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道德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提起医院,人们似乎常会联想到“看病不看人”的现象。患者感觉医护人员把自己当作一个生物的人,甚至某种机器而已,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笔者不禁要问道:医院的公益性与人文关怀是否具有同质性?也就是说医院与人文关怀有着怎样的联系?医院出现的诸多问题与社会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对人性的温暖以及对人本身价值的诉求难道不是医院所要考虑到的吗?很难想象,如果医院缺乏人文关怀,医护人员缺乏一定的人文修养,患者的病痛又如何会得到真正的解除。可见,患者需要人性化的服务,需要人文关怀。医院需要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为患者撑起一个守护的天空。简言之,人文关怀是支撑人们敬畏生命与尊重人的道德力量。
人们常常重视医疗技术的进步与运用,但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怀度不够,把科学与人文割裂开来,忽视人的生命本身。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希波克拉底说:“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或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杯,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这避不善之举……”[1]。过去中国传统的医生是去病人的家里把脉,望、问、闻、切,而现在的医院治疗过程像流水线,医生与病人交流较少,病人花很长的时间去挂号和交费,医生不到两秒就开药,要不就是要病人去做各种检查,效果往往不太好。医生过分依赖于技术设备,过分关注于病人某个患病部分,不是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的人来看。人就像一台被拉美特利所描述的机器,孤零零的存在物。因而重新审视科学与人文,医院与人文关怀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1.1.1 以人为主体的内在诉求 医学乃是强身健体、振兴中华民族的科学,但自然科学不是冷冰冰的,它只是为人服务的手段。如果离开了人,一切科学没有意义。而人文精神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向导和方向塔,没有人文精神,科学技术将很可能走向人的反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发现自己反而被物所控制和奴役,倍感孤独与压抑。人文关怀不仅仅要体现在住院过程中,抢救过程中,出院后,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人文性。如果失去人文关怀,病人仅被当作一个病人,不是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完备的人。医生只关注局部,忽视人的心理,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1.2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 我们做事情须有科学精神,按规律办事。这反映到医疗中要求医护人员积极地研究医学规律,掌握医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同样,我们不可忽视人文精神,关心关爱每个人,把微笑带给每个人。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坚持真理和价值统一的要求。
1.1.3 科学与人文的终极关怀 科学与人文不是各自独立的,但人们经常把他们分开,重科学、轻人文。人文在理论上呼声是越来越高,但在实践上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科学是人性和认知的统一,是真善美的同一,而传统科学观却完全丧失了‘热爱、创造性、价值、美、想象、道德和快乐,这样没有人类价值取向的科学是在绞死而不是创造事物。’科学是人学,也只能是人学”[2]。
掌握医学规律不是用来反对人,而是为人服务,他们之间不是对抗性的关系。患者需要心灵上的慰藉,也需要科学技术手段上的帮助。它们之间一旦分化,人们的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失,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将会失去人性的温暖色彩。
1.2.1 科学与人文从分化走向统一 从培根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强音时,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进而改变社会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科学与人文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它们之间的分离只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但它们最终会走向统一。
1.2.2 科学与人文从异化走向合理 医院的诸多矛盾中比较典型的是医患关系,在这里人文性丧失的表现比较严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乃是工作之重。有些人把医院的高收费现象归结为患者人没有能力,以现存来为自己辩护。对此,黑格尔曾指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的都是合乎理性的”[3]。也就是说现实不等于现存,现存的东西不一定是合理、现实的。
第一,医务人员倾向于多开药,开高价药,使得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第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意识比较淡化;过度用药、滥用药物问题比较突出。第三,超服务接诊,部分医院脑外科按规定是每个房间两人间,收取两人间的费用,事实却是两人间的房间住着三个人,但仍然收取两个人的费用。第四,医护人员的医德素质比较低,医生收受红包现象比较严重。第五,医疗环境较差。如进行气管切割手术时,就在患者房间进行,非医务人员就在周围,房间都不关,房里房外空气及其周围环境令人相当堪忧。以脑外科为例,大多为重病患者,大脑受伤极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部分医院对探视没有规定,人员随意走入,这无疑增加了患者感染性的可能。特别是冬天的暖气设备较差,这对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和支气管炎的脑受伤者的影响极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第六,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人文关怀。第七,护理工作差强人意,一些护士态度不是积极,医护人员并没有积极为患者和家属考虑。本应该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反而成为了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劳动义务。简单的挂吊水问题,医护人员并不是积极主动去巡查,反而是患者家属24小时守护。我们能够体谅医护人员的压力和劳累程度,但医护人员应该坚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
医院是人出生之场所、治疗之场所、亡者最后的告别天堂,而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拯救人的生命。医疗问题关系到民众的切实利益问题,关系到人的健康发展。但部分医院出现的上述问题相当严重,违背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费用高昂,人文关怀缺乏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产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然而,“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扮演着第一提琴手”,思想观念与经济基础并不是一对一的直线式的被决定与决定的关系。
我国当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而私有制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以私有制的存在,以此认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市场经济人。然而这只是一个历史概念,我们将会超越它。其次,在市场经济之下,很多缺陷与弱点暴露出来,而我国的管理监督机制不是很完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等现象比较突出。下面我们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3.1.1 从经济方面看 由于市场经济的到来,医院的公益性不太明显,以药补医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医院必须体现公益性。但反观现实,广大劳动人民根本无力支付起高昂的费用,部分医生及其相关的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组成利益共同体,伙同药商,抬高药价格。另外,变相收取其他费用,如机器设备、服务费用等。其实,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有二个原因。第一,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高。所以我国采取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所以我国暂时还无法实现完全等同的医疗服务。同时,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方式。所以人们的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二,我国各行业、各地区、城市与乡村等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然而部分医院并没有考虑到我国大多数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实现基本合理的用药制度,而是盲目地建设,以此收取高额的医疗费用。
3.1.2 从道德伦理方面看 部分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对良心、人道、德性、公平和正义、幸福与理性视而不见,缺乏反思和认识,职业素质不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收费、不合理开药、故意拖延时间等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是其职业道德必须具备的。我们有理由包含着这样一个期待:希望她们的内心如同她们的衣服一样干净和纯洁,但常常让人失望的是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与他们的职业素质很不匹配。很多医护人员对职业、自身和生活停留在表面的思考。
(1)其行为不合乎真、善、美,不合乎人性自由的尺度。
哲学上把真称之为思想和行动上接近真理的一种状态,善是实现了主体必然性的境界,美是建立真和善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人的自由。医学上的进步应该是为人服务,医患关系应该是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根本和切实利益,为大多数人而服务,为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利益考虑。“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准,不但是‘最大利益净余额’之道德终极分标准的体现;而且也是‘增减每个人的利益’之道德终极总标准的体现:它是解决利益冲突的近似的道德终极总标准”[4]。人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人只有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人的品德才会完善。人正如冯友兰说:“求自己的利,可以说处于人的动物的倾向,与人所以为人者无干。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我们不能说人应该求自己的利。……但求别人的利,则与人之所以为人者有干。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我们可以说,人应该求别人的利”[5]。
(2)其行为不合乎诚信原则,不合乎良心和道德的尺度。
诚实守信乃是做人之本。一个“德行最完美无瑕的人,是我们自然最敬爱的人,是这样的人:他对自己原始自私的感觉,拥有最完美的克制力;他对他人原始的与同情的感觉,拥有最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一个兼具所有和蔼可亲与优雅的美德;以及所有高贵可畏与可敬的美德的人,毫无疑问地,必定是我们最高的爱与赞美的自然且适当的对象”[6]。一个人顺着人生的四重境界发展,即冯友兰所描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们应当不断地完善自己。医生如果对病人越有爱,就越有同情心,就越有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把服务于人民当作快乐,当作幸福,而不是满足于通过非法、非道德的手段牟取钱财的快乐。人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做一个内心纯朴高尚的人。然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把医生牟取钱财,护士服务态度恶劣归结为人性自私,因为自私并不是人天生就有,它是一个历史概念。私有观念在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随着社会分工,自然经济的解体,私有观念才出现。人的本性并不是自私,关键是教育和对自身的反思。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还是其他人,如果都从私人利益出发,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必须采用公正的态度来衡量彼此各方,诚如亚当·斯密所说:“只要我们一直从我们原始自私的立场来度量他人的各项利益,它们便绝不可能和我们自己的利益取得平衡,便绝不可能制止我们做出任何相反的利益做出适当的比较判断之前,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立场或站在他的立场。也绝不可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或用他的眼睛,而必须站在某个第三者的立场,并且使用这第三者的眼睛。这个第三者,不管是和我们或是他,都没有特殊的关系,因此可以不偏不倚地在我们和他之间做出公正无私的评判”[7]。可见一个合乎理性公正的判断标准是如此重要,而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每个人自由健康的发展。
医护人员是其特殊领域的人员,他们的职责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我们要关注人的内心,做一个合乎理性和德行完备的人;做一个服务社会从而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做一个立足于平凡岗位做不平凡的人;做一个爱别人,爱社会,爱生命,敬畏生命和内心道德法则的人;做一个不断自我反思和批判的人。
总之,经济与伦理密不可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本应是给人类造福的,把经济作为唯一的追逐目标,忽视人自身的发展将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全面和谐的社会。经济需要按照经济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经济与伦理共生,所谓共生是指相互依赖才能生存。
3.1.3 从人本身来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诸多异化现象,如经济异化、技术异化、思想异化、人的异化等。当然这不是由于经济科技等本身造成的。医疗技术本应是为人而服务的,现在却成了奴役人的异己力量。对于人的异化问题,我们不能采用“人—非人—人”的模式去理解,因为那是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须从实践中去考察。人之所以异化,造成人与人之间对抗性的关系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创造出丰富的、全面的社会关系并将它们置于自己的共同支配之下。
黑格尔曾把异化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劳动异化也作了解释,并分析了劳动异化的四种形式,即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异化;人与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而“医学异化,是指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人们利用科学改变过、塑造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用医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医学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偏离了医学的真正的目的,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力量”[8]。医学异化的本质是人的异化和社会关系的异化。当然,我们现在处在马克思所描述的“物的依赖性”这个阶段,但医院并不能就因而认定我们人自身就不会改变,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我们人自身必将会克服异化状态。
3.1.4 从心理方面看 自由,人人向往,然而真正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人们选择的是权势、金钱、身份等以满足自己的一种安全感。实质上,人们是在逃避自由。部分医院工作人员用单纯的物质利益代替自由,逃避自由,逃避反思,以各种非法、非道德的手段牟取利益,以此获得“安全感”和“自由”。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安全而不自由,现在人们是自由而不安全。过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有其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但缺乏相应的自由。现在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人们支配和控制的方面较之以前更宽广,但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倍感孤独,甚至恐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和人、物之间出现较大的不协调从而出现失衡。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关系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病态,具体表现为弗罗姆所指出的施虐倾向、受虐倾向、破坏倾向和迎合倾向这四种病态的性格。
不自由在医院的具体表现为:医护人员追求单一,常常出现施虐倾向,而病人则有迎合的倾向。两者都是不自由的病态表现。我们知道经济上的满足并不能替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事实上真正的自由只存在于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的自由与此相适应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向往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这其中的不自由的现象在所难免。但我们并非在此面前无能为力,医护人员的消极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被放大,也被纵容。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但适得其反,他们以本能的物欲替代了这项满足。
3.2.1 地位不平等 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在医学问题上的话语权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大多数人不懂医学,医护人员把生命权当作是商品,把医疗技术仅当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部分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中介商等是组成利益共同体。诸多的不平等表现在专业与非专业、公权力与个人、医疗费用的高昂与个人的无力等多个方面。
3.2.2 管理体制及反馈机制 首先,特别是大的公立医院缺乏竞争,私利医院偏少无法与公立医院相抗衡。另外,医院喜欢采购价格高的药品,而不是经济实惠的药品。领导收回扣问题突出(大部分收回扣用在大型机械上)。医护人员为患者考虑甚少。相关监督机构并没有切实履行其职责。其次,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供人们反馈,就算人们反馈了,他们的改变也甚少。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给患者一张反馈单,然而当人们客观事实地填写的时候,医护人员却将其扔之。最后,人为地区分不同的人,以身份、地位等不同区别等待人。
首先,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和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还原或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破除以药补医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逐步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医院内外部不可能不存在矛盾,诸如医患关系、药费问题等等,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其次,“从主体方面来说,一个人之所以要对其他社会成员实行人道主义,不是从自我满足、对别人的同情以及从自己的‘爱人’的本性出发的。从客体方面来看,人们对其实行人道主义的人,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抽象的、无分化的作为‘类’的人,也不是要尊重那种脱离集体与社会无关的个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集体,不是像资产阶级社会那样,只是一种虚幻的集体,而是每个劳动者生存发展的最根本的条件,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必须是从集体利益出发的”[9]。也就是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下面提一些具体的建议:第一,解决经济问题。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要坚决控制药价及其相关费用,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现象。从根本上说,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提高思想觉悟。加大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再教育,特别是人文职业素质亟待提高。第三,社会的全方位改革。要想改变逃避自由的种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社会应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改革,如此才有可能改变其病态的状况。第四,淡化医院追逐利益和利润性,坚持公益性占主导方向。第五,改革公立医院。建设更多的医院,加强基层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建设,满足多样性、多层次、全面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机构的建设。现在基层医院发挥作用大不如以前,大型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同时国家对基层医院重视不够和投入力度不足。第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患者及家属与医生和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有效的沟通渠道。第七,提高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弱势群体缺乏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的有效途径,不能有效平等的进行对话,缺少话语权。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使得我们既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处境,也不能够切实地、方便快捷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因而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机制和体制,使得普通民众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改善医患关系。第八,尊重、敬畏生命。尝试改变手术开刀必须由家属签字的规定。如果患者家属不签字怎么办?我们应优先考虑生命的重要性。第九,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实现城乡同等待遇。第十,务实治理。一切改革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解决问题,带给民众实惠。单靠媒体的曝光宣传只能带给人些许安慰,但解决不了根源问题。依法、科学、民主治院,关心人本身才能给人带来福音。
总之,经济、技术等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如果过分推崇经济本身,忽视人文关怀,将会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不利于人的最终发展。我们呼唤与期待医护人员由自在到自为地为人服务,把爱的温暖洒满人间。我们呼唤与盼望人性的美,“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0]。
[1]刘虹.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走向[J].医学哲学,2002(12):20.
[2]张一兵.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1.
[4]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123.
[5]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08.
[6]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3.
[7]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62.
[8]陈飞.论当代医学异化与医学人化[J].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22.
[9]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7.
[10]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