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晖
养生文化是当前社会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多电视媒体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推出针对健康养生问题的节目。笔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为例,探讨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各省、市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一些健康科普节目,例如上海电视台的《健康与长寿》、河北电视台的《幼儿保健》、山西电视台的《卫生与健康》等,都是以普及健康科学理念,传播卫生科普知识为主。1996年7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节目开播,以其权威性成为国内电视界最具影响力的健康节目之一,2000年,《健康之路》进行改版,首次把“直播”引入节目,现场直播手术全过程,并且加入了与电视观众现场连线互动环节,收视率因此一路攀升,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8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的《中华医药》节目以“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全球华人”为主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魅力。
近几年,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此类节目已经超过上百档,几乎每家电视台都有自办的健康养生类节目。这其中影响较大、颇具特色的有湖南卫视打造的《百科全说》,这是一档关于健康生活的脱口秀节目,还有2010年浙江卫视推出的《健康最重要》,在引入美国健康脱口秀节目《奥兹医生秀》版权基础之上,融入了中医等本土化元素。
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探究这一类节目热播的原因,首先要从文化角度出发。养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妙深奥的中华医药文化的滋养和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的熏陶,使得中国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的观念根植于心。其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落幕,借着这个契机,社会各界掀起了重视体育、重视健康的风潮,如何拥有强健的体魄,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再次,各种慢性病、亚健康问题成为“隐形杀手”,而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大众,人们都想少花钱、不吃药、身体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刚好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强烈需求。
其实,对健康养生这个话题进行传播的不仅电视这一媒体,网站、广播等一些媒体也在利用这个资源,但长久以来,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信赖使它再一次独占鳌头,受众普遍认为,对于健康养生这样一个非常具备学术性质的话题,电视媒体的传播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009年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了健康养生类节目《养生堂》,该节目以演播室访谈并加入专题片的形式,探讨如何健康养生。此节目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节目内容,每天既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又有针对性的介绍实用养生方法,告诉受众在生活中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所造成的健康损害,通过邀请国内顶级中医养生专家做客访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实用的养生知识传播给广大的电视受众。
笔者认为《养生堂》节目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审时度势,抓住时机。2008年北京奥运后健康养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重点。北京电视台算是又快又准的抓住这个时机,于2009年1月1日推出《养生堂》节目。电视本身带有服务性质,养生节目的诞生是它的一种资源扩展,电视人需要顺应社会潮流,审时度势,发展壮大自身的影响力,将电视的服务性做到实处才会迎来更多的关注。
二是准确把握播出时段。目前《养身堂》的首播时间是17:40,这一时间段的观众大多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根据北京电视台的调查分析,《养生堂》的观众年龄正好也集中在50岁以上。在笔者的调查中,有很多年长的观众都表示《养生堂》的播出时间很合理,因为观看《养生堂》基本不会影响他们照看孩子和完成家务。而且,30分钟的节目时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适宜的。此外,《养生堂》节目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学术传播的趣味性与乏味性往往就在一线之间,哪一点多了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时长掌握不当会让中老年人觉得难以接受。
三是打造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内容设置是关键。现如今人们的鉴赏品味越来越高,受众需要“有营养”的节目。在内容安排上,《养生堂》的选材也比较丰富和多样化,虽然节目组明确地知道,更多的受众将会产生在中老年人这个年龄范围内,但是没有把节目内容局限在只为某一特定群体服务,也更多地关注了中青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如何缓解电脑综合症、如何从内在保养皮肤等。
很多电视台陆续推出健康养生类节目,节目多了,难免出现同质化趋势。一个节目火了,带来的不是更多的学习,而是更多的效仿,如何创新健康养生类节目成为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应避免过度娱乐化。近几年,电视节目越来越趋向娱乐化,从访谈类节目到综艺类节目,就连一些本该严肃的新闻节目也会采用娱乐化的语言来报道一些新闻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健康养生类节目风格也在向娱乐化演变。现在国内某些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娱乐程度明显有过度化倾向,节目居然通过年轻人的无知来卖弄笑点,某些嘉宾故作惊人之语以博取眼球,这些低俗化的节目制作是应该坚决抵制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应该是进行科学健康理念的传播。因此,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如何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使娱乐的形式为内容服务,避免陷入哗众取宠的误区,是国内健康养生类节目应有的思考。否则,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此类节目本身的定位高度和价值意义。
其次,注重内容选择和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在节目选题上,国内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大部分话题仍局限于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范围比较狭窄。而国外的此类节目往往更接近大众,从减肥方法到健康食谱,从现代人面临的各种压力到生理、心理问题,从身体老化到提早为身体预警,可谓无所不包,极具实用性。在节目形式方面,如《养生堂》这类由主持人与专家进行交流的演播室谈话类型是目前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形式,而现在国内的此类节目基本都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中,即采用主持人现场提问加医学专家讲解的授课式形式,问答双方都倾向于照本宣科,形式单一,略显枯燥。而国外受欢迎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则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的限制,在节目形式上融实验、游戏、科普等内容于一体:从生活小窍门到健康知识普及,从个案讲述到传授式互动,为电视观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三,注重专业化的主持人和制作团队。国外深受欢迎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大多是建立在专业的制作团队基础上,主持人本身也是医学专业人士。节目中,主持人既可以现身说法为观众讲解健康知识,还可以把其他医学专家的讲解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使医学专家的讲解清晰、顺畅、准确、易懂。同时,主持人还能加强专家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正确引导医学专家的思路。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此类节目在前期制定选题的人数有几十人之多,其中不乏大量的医学专业人士,这使得节目传递的信息准确有效,基本做到了节目和观众的无缝衔接,真正起到了为广大受众服务的目的。
反观国内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即便如《养生堂》这样已经取得较好口碑和收视率的节目,由于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基本上都是电视专业出身,医学知识匮乏,因此在节目中对于主题的驾驭能力往往比较欠缺,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医学知识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无法和医学专家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互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在我国有着稳定的受众群,若想在竞争中树立自身品牌,电视人应拓宽视野,敏锐地捕捉和关注受众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中所产生的新的健康需求,而良好的专业化制作团队则是节目创新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