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富,杨聪俊,曾艳怀
(文山学院 体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现代生活中体育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在跳远教学与比赛中,半月板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后,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在跳远教学、比赛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半月板损伤来说,防重于治;有效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无论是在平常的体育锻炼还是教学、训练中,都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性神经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睡眠或休息不好、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情绪低落、害怕都可导致肌肉张力增加,从而出现动作节奏的混乱,练习的速度、力量不足,思想顾虑重重,致使动作变形,引起半月板损伤.
由于技术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容易造成损伤.
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容易发生损伤事故.高中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损伤,这是因为女子缺乏身体协调性而形成的.在身体素质差,特别是下肢力量差,膝关节周围肌肉以及内外侧韧带、十子韧带的力量差,不结合自己膝关节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还有针对跳远项目下肢特别容易受伤的特点,盲目的追求成绩,易造成半月板损伤.
场地不平,有杂物;场地太硬,缺乏必要的护具等;导致大量出汗失水;易使人疲劳,大量排汗,使人肌肉痉挛;也可因肌肉僵硬、弹性、耐力下降,协调性差而发生损伤.以及场地,灯光等都会造成损伤.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等,使身体协调性下降,造成半月板损伤.
在组织教学、训练过程中,不遵循个别对待原则,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其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即使年龄、性别相同,个体间在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技术水平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在教学训练中一律对待要求;没有遵循运动负荷从小到达,技术动作学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准备活动量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象条件,教学训练和比赛具体情况而定.在兴奋性较低时或气温比较低十,准备活动的时间应有所适当延长,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准备活动,又要有跳远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结束与正式开始训练或比赛的时间间隔以1至4分钟为宜.
在跳远中下肢力量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成绩的好坏.另外,也是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身体练习,提高膝关节的承受能力,及提高起功能是预防半月板损伤的积极手段.
完善自己的技术动作,减少多余动作,使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符合正确的生物力学原理,预防半月板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克服思想过分紧张或恐惧、害怕发生伤害事故,在跳远中正视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避免以此引起的节奏混乱、练习的速度和力量不足等等情况,而引起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要穿宽松的不影响运动的服装,保持落地区的松软;没有杂物和小石子,使落地区与起跳点相平;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主动避免半月板损伤的发生.
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运动负荷安排过大,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为了减少损伤,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者应严格按照运动训练的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损伤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医务监督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
半月板损伤在跳远中的发生有一定特点和规律,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预防半月板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1〕王荣森.青少年半月板损伤的防治[J].田径,1997(3).
〔2〕李冰.跳远运动员的半月板损伤的机制和治疗[J].田径,2001(2).
〔3〕忘利明.高校短跑教学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J].田径,2000(10).
〔4〕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65-269.
〔5〕刘生杰,刘虎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比较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4-116.
〔6〕龙耀波,王献升.浅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训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