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心理的维护与发展途径

2013-04-02 11:43曲云霞毕桂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意识

曲云霞,毕桂凤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5)

高校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心理的维护与发展途径

曲云霞,毕桂凤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5)

鉴于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的现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心理的维护与发展途径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于促进学生体育自主学习心理的有效保持与完善,进而为其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维护;发展;途径

1 前言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开展的全过程中,除去必要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支撑外,还需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以保障.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教学以副科的形式得以体现,其被重视与被关注程度难以与所谓的“数、理、化”等主科形式相提并论,因而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与维系,致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体育教学仅仅被视为学生进行情绪放松的手段.现阶段,我国正在全民推进素质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引导下,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期实现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与满足,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而体育教学所具备的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心理素质体系的架构等重要的社会功能,使其被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此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价值取向上实现全面的变革,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即要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实现自我全面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其开展的重要的动力在于如何激发与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产生于爱好,爱好是基于期待心理的一种行为属相.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维护与发展途径进行分析与探求,其目的在于为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2 期待心理的基本含义与形成基础

期待心理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表现出的趋近心理状态,是一种较为迫切与强烈的了解、认知、把握与融入的心理指向.在一定意义上讲,期待心理具有正反的两面性,其中正向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期待价值的心理活动状态;而反向期待则是由于逆向心理作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逃避或回避的心理活动状态.相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在其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其期待心理的表现形式大多趋向于正向期待,用以支持与推动其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待心理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好奇或达成一定认知程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在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官认识是其好奇心理产生的第一表象,事物通过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发人们的关注,是期待心理形成的初始阶段;人们通过对感官刺激的不断积累与整合,进而形成理性的认知,是期待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当理性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基础时,在正向发展心态的规范与界定下,人们会对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迫切的了解与认知心理,进而形成期待心理.由此可见,期待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维护与发展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重要意义

3.1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对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健康素质占有基础性地位,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促进学生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使命,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现为为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取得,需要建立在体育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维系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的基础之上.因此,维护与发展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不仅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需要,同时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

3.2 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由于长时期地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致使教学理念滞后以及教学模式陈旧,因而无法形成对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促进与维护,造成了教学效果低下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体现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较大的偏差等严重的后果.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已达成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指向间的同质性.因此,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形式.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在发展取向上要强调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上,要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促进与发展来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便于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3 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终身体育思想是体育较为高级的发展形式,是将体育有机地融入人的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们身心健康素质的提升,来提高其生命质量.因此,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更是其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与重要保障.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基础在于浓厚兴趣的激发、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其中兴趣是先决条件,自主参与意识是基础条件,而认知水平则是保障条件.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有效唤醒,使之对体育学习产生迫切的期盼,将是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参与意识形成以及认知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4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维护手段

4.1 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思想,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提供导向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的期待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动态过程,因而需要必要的手段加以维护,使之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促使其正向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行为能否保持实效性与适应性,将是其获取最佳行为价值的重要基础.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由此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制定出目的明确的行为导向,同时也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期待心理确定了发展规划,这就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应和的教学思想,用以引导与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进而凸显出学生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使之在不断获取良好的学习成效的基础上,保持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态度与期待心理.

4.2 建立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目标体系,用以激发学生期待心理的产生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维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在于对其学习需求的充分满足.这就要在制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要凸显目标的实效性与适应性,避免因目标制定的浮泛与笼统而造成学生学习行为的无序与混乱.鉴于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差异的客观性,在目标制定时,必须要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作出有效的归类,针对不同的素质类别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得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凸显指向性.这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维系、更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4.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良好的教学环境式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激发与维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营造,应以彰显“和谐”为核心思想,使得师生关系得以优化与改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确立与尊重,其学习自信得到增强,学习动机得到端正,学习态度趋于积极,由此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激发起学生不断探求体育深层次内涵的强烈愿望,使之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期待,进而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期待心理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保持.

5 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发展途径

5.1 积极创设自主性、开放性的体育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注重个性的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适应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凸显教学活动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同时更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首先,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达成有机的相适与相融;其次,自主学习意识是建立在自我、自行、自立与自新基础之上而形成的,需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为保障,而学生良好的期待心理则是其体育学习行为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与提供具有自主性与开放性特征的教学情境,并加以有效地引导,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切实的培养与发展,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行为的健康发展,以此来刺激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不断发展.

5.2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探求体育的本真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维护与促进的作用.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渗透式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内涵的理解,进而促进其体育学习期待心理的不断发展.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体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重要的健身价值与人文作用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本真含义的探求,进而摒弃传统的狭隘认识论,形成新的心理驱动,产生心的学习期待.

〔1〕曾瑜薇.期待效应促进自主学习-基于高期望效应与低期望效应的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

〔2〕徐晓辉.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1997(8).

〔3〕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

〔4〕王希林.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1997(6).

〔5〕李永平.浅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问题[J].体育学刊,2000(2).

G807.4

A

1673-260X(2013)07-0154-0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