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13-04-02 06:0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陶 磊

(东北石油大学 机械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就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造成城乡、沿海和内陆形成较大贫富差距.由此,形成了一类特殊的群体,即贫困大学生.这类群体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也引发了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新一轮的思考.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1 贫困的家庭环境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和收入低下的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也比普通家庭来的频繁和激烈的多.贫困大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往往不高,容易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的不良影响.贫困大学生在从小缺乏心理教育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之下,容易形成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沉重的家庭负担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为面对这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父母常常将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通过学而优则仕或高学历的方式来改变家庭困境.父母将大部分收入用于供给子女上学,并希望子女以学习成绩好的方式予以回报.当父母未能满意子女的学习状况时,就会以打骂等方式进行惩罚.这容易造成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扭曲的心理.使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心理放大.如过分看重学习,一旦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过分的自责或自我贬低.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健康问题.

1.2 不良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成本也越来越高.导致人们的心理愈加浮躁,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得以接触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观念也会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如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官本位等思想,以及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生活中的交际应酬也比越来越多.然而每个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彼此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差距.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同学生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要么因自身家庭环境而感到自卑,要么因强烈的自尊心而形成攀比心理.这都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自卑感

自卑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和对现状的不满所引发的.据调查,贫困大学生感到自卑的比例很高.这常常是由于经济上的困难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对自身感到不满,心理比较脆弱.当他们的情绪长期无法得到宣泄时,他们就会将个人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或引发对社会的不满.长此以往,会毒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2 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

自卑感会引发学生多疑的性格.比如他会将同学的帮助看做是怜悯和嘲讽;同学之间的交流会让他以为别人是在背后议论他;周围老师和同学不经意的话会让他联想到自身,长期难以释怀.他们很介意别人的看法,不能正确看待周边发生的一些事.

2.3 对学习和生活的焦虑感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刻苦,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自己的肯定.因此,他们往往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在他们生活中谈论最多的就是学习,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赢得奖学金来缓解家庭的压力,需要不断通过学习来让自己找到存在感.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来得到别人的认可.正是这么多的渴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焦虑.他们不愿浪费一分一秒用于娱乐,长期的焦虑感引发了他们抑郁的心理,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3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各高校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需要我们细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一,完善资助体系.经济问题是引发贫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因此要首先解决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国家、各省市、高校提供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目前,各高校已建立的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奖学金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帮助.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授予奖学金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更多的关注于学生的生活,而不是学习状况.号召全校师生帮助贫困大学生度过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温暖,摆脱自卑心理.

第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升心理素质.学校要重视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讲座的开展.首先,通过开展相应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境和自身的不足.通过细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认清生活中的误区.让他们从精神上散发出自尊、自信和自强的光彩.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一个崇高的目标能够给人提供不竭的动力,用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宣泄内心的压抑.在此,可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如适当的做一些剧烈运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大声呐喊等方式.这些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积极组织活动,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通过丰富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包容,不断增进人际关系.同时,这还能有效的避免同学之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通过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集体事物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被人重视,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和孤僻等不良性格.

4 总结与反思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做好解决对策,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要从客观方面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首先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贫困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做好必要的服务保障工作.

第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环境.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息息相关,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的集体荣誉感、积极的群体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良好的校园文化因素的建立对帮助树立贫困生健康的心态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地增强贫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开朗的心境,对现实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二,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助学机构,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省和学校的相关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

拓宽助学渠道,提供就业支持.面对贫困大学生生活窘迫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应侧重于能力培养和就业信息提供两个方面.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各种“爱心基金”或保障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贫困生.

贫困大学生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广大社会和高校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才能塑造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1〕刘金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肖楠.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透析及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3〕林华冬.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4〕安晓红.艾克拜尔·米吉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7).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