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一鸣,张荻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00)
体育科学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研究
束一鸣1,张荻2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00)
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内涵入手,讲述了我国体育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当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特别提出了信息技术对体育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给陈旧、僵化的体育管理带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信息化;智能化;体育管理
1.1 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顾名思义是由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引发的浪潮[1],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助力,信息化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的价值理念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学者也将信息化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于科学发展,而信息化的产生则是为了变革已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精细型发展模式,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偏重于理论上的论述,而信息化则将理论放到实践当中来检验与实施.所以信息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2].
1.2 智能化的界定
智能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来源于信息化,但却是立足信息化之上,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一种必然趋势[1].智能化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与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匹配的.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智能化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能力,在我国组织结构精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效率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落实提供了保障[4].
1.3 体育信息化智能化的内容探析
体育信息化智能化就是将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入了体育具体的实践和管理当中来,比如体育赛事管理上的创新化和智能化、对运动员及其赛事过程当中的细节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放大等等[3].无论是从体育管理层面,还是从体育资源方面来说,信息化和智能化都属于一种深层次的创新与开发,从而实现对体育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体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静态信息管理与动态信息的分析[5].所谓的静态信息,主要包括基本的体育项目文字性描述、运动员资料的记录、体育赛事的日程安排、体育大事记等多方面的内容.当然仅仅包括上述内容还不能实现体育信息化的建立,仅仅是完善了部分功能,比如检索和查询的功能,信息化的完善是建立在众多的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6].
动态信息的分析,主要包括体育工作过程和管理过程当中的分析,运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针对运动员或者体育设施进行相应的检测、控制、评估过程[4].动态信息也包括通过相应的仪器采集而来的信息,这种数据由采集、加工、分析、应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体育信息化智能化网络.
陈旧、落后的体育管理制度与体育设施已经到了亟需变革的时间段,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来保持活力,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求;是体育管理部门精简组织结构、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迫切需求;是体育管理粗放型转向精密型管理的需求.
2.1 信息化智能化与体育科学发展密不可分
科学发展观是保证我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信息化智能化却是保证走向强国之路的技术支撑[5].体育科学发展离不开国民的共同努力,十八大中指出经济发展的果实要让人们大众来分享,要惠及人群.体育的科学发展无疑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让全民参与到体育健身当中来,提高了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资源的波及范围,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素质,这也是考核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
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是体育科学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体育科学管理层面出发,信息化贯穿了体育科学管理的整个过程.因为体育管理实际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4],智能化的应用可以让体育管理方能够高效、便捷的根据信息网所分析出来的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安排,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信息化与智能化成为我国体育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利保证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革新,距离已经不再成为阻碍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障碍,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频繁,各国之间的体育交流也日益增多,无论是体育文化还是体育管理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比较和碰撞[6].我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管理模式要想让对方认同,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体育科技水平,使得彼此站在同一位置上进行对话,这样的一个交流的渠道必然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达成的,因此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2.3 信息化与智能化引导我国体育新局面
现在国与国的竞争其实就是信息技术的竞争,谁在竞争的过程当中先一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拥有了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这些年来大力发展信息电子技术以及从事北斗导航系统研发的原因所在,信息化智能化已然成为了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3].
体育竞争也是如此,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体育赛事奖牌总数上也名列前茅,但我们始终只是处于体育大国的层次,还无法与美国这样的超级体育强国相比较,原因就在于我国体育科学发展的水平还比较陈旧,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尚显稚嫩,要使我国体育事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要在体育中掌握最为及时的掌握信息资源,就必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优化了工作组织结构,提高了体育管理效率,改革了僵硬、陈旧的体育发展制度,引导我国体育事业迈向新的征程[5].
相对于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体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稍显滞后,虽然智能化设施的运用也比较多,但是成效却逊色于其他的智能化应用领域,从体育管理和体育资源的两方面来看,主要存着以下的一些问题[6]:(1)体育管理层面,整个组织结构还很臃肿,信息化道路虽然实施了,但对于精简组织、提供工作效率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许多管理层不愿意放下手里的实权,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信息化只是作为辅助工程或者摆设.(2)信息化进程迟缓,口号响的亮,但潜意识里只是将信息化智能化作为加快处理速度的一种手段,而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意义和巨大变革作用.(3)体育资源方面,体育组织结构当中更多的是偏向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但是忽略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这也使得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浮于表面,而没有意识到技术人才才是决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程度的核心所在.
4.1 提高思想认识,让思想与行动无缝配合
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认识不足、思想和行动步伐不一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没有取得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对于信息技术可以变革体育事业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够,他们认识信息技术只是在体育管理和工作过程当中的一个辅助手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事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过程带来的组织结构精简、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感到担心,害怕自己的利益会因为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深入而受到缩减,不愿意放手个人利益是体育管理层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体育事业需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作为体育事业当中的个人抛开个人利益,从大局出发[7],积极的用行动来配合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思想上要放开固有的思维模式,将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变革作用,配合行动一致推动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发展.
4.2 统筹规划体育科学发展进程,信息化智能化深入发展
体育科学发展的进程是需要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参与,思想和行动要确保统一,统筹规划体育科学发展进程之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信息化智能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外部环境[6],这个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各个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彼此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认识上需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一个国家体育科学发展水平标准之一.
而作为体育管理方应该从大局着手,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化的重要性,明确制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几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统筹安排各个体育企事业单位所需要从事的阶段性工作,加大信息化智能化在体育发展过程当中的深度.
4.3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为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提供人才“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策略一直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从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到如今十八大,国家领导人都一再重申发展需要依靠人们,发展的果实要与人们分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7].
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离不开主体,那就是技术人才,人才储备是信息化过程得以源源不断发展的源头所在,目前的体育事业信息化进程发展还很缓慢,缺少了信技术息人才的注入,这也是许多智能化项目的实施结果难以让人满意的原因所在,作为体育管理方,应该多吸纳优秀的技术人才,从而培养出属于体育事业专属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才队伍.这样不仅仅可以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高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还能够为后续的项目后期服务提供助力.
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事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人们认识度不够之外,我国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在体育当中普及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方面的基础投入,大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为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提供人才储备.
转变固有思维模式,思想行动无缝配合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是短时内就可以实现,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那么培养体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优化配置体育资源、精简体育管理组织结构是我国体育科学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近期任务.
〔1〕于红霞,李瑜.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信息化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4).
〔2〕叶强,魏宁.智慧体育-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5).
〔3〕班玉生,孙常义.信息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情报科学,2006(8).
〔4〕赵云宏.新时期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5〕张立,李祥臣,龚健.数字体育新解[J].体育文化导刊,2012 (7).
〔6〕孙庆祝,刘逢翔,陈家起,陈培友.我国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7〕杨世木.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6).
G80
A
1673-260X(2013)07-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