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73%,“根本不需要”的仅占3%的比例.所谓民有所渴求,就有所必要,在学业压力还处于平缓的大学阶段,对于廉洁教育的培养是极有必要的.

1.1 大学生树立廉政意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主力后备队伍,大学生很快就会成为通过双手切实改变社会的国家建设者,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较高社会预期值的潜在力量,也是党政干部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二三十年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面貌.”[1]从校园时期便树立起高度的廉政意识,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形成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并使其外化为行为准则,进而在实践中能自觉地表现出廉洁行为,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成为未来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

1.2 大学生树立廉政意识是高校发挥育人职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能,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责无旁贷.作为高校,只有将培养大学生廉政文化素质纳入素质教育全过程,方可保证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迁,成为长久性人才,同时也有效净化了高校学术环境.廉洁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自律的治学态度,营造崇尚廉洁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优化高校学术环境,为高校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3 大学生树立廉政意识是提高自身反腐拒变能力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腐败意识泛化的趋势.①“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很难区分和抵御腐败意识,很容易受到侵蚀.”[2]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得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众多问题,盲目崇尚权钱利益.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三观形成过程中及时接受廉洁教育,形成坚定不移的廉政信仰,逐步提高反腐拒变能力,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才不会为蝇头小利而触碰法律高压线,失去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甚至危害到祖国政治经济建设.

2 当今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2.1 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高校大学生关于廉洁教育形式的调查,获得的信息是:在高校开展的廉政活动中,“廉洁教育讲座或课程”占35%,“播放反腐警示教育专题片或电影”占28%,“反腐倡廉专题演讲比赛”占24%,各种方式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在自主获得廉政文化的途径中,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学校宣传和政府宣传所占比例极大,高达91%.“观看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大型纪录片”、“播放电视廉政公益广告”、“开设专门的廉政课程”、“参加反腐倡廉专题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的比例分别为19%、17%、15%、14%和13%,由此足以佐证,随着信息的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大学生接收廉政文化知识的方式也较为丰富.

但与此同时,结合电话采访、实地调查等调查显示,35%的学生反映校园廉洁教育仅局限于开设廉政讲座或课程,形式单调、内容过时.国防等军事院校及各地警校中87%的学生表示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专题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而师范类和理工科院校6%的学生表示学校(包括学生团体)从未组织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这显然与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所提出的要求相悖.研究表明,尽管当前各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开展了一定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但影响有限、主体参与度不高,更缺乏基于社会实践为平台的参与式廉洁教育,当代大学生廉政意识总体仍然比较淡薄.

2.2 当前大学生廉政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2.2.1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廉政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针对大学生廉洁意识淡薄,受访大学生中的40%表示“学校思想政治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学生片面追求就业”是主要原因,认为“应试教育机制的弊端”是主要原因的占24%,而选择“廉政离大学生很遥远”、“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点培养”、“红色教育流于形式”三项之和为36%.可见,当代大学生已然认识到,教育体制中的功利化思想在无形中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拦路虎,使得本应走向实践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流于形式,这点需要引起高校注意,要想抑制腐败之风就要将廉洁意识扎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根源之中.

调查显示,24%的学生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埋身于题海,重智育、清素质,填鸭式教育已渗入高校之中.应试教育使得功利化作风盛行,学生一味地专注于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甚至频繁出现学术作假现象,创造力被大大埋没.廉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应试教育的客观背景下寸步难行.

2.2.2 多数高校单纯追求就业、注重技能培养.现如今,高校汇报教学成果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毕业生就业率,在此大环境下,大学无奈沦为就业之踏板.尽管不少高校制定了各自的德育考核办法,但依旧被智育成绩所左右,无奈失去实际价值,不足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学校而言,注重培养专业技能、教授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有了高就业率的支撑才能够获得更多优质生源,从而吸引有关部门的关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软硬件条件;就学生个人而言,无论是学习或是课外活动,兴趣已然不再是唯一标准,而考虑更多的则是对评优评先、就业发展有无作用.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思想评价机制,这种所谓的“务实”风气造成了当前高校廉洁教育缺乏参与主体、学校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学生对此缺乏热情等诸多问题.

2.2.3 社会监督存在空缺.“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揭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3]——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网络反腐之威下,27天惨淡落马.的确,十六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成为反腐败工作的一大利器.但不可避免的是,新闻媒体监督的对象往往多为政府官员,是通过报导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抨击,却忽略了“社会人”的后备军——大学生群体.监督力量的不足(甚至空白)导致了大学生主观认为廉政离自己很遥远,调查显示,18%的受访学生持此观点.

2.2.4 部分大学生信奉权钱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不健康的利益观念导致不良风气滋生.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尚未成熟,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加之社会拜金、享乐风气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主要表现有:在校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对党没有足够认识,将党员身份视为就业的敲门砖;毕业面临“就业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托人找关系、送礼送红包……这种种扭曲的思想观念都成为大学生树立廉政意识的阻碍,甚至有可能成为走向腐败的心理源头.

3 基于社会实践平台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可行性

传统廉洁教育方式的弊端已逐步显现,而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廉洁教育途径符合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提倡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势头强劲,也与时代主题紧紧契合.

3.1 传统廉洁教育成效不佳

“2005年以来,高校高度重视、勇于担当、示范引领,为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摒弃贪腐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良好风尚,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作出了贡献.”[4]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所采取的最传统的廉洁教育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思想活跃,不愿意被束缚,不喜欢被灌输,对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大多提不起学习兴趣.”[5]传统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德育观,这便对摸索新途径以谋求大学生廉洁教育新发展提出了要求.

3.2 教育部门、各大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

2004年以来,全国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给予充分支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立足实践、走向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6]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高校开展多种模式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政策、经费等重要条件,是实践化廉洁教育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

省教育厅、各高校也经常联合举办社会实践交流会、实践成果报告会等,并表彰奖励社会实践先进团体及个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各大高校,尤其是人文社科类院校对在校生社会实践能力及政治素养的提升的重视为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廉洁教育提供可能.

另外,社会各部门对于吸纳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样持积极肯定态度,82.7%的受访单位表示愿意担负起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责任和使命,便于大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职务行为,近距离接触基层、接触民生.高校与社会的双向联动,更促使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4 基于社会实践平台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途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特别是作为党政干部后备军的大学生群体,首先要在思想道德上筑起牢固拒腐防线.廉洁教育是塑造人、改造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它既有其自身规律性,其实施和开展也同样存在现实条件性.[7]高校应不辱使命,结合非专业性实践活动、专业性见习、课堂实践教学和学生社团四种模式,为大学生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实践平台,有效保证大学生参与式廉洁教育的连续性.

4.1 高校必须严把学生“入党关”

反腐倡廉教育要放眼未来,着力抓好中国共产党后备队伍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会成长为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重要干部.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入党的长期有效考察,任重道远.

现今高校中(尤其是政法类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多数依据学习成绩,这是极不合理的,容易出现入党动机不纯、对中共了解不足、政治信仰摇摆等问题,为将来的党建工作埋下隐患.在华东地区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调查中,甚至出现中共党员认为廉政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情况,这为高校党建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高校党员队伍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意向,结合具体表现,甄选出政治素养高、入党动机纯、乐于奉献的学生骨干,确定真正有觉悟向中国共产党靠拢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另外,在确定对象之后,高校各党支部应担负起考察义务,建立长期稳定的考察机制,严防党员发展的考察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意义.在考察期间出现严重错误的,坚决终止发展,保证将来的党员队伍不出现腐败萌芽.

4.2 利用社会实践平台贴近一线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的过程.[8]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投入社会的能力,因此应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在一线职务行为中,感受廉洁之重要性,增强内心认同感,从而外化为廉洁从业的行为模式.以江苏警官学院为视角,基于社会实践平台上的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 非专业性大学生实践活动.②笔者于2012年1月所参与的有关华东六省一市各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状况的调研活动,使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十七大以来各机关、单位组织的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从而以点窥面,初步探析我国廉政建设总体状况.通过身体力行地宣传廉政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省能力,真正体会到反腐倡廉之真谛.

即使是无关廉政建设的主题,也能在接触社会、进行探访研究的过程中更直观的感受到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敬廉崇俭的社会氛围,如南京地铁一号线“鼓楼·清风站”的金陵廉史展、清风号列车的车内廉政广告等宣传形式,使得廉政文化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进入到大学生所触及之处.

4.2.2 专业性见习.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每年都会安排各年级学生在公检法部门进行见习、实习活动,除了能够增长实务技能、巩固专业知识外,更是树立廉洁意识的一大途径.学生们直面腐败最可能滋生的地方——国家机关,远比通过新闻媒体而获得的信息更加真实、直观.

通过分析见习报告可以得出,近距离接触国家公检法部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学生亲身体验了基层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在这样的体验中,一来能够关注到一线反腐的具体举措,增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认同感;二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接触到基层中保持清廉的好干部好党员,这些值得人们称颂的正义化身,学生们内心对其的认可及崇敬,都将推动学生们自觉自主地学习和效仿.

调查显示,华东地区有67%的高校都已鼓励并支持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的洪流之中.专业性见习这一社会实践模式,适用于很多专业,得到了见习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受访单位呼吁更多高校加入进来,共同为大学生建立长期有效的廉洁从业教育平台.

4.2.3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面对廉洁教育这一上升到党和国家政治高度的新课题,仍然习惯于课堂上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讲授,课下辅导员说一说的方法是行不通的.”[9]大学课堂应告别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育”,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鼓励大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

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③法律诊所课程旨在培养法科生“美丽的心灵”,通过与公检法系统的合作,接触真实法律案件;聘请律所律师担任兼职老师,模拟会见当事人、拟写辩护词;向社区、学校、劳教所进行法制宣传活动……几乎所有的课程均需走出课堂,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亲身经历中,不断总结、反思,形成了从实践角度对法律的再认识,对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以此为鉴,高校廉洁教育课程也应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树立“变学生被动受教育为主动的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理念,[10]在法理学、法制史、思想道德修养、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律诊所教育等课程中采用案例重现、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典型案例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在潜移默化冲击学生内心,从而体现出基于课堂实践平台上的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的渗透力量,并帮助大学生解决走向社会面对的现实问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与当地法院建立定点教育基地关系,在开设相关课程时,组织学生听庭,亲证腐败人员受审伏法全过程,并与因贪污腐败问题入狱的犯罪人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这是预防大学生思想病变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4.2.4 学生社团.大学生社团有着学生参与度高、自主性强等优势.江苏警官学院利用这一基石,开设诸如“警院青莲社”这样的预防职务犯罪社团,与学院纪委、当地检察机关合作,开展敬廉崇俭活动、弘扬廉政文化、自主培育廉洁意识,将使得学生对廉洁观念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普及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贪污腐败案例纪录片和播放电视公益廉政广告是学生们认为行之有效并愿意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通过群体性的社团活动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11]会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廉洁教育社团要经常与社会慈善机构联系,带领学生献身公益、增强社会使命感,以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抵御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开展廉政文化演出,融合歌舞、书画、演讲、辩论等元素,只有紧紧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将群众利益常系心间、为民谋利,拒绝腐败.

此外,高校也应加强内部管理,为在校学生树立廉洁校务的标杆作用,如实行校务公开、建立网络监督平台、校领导接受学生评议等办法,使学生在民主管理的校园环境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党和政府加大惩腐力度,完善法律及制度建设,形成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社会风气的过程中,高校加强基于社会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建设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的必由之路.

注 释:

①所谓腐败意识的泛化,是指不仅有少数公职人员具有以权谋私的意识,某些其他行为主体也有通过不法手段获得特殊利益的动机.这突出表现在很多个人或企业在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诉诸正当的渠道和程序,而是积极拉关系、“走后门”、抄捷径,以此希望获得特殊的关照和好处.这些意识和行为既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直接结果,同时也进一步污染了社会风气,从而显著增加了社会对腐败行为的需求,使腐败意识相互激发,最终导致腐败行为愈演愈烈.

②非专业性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进行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实践活动,往往有特定的主题或目的.本文显而易见指的是专门的与廉洁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③法律诊所也即诊所式的法律教育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已通过实践被证明是一种法学院学生获得法律经验、培养实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突出的实践性特色具有单纯课堂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可用于培养大量的法律实务人才,并加强对理论性研究的理解和实践配套经验.

〔1〕何慧,刘洪波.浅谈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要性[J].企业家天地,2011(5):107.

〔2〕王连蒙.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5.

〔3〕侯文昌.27天“表哥”落马 专家:网友能否提高反腐公信力有待观察.[DB/OL].http://news.jcrb.com/jxsw/201209/t20120925_953652.html,2013-01-24.

〔4〕焦新.高校廉洁教育进校园:廉风拂校园 润物细无声.[D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2/1024/c1053-19368107.html,2013-01-21.

〔5〕熊忠东.高校纪委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工作创新探讨[J].社科纵横,2011(1):148.

〔6〕关于开展全国高校学生“走基层 看变化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教党函.[2012]36号[Z].

〔7〕〔9〕熊小青.高校廉洁教育方法途径的生态化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1(4):43.

〔8〕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M].南宁:广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5-177.

〔10〕张延港,王娟,牛春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探索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36):11.

〔11〕刘长平.大学生社团廉政文化教育的途径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69.

猜你喜欢
廉政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廉政之歌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